一則「寓言」
中國南方邊陲,一家以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為主營業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把分支機構開遍全球,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有為」者。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和執行長任正非如今已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者,在事業贏得巨大成功的時刻,也迎來了人生中一次新的挑戰:遭遇到美國的連串打壓。
在一般人看來,危機與兇險可謂空前。然而老者在媒體鏡頭前,竟無一絲一毫悲觀和沮喪,反倒是一如既往地表露出自己那標誌性的笑容:豁達與豪邁兼而有之。他不談自家煩惱,念茲在茲的竟是他對國家教育和教師待遇的見解,他一反常人所想,從表面的危機中看到了潛在的生機。與之呼應的是這家公司最新出爐的喜人數據:截至5月30日已銷售1億台手機,在全球簽署50多個5G商用合約。
壓力轉化為動力
華為是從深圳走出的企業,任正非是隨特區狂飆突進四十年而成長起來的企業家,身上無疑擁有敢於改革創新的特區基因與特質。對於深圳經濟在2019年所面臨機遇和挑戰而言,任正非的故事更像是一個寓言。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面對中美貿易鬥爭,作為內地大中城市出口「冠軍」的深圳,將首當其衝地受到影響。
一則以憂,一則以喜。表面上的風吹草動,考驗的往往是深層的戰略定力。還須看到,隨著這些年深圳基礎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高新創新資源的加速集聚、主創新成果的密集湧現、人才磁場的日益強化以及企業危機應對能力的增強,來自於外部的壓力,正在轉化為內部發展的動力。
從經濟的基本面看,前5月,深圳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3.2%,以政府引導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仍對經濟起到重要拉動作用,民間投資增長9.8%,外資投資增長56.3%。投資方面,前5月,深圳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3%,接近20%關口。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5%,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4.5%,房地產在經濟增長的比重進一步下降。說明經濟增長的結構在進一步調整和優化。
傳統經濟的「三駕馬車」繼續保持穩步增長。以進出口數據為例,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月深圳出口總額6251.07億元,增長4.8%;進口總額4783.13億元,下降8.7%。整體數據高於去年同期水平;作為經濟拉動重要引擎的消費也有一定增長,前5月,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91.09億元,增長6.7%,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1.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9.8%,而糧油食品、日用品等增幅不大,說明有更多深圳人願意為消費升級買單。
新登記商事主體的數據,頗能反映出企業棲居一座城市的意願以及對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濟發展未來向好的信心。今年1至6月,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233827戶,以122個工作日計,日均新設1916.6戶。其中,新登記企業131349戶,日均新設1076.6戶。全市商事主體總量達到313.9萬戶,繼續保持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意味著深圳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41戶。如此高的創業密度和增量,既顯示了經濟發展的實力,也顯示了活力。
危機轉變為生機
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現在面對挑戰,整個華為全體振奮,戰鬥力蒸蒸日上,恰恰是在最佳狀態。「危」與「安」的辯證法,揭示了一公司、一城市乃至一國家興衰起落的奧秘。
窺一斑而知全豹。深圳在外部壓力下所釋放出的活力,頗能折射出中國整體經濟所面臨的危機和應對。得益於這些年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整體調整,中國經濟已從過度依賴投資、出口,轉向以消費為主的較為均衡的結構。面對今年上半年世界經濟「逆風」頻吹、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趨勢抬頭的外部風險,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消費已成經濟增長主引擎,應對挑戰不僅扛得住、耗得起,更有強大的潛力與活力,為中國經濟光明論提供了強大的事實支撐。(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