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擊沉自家唯一的航母,埋下什麼隱患?

2023-02-08     正解局

原標題:巴西擊沉自家唯一的航母,埋下什麼隱患?

聖保羅號之所以未被拆解,淪為幽靈船,是因為它攜帶了大量有毒物質,讓人不敢接這個燙手山芋。

正解局出品

最近,巴西軍方稱,在大西洋公海用魚雷擊沉了一艘航母。

這艘被擊沉的航母,正是巴西此前退役的聖保羅號。

巴西為什麼要擊沉自家的航母?

又埋下了什麼隱患?

聖保羅號的故鄉,並不在巴西,而是在法國。

它還有一個法國名字,叫「斐迪南·福熙」號。

上世紀50年代,法國為了加強海軍實力,急需擁有一款噸位更大,能提供全天候遠洋打擊能力的航母。

於是,從1955年到1963年,法國設計建造了2艘克萊蒙梭級航母,並進行了一系列升級改裝,使之成為了冷戰時期法國海軍的主力艦。

福熙號(聖保羅號)正是克萊蒙梭級航母的2號艦。

這艘航母全長265米,全寬51.6米,滿載排水量約3.3萬噸。

它採用8台蒸汽渦輪機提供動力,其最高速度可達32節,最大續航距離可達1.39萬公里。

福熙號航母的俯視、側視結構

這個速度和續航在冷戰時期的常規動力航母中已經非常亮眼。

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同時搭載包含「超級軍旗」攻擊機、F-8戰鬥機和「超黃蜂」通用直升機等在內的22架固定翼戰機和18架直升機。

由於採用了蒸汽彈射器和全直通甲板,福熙號的艦載機起降也要比同時期的滑躍式甲板航母效率更高。

這些艦載機在冷戰時期堪稱性能先進,陣容強大。

搭配航母和艦隊的雷達、聲吶系統,能同時承擔空戰、反潛、對海、對地打擊的任務。

可以說,在當時的全球排水量5萬噸以下的輕型航母中,福熙號的綜合性能要強於美國、英國和蘇聯的同類航母,實力不可小看。

尚在法國海軍服役,舷號R99的福熙號

福熙號在法國海軍一共服役了37個年頭,於2000年退出法國海軍序列。

當時的法國已經做好了迎接新航母「戴高樂」號的準備,沒必要留著這艘老船。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福熙號應該會很快退役,並和它的姊妹艦克萊蒙梭號航母一同拆除。

幸運的是,來自南大西洋的巴西海軍看上了福熙號,因為它價格便宜,只要1220萬美元就可以開走。

於是,福熙號在2000年11月遠渡重洋,加入了巴西海軍。

它得到了新名字「聖保羅」,開啟了它在南大西洋的第二春,為巴西海軍服役了17年。

舷號A12,加入巴西海軍的聖保羅號

在這17年里,聖保羅號一直是巴西海軍的旗艦,也是整個拉丁美洲和南大西洋地區最強的戰艦。

它參加了與美國海軍的聯合軍演,還培訓了阿根廷的艦載機飛行員,多次出訪海外,為巴西作為拉美大國的形象增添了不少光彩。

對此,巴西前總統卡多佐曾評價道:

聖保羅的加入讓我們捍衛巴西海洋權益的力量得到了增強……我們擁有對潛在對手足夠的威懾力和說服力。即使在今天,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國家能在公海上運作航母,而我們巴西有幸會繼續成為其中的一員。

巴西總統盧拉曾在聖保羅號上留影

即便後來聖保羅號多次發生故障,巴西海軍也沒有放棄從海外採購艦載機加強該艦戰力的計劃。

為此,巴西不惜花費巨資從美國,科威特購買了A-4攻擊機、SH-3反潛直升機、AS-332通用直升機在內的大量艦載機。

不僅如此,巴西海軍還在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對它進行了三次升級改造。

可見,巴西對於聖保羅號寄予了厚望。

畢竟,擁有1艘具備戰鬥能力的航母,對於追求大國夢的巴西來說非常重要。

A-4天鷹攻擊機,聖保羅號的主力艦載機

然而,2017年2月,這艘正處於升級改造的航母,突然被巴西軍方宣布除役。

隨後,它又在2019年以120萬美元的起拍價公開拍賣,並最終在2021年以2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一家土耳其的拆船公司。

但最終由於土耳其政府和民間的反對,聖保羅號並沒有在土耳其如期拆除。

它只能被拖船重新送回巴西。

最終,連拖船都離開了它,失去動力源的聖保羅號只能在大西洋上隨著洋流和風向孤獨地漂流了5個月,成為了一艘無人看管的「幽靈船」。

直到2月3日被巴西海軍擊沉,這才結束了它坎坷的一生。

全盛時期的聖保羅號

那麼,作為巴西海軍唯一服役的航母,聖保羅號為何會突然被拋棄,落得如此下場呢?

聖保羅號之所以退役,是因為它無法滿足巴西海軍的需求,升級改造的成本太大。

聖保羅號在冷戰時期固然先進,但在巴西海軍手中已經是一艘老船,且難以維護。

它曾在2005年發生了一次彈射器管路爆炸,造成1人死亡,10人受傷。

後來又在2012年失火,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使得巴西不得不花大力氣更換它的零部件,進行全面大修。

躺在船塢里維修的聖保羅號

在聖保羅號服役的17年里,它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港口和維修廠,出海時間僅有206天,且從未連續超過1個月,它的艦載機總起降次數更是只有566次。

聖保羅號的表現,明顯無法讓巴西滿意。

為了維修航母,巴西還曾找到聖保羅號的出品方法國DCNS公司幫忙,結果卻被評估需要花費8億美元才能滿足需求。

要知道,歐洲國家上世紀90年代後建造的輕型航母,價格大多在4億至12億美元之間。

與其花8億美元維修一艘老船,得不償失,還不如買新艦。

排水量3萬噸,能搭載10架F-35B的義大利加富爾號航母,造價也不過10億美元

聖保羅號之所以未被拆解,淪為幽靈船,則是因為它攜帶了大量有毒物質,讓人不敢接這個燙手山芋。

這其中,最讓外界擔心的有毒物質,是船上的9.8噸石棉纖維。

因為具有良好的絕緣、保溫、防火和高抗張強度的特性,石棉纖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一直廣泛運用於造船業。

石棉纖維同樣也是世衛組織認定的「一類致癌物」,過量吸入石棉顆粒,極有可能造成石棉肺、肺癌、胃癌等多種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從1972年開始,陸續有66個國家限制石棉的使用

如果對聖保羅號進行拆解,必然會影響拆船工人的健康,甚至於拆解地四周的居民,也會因為附著在空氣中的石棉顆粒受到影響。

因此,自從土耳其拆船企業買下聖保羅號之後,土耳其的民間抗議就一直存在。

土耳其政府也以「手續有問題」和環境污染的為由,禁止聖保羅號入境。

就這樣,退役的聖保羅號人見人怕,喪失了變成廢鐵的資格。

土耳其民眾反對聖保羅號入境的集會活動

最終促使巴西軍方擊沉聖保羅號的因素,還在於它已經影響了正常的航行安全。

畢竟,1艘無人控制、排水量約3.3萬噸的大船漂來漂去,很容易給民船造成干擾。

與其讓它繼續造成「無序危害」,不如讓危害「可控化」。

本著這種思想,巴西海軍做出了主動擊沉航母的決定。

在以上三種因素的互相影響下,聖保羅號這才一步步落得了悽慘的下場。

實際上,聖保羅號的遭遇並不是個例。

它的姊妹艦克萊蒙梭號退役後,也曾因為攜帶大量石棉,無法履行與印度企業達成的拆船合同,被印度政府禁止入境,費了很多工夫才最終在英國完成拆解。

美國的首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航母於2017年退役後,雖然找到了拆船廠,但也因為攜帶石棉、核反應堆和大量的有毒物質,拆船價格超過15億美元,至今還未完全完成無害化拆解。

2006年,克萊蒙梭號被印度拒絕拆解,又被埃及禁止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新聞報道

令人擔憂的是,聖保羅號被擊沉,並不意味著事情完全結束,它攜帶的有毒物質不會憑空消失。

畢竟,石棉並不會蒸發到空氣之中,也無法在水中溶解。

航母遺骸的石棉將會深入海底,或者分解為更小的顆粒漂浮在空中,影響海洋生物和鳥類的生存,並最終通過食物鏈和風向的傳播,再次影響人類的健康。

此外,航母上的燃油殘渣、鉛、汞等重金屬,以及多氯聯苯,也會對海洋水質造成污染。

淪為幽靈船的聖保羅號

正因為如此,在巴西擊沉聖保羅號之後,有很多環保主義者對巴西進行了批評,認為巴西政府沒有責任感,處理方式過於任性。

巴西擊沉航母,自己省事了,卻埋下了一個隱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969f9d85743de838a0663ecee19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