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建議不再區分國企民企
經濟發展
自2010年經濟增長進入高速到中速的轉型期以來,當前是最為複雜和迷茫的階段。一方面經濟進入恢復回升軌道,但增速低於預期,需求不振,更重要的是,穩增長的老辦法不行了,新辦法是什麼,似乎處在迷茫狀態。過去十年,高速增長期的主要驅動力量基建、房地產、出口減速,經濟下行時抓一下還管用,但這一次房地產長時間負增長、基建投資難持續,出口也是下行態勢。從國內的基本背景看,仍處在高速到中速或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原有動力全方位觸底,有的出現「超調」;由來已久的結構性矛盾水落石出;新老動能銜接出現脫節;政策應對也有改進之處。
從需求端來講,重要耐用消費品、房地產、基建等相繼出現歷史需求峰值,進入減速期。生存型消費趨於穩定,發展型消費帶動消費結構升級,需求結構已經出現重要變動。發展型消費和政府基本公眾服務均等化直接相關。這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近三億進城農民工的保障性住房、醫療、教育、社保等不到位。四億中等收入人群與九億中低收入人群存在著巨大結構性需求缺口。
從供給側來講,受需求減速的影響,傳統產業進入下行通道,需要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的新先導產業帶動產業更替和升級。但現在房地產下滑過快、過深,引發全局性的衝擊。企業家預期不穩、信心不足,制約創新活動和新先導產業的成長。
在需求和供給雙重衝擊下,政府、企業和個人資產負債表都經歷著從數量擴張型向效率導向型的轉換,這個轉換非常不容易,經常是被動的和危機倒逼的。
由於高速增長不可持續,尤其是部分行業需求過度透支後的高速增長很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房地產等行業原有的高負債、高周轉、高風險模式難以為繼。不少領域仍在提槓桿,只是「借新還舊」,大量資產缺少現金流,出現某種意義上的龐氏結構,到了某個時點將無法維持運轉,甚至出現信用崩塌。所以,本質上還是經濟增長由高速到中速後資產負債模式的轉型問題。
三年疫情,宏觀政策已經盡力且呈疲態。如果把穩增長注意力繼續置於宏觀政策上,副作用將會加大,更重要的是將會再次錯失結構性改革的時機。
具有擴張效應的結構性改革可有立竿見影之效。新一輪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一是以進城農村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需求側結構性改革;二是以穩定房地產等既有支柱產業、激發企業家精神助推新先導產業發展為重點的供給端結構性改革;三是以擴大有效需求、轉換資產負債模式、化解防控風險為重點的資產負債端的改革。
實施為期三年的以近三億進城農民工為重點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攻堅計劃。放開除個別例外、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房地產限購、限價。在城市群、都市圈的城鄉結合部,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與國有土地同權同價;允許農民宅基地向集體組織之外轉讓、抵押、擔保等交易行為,這方面的口子可以開得大一些。允許城鄉居民雙向流動和置業,帶動居住條件改善和消費結構升級,同時增加城鄉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允許和鼓勵平台企業、大型科技骨幹企業大膽投資、積極創新,參與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實行常態化、負面清單為主的監管。
現階段亟待在民營經濟發展問題上有大的理論突破。在理論和政治上需要進一步理清民營企業的性質和地位,做到三個區分:把工業革命初期的私有制企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依託企業家才能、優化配置資源的民營企業區分開來;把企業家與資本家區分開來;把企業家才能的特殊貢獻和價值與剝削區分開來。
隨著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出現資本提供者、創業者、管理者職能分離的情況。資本提供者不再是少數人,而是人數眾多、已經社會化的投資者,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資本市場。而創業者是擁有企業家才能的人,也就是通常說的企業家。企業家不同於資本家,這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兩種不同類型的職能,不能混為一談。在一個競爭性的要素市場上,企業家是按照企業家才能的貢獻獲取報酬,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剝削。他們也等同於一般管理人員,後者所缺少的正是企業家才能。企業家精神,簡而言之就是創新精神。
在政治上,是否可以明確提出,企業家才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非常稀缺和寶貴的資源,以企業家才能為依託的各類企業,都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組成部分,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經濟社會基礎。
可以探索一些新的舉措。第一,不再按照所有制劃分企業類型,不再區分國企民企,改為按規模、行業、技術類型等特性劃分企業,並以這些特性制定相關政策。第二,在糾正所有制歧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改變行業准入、項目招標、資金獲取、國家安全等方面事實上存在的有悖公平競爭的潛規則,以此作為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營商環境到底好不好,要以這方面的內容作為重要衡量尺度。第三,中央關於企業平等對待、公平競爭的文件重在落實,不能一發了之。更重要的是加快轉化為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循、違法必究,在行政檢查、社會監督、法律訴訟等領域形成配套制度保障體系。
為地方基層企業探索創新營造寬鬆環境。應在國家頂層設計指方向、劃底線的前提下,把市場化法治化治理與鼓勵地方基層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有機結合,允許試錯探索,允許多一些自選動作,為具有創新精神的各級幹部各類人才營造寬鬆環境。
【劉世錦: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時間、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韓培濤;初審:程子茜;複審:李雨凡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熱門篇)
「黨建閱讀」長安街讀書會「2022年度優秀合作單位」
「期刊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30803期幹部學習核心期刊目錄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30805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餘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台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並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同步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累計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並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百科】【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幹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