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50萬內沒有對手」,雷軍的自信來自哪裡?

2024-01-11     言車社

原標題:小米SU7「50萬內沒有對手」,雷軍的自信來自哪裡?

前陣子小米汽車正式發布了它們的首款純電轎車小米SU7,後來小米通過微博平台,收集並回答了網友們最關心的100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雷總說小米汽車50萬內沒有對手,是開玩笑還是認真的?其實這句話是雷總在評論區回復網友的一句話,雖然多少有些玩笑的感覺,但還是能感受到雷總的自信,可雷總的自信來自哪裡?下面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先從外觀說起,小米SU7的外觀設計借鑑了保時捷Taycan,而保時捷是超豪華品牌,所以在外觀上已經向百萬級看齊了。小編也看了小米SU7這款車,整體線條確實很流暢,側面看起來非常像保時捷Taycan,造型動感又低趴,前懸比較長,尾部又是大溜背,所以看起來非常的運動。

側面看,兩台車確實很像,難道現在的設計已經這麼沒有創意了嗎?其實小米汽車之所以會借鑑保時捷Taycan,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流量來看,與知名品牌相似會獲得更多的關注度,而且保時捷還是超豪華品牌,所以小米這麼做,多少有點想蹭流量的感覺。曾經的眾泰就是這樣,而且我們很多國產車都這麼做過,會去模仿一些經典車型,因為與其推陳出新,還不如來個模仿,這樣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2、從定位來看,小米汽車也像保時捷一樣,都是追求極致性能的。從小米汽車的技術發布會上就能看出,小米汽車一直在追求更高的電機轉速,這點從小米汽車的規劃就可以看出。今年推出的車型會搭載一台21000rpm轉的小米超級電機,明年還會量產27200rpm轉的電機,而且在實驗室中已經實現了35000rpm轉的電機,目前小米SU7的Max版的零百加速時間是2.78s,最大車速265km/h,性能確實很強悍。

3、從風阻來看,保時捷Taycan這樣的外觀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阻係數,因為風阻係數對純電車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所以小米SU7肯定會有所借鑑。而且未來各車型的外觀可能都會趨於相似,因為風阻係數低的車型往往都具備線條流暢,車身低趴等特點,有點類似水滴的造型,所以特點相同的車型會讓它們看起來越來越像。

4、從價格來看,小米汽車既然與保時捷Taycan對比,想來價格不會太低,到時候就算賣的貴了也可以說我們對標的是保時捷Taycan,那台可要100多萬,而小米SU7不過才幾十萬。

製造技術方面,小米汽車將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壓鑄力為9100噸,而且目前暫時領先特斯拉等車企。一體化壓鑄的意思是指將多個單獨、分散的零件高度集成,並一次壓鑄成大型鋁鑄件,從而替代了多個零部件先衝壓再焊接或鉚接的組合方式,整車的生產效率可以提升很多。

智駕方面,小米汽車擁有1000人的研發團隊,採用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的感知路線,而且還融合了大模型技術。硬體方面,包括兩顆英偉達Orin晶片、1顆雷射雷達、11顆高清攝像頭、3顆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所以能夠看出來,小米汽車真的是非常下血本,光是1000人的團隊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過小米也不差錢!

智能座艙方面,這是小米非常擅長的領域,而且也是小米SU7的一大亮點,所以我會著重介紹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內飾長什麼樣子,整套內飾的設計還是比較簡潔的,方向盤為三幅式設計,在左右兩側還有兩個旋鈕,可以調節駕駛模式等,這種設定一般在跑車上才有。然後是支持翻轉的7.1英寸全液晶儀表,開車時還是非常有儀式感的,旁邊是16.1英寸的懸浮式中控屏。副儀表台有兩個無線充電面板、杯架和5個物理按鍵。

車機方面,小米SU7搭載了高通的8295晶片,使用流暢度絕對是第一梯隊的。另外,在車機系統里有一個車輛的3D模型,通過這個3D模型可以設置車輛的很多細節,比如車窗升降、電動尾翼調節等,使用起來還是比較炫酷的。在車輛啟動後,車機首頁會變成左中右的三卡片布局,可以任意調整卡片位置。車機頂部下滑可以展示一些功能的快捷鍵,不過它的特別之處是,功能欄可以分成司機端和副駕乘客端,它們下滑後顯示的功能是不一樣的,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防止一些誤操作,可以提高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性。

車手互聯功能,小米SU7可以把手機上的應用無縫流轉到車機上,此時車機畫面和手機畫面是互不干擾的,它們可以單獨使用,而且還可以拖動某一個軟體放大它,比如當你打開地圖軟體開始導航後,你可以向右拖,這個導航就變成全屏展示了,其他軟體也一樣通用,所以這種操作邏輯還是非常便捷的。

在小米SU7的後排還有「兩塊螢幕」,可以掛小米的平板,實現五屏聯動的效果。

小米汽車的綜合實力確實很強,畢竟投入很多,也有很好的研發團隊,而且雷總是懂消費者的,想來他設計的產品不會有什麼問題。另外,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它的智能座艙,小米在這一塊有自己非常大的優勢,未來如果可以繼續強化小米的這套智能座艙系統,小米SU7的競爭力還會更強。

我們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小米SU7到底是不是50萬內沒有對手,其實從小米的技術發布會就能看出,雷總把這些技術點拿出來聊,那肯定是調研過的,如果不是非常牛X,我覺得他都不會說出來,所以小米SU7肯定還是有點東西的,不過我想說的是,不管50萬內有沒有對手,如果價格太高,肯定會影響它的銷量。那麼問題來了,你們覺得定價多少合適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3993818d36868fe086e2c7622716b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