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長安汽車AILAB-視覺感知團隊成功斬獲自動駕駛領域全球權威評測nuScenes Detection Task榜單「Camera, Radar」賽道的第一名,將公認關鍵評測指標mAP和NDS分別提升至新高度(mAP=0.630,NDS=0.689)。同時,該成績也是全球首次將「Camera, Radar」賽道預測指標提高並超越當前「Camera」賽道最優指標(mAP=0.624,NDS=0.685)。本方案為行業內基於Camera+Radar模式的車輛低成本、高性價比傳感器融合感知的可行性提供了成功經驗,充分展現了長安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雄厚技術研發實力。
nuScenes Detection Task榜單(截止2023.7.21)
nuScenes開源數據集是由知名無人駕駛技術公司Motional收集建立,是自動駕駛領域業界公認的最具權威公開測試基準之一。數據採集于波士頓和新加坡兩個國際城市的實際道路,包含了1000個典型駕駛場景。該數據集具有全球公認的科研評測價值,被眾多業界企業和研究機構認可,是客觀反映當前自動駕駛感知和預測模型性能的重要基準之一。
長安汽車AILAB-視覺感知此次提出的最佳BEVFusion-RC-e方案,分別對輸入不同模態的圖像和雷達數據採用了獨立分支設計進行特徵編碼,再通過統一的全域BEV空間特徵映射完成多模態信息融合。其中,針對攝像頭圖像數據,借鑑BEVDepth和BEVStereo模型處理方式,並使用CBNet、ResNet、VovNetv2和Swin Transformer等深度神經網絡作為圖像編碼器。針對毫米波雷達數據,採用FUTR3D模型處理方式,並使用PointPillars作為雷達編碼器。然後,遵循BEVFusion多模態融合架構,對圖像和雷達編碼特徵進行高效融合,最後利用Centerpoint對融合特徵進行解碼,從而實現3D目標的精準預測。
BEVFusion-RC模型結構示意圖
長安汽車AILAB團隊重點研究支撐長安汽核心算法研發能力,依託「數據、安全」基礎,聚焦「智能駕駛、智能交互」2個核業務方向,關注3-5年核心前沿技術的重點實驗室,攻堅突破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助力重慶智能汽車產業高速發展與戰略轉型。2020年獲得國際頂級大賽獎項1個,參與編寫IEEE國際標準5個,行業標準3個,行業標準化白皮書1個,發布企業標準6個,發表論文1篇,提交論文4篇,研究成果被ICRA、IEEE等國際權威學術機構認可。實驗室今年重點圍繞智駕與交互兩條主線,核心技術包含:圖像恢復、Block-NeRF、BEV感知、強化學習等。近期將發布「汽車服務大模型行業首發儀式」。
長安汽支撐「硬體可插拔、場景可編程、生態可隨需、系統自進化」的新汽車產品體驗。公司計劃於2023年實現智能空間、智能泊車行業領先,智能行車達到行業一流,提升產品滲透率、開啟規模化數據閉環,SDA架構達到行業領先水平。2026年實現智能駕駛、智能空間全面領先,「垂直整合+生態合作」形成軟硬體全棧能力。基於數據衍生AI能力,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生態融合。「SDA-S」架構平台將近期實現多款量產車上搭載。接下來長安汽車的感知團隊、規控團隊、AILAB團隊等聯合重慶市政府、科技局、上海交大、長安車聯等創造出更多將面向重慶複雜多變道路智能行駛和智能交互新場景,加速在重慶自動駕駛軟體部署能力,開啟新汽車全新智能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