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 | 這些習俗和養生注意點你get了嗎

原標題:今日立夏 | 這些習俗和養生注意點你get了嗎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又稱「春盡日」。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曆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進入立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補充營養物質,採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

立夏習俗

【迎夏儀式】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

【嘗新活動】在後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

【立夏秤人】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裡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立夏養生

慎起居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立夏以後氣候變化比較無常,應晚睡早起,以順應陰陽變化。

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會讓人感覺沒有精神。午休時切記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生病就得不償失了。

慢運動

汗為「心之液」,立夏以後氣溫漸升,易出汗,若此時再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機體缺水。因此建議大家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並在運動後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

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以減少心臟負荷,防止心肌缺血發作。

調情志

「暑易傷心」,隨著天氣的逐漸升溫,我們的內心也開始變得躁動不安。因此,「立夏」時節要做好「精神養生」,應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氣和、心情舒暢,通泄自如,以免傷心、傷身、傷神,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

而老年人呢,則要注意避免因動怒而氣血淤積,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清淡飲食

夏季陽氣上升,若食用過多油膩、易上火食物,會引發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夏季還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因此,飲食也是養生的重中之重。

1、多吃「殺菌」蔬菜,可預防腸道疾病。

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細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2、飲食應清淡,低脂、低鹽、多維生素為主。

要多吃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梨等新鮮果蔬,以補充充足的維生素;補充水和無機鹽也很重要,特別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還需要適量地補充蛋白質,魚、瘦肉、蛋、奶和豆類中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

除此之外,炎炎夏日,大家容易出汗和食慾不佳,此時可吃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立夏,吃出健康來

1、吃一蛋

蛋類相當於一個「微型營養庫」,是夏天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營養成分的首選食物。

特別是夏天易出現心火旺,可以吃偏涼性的鴨蛋來緩解,它不但可以去心火,還可補充由於出汗較多所丟失的鈉鹽,恢復體力。

2、喝二粥

(1)荷葉粥

益處:醒脾開胃,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

做法:取大米煮粥,待粥熟後加適量冰糖攪勻,將荷葉撕碎覆蓋在粥面上,待粥呈淡綠色後取出荷葉即可食用。

(2)麥冬蘆根湯

益處:對於夏季汗多、頭暈、咽干、煩悶、便秘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做法:鮮蘆根30克 (或干品用15克)、麥冬15克,放入杯中,倒入沸水,加蓋燜10分鐘即可飲用,也可一同煎水服用。

3、吃三鮮

莧菜:夏天的長壽菜

莧菜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通利二便,利竅止血等功效。

一般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莧菜有紅、白兩種。《滇南本草》記載:「 白者入氣,赤者入血。白動痰,赤破血。「

意思是,紅色的莧菜能夠驅逐淤血,適合氣血不暢、有血瘀的人;白色的(根白葉綠)莧菜,能調暢氣機,適合有熱痰的人。

蠶豆:夏天的快樂豆

中國民間歷來有「立夏之日嘗三鮮」的習慣,嫩蠶豆就是其中之一。

蠶豆能產生五羥色胺,吃了會讓我們心情變好。另外,它含有豐富的膽石鹼,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特別適合考生和腦力工作者食用。

蒜苔:夏天的抗菌菜

立夏之後,濕熱的雨水增多,人特別容易出現感染和腹瀉。

蒜苔所含的大蒜素、大蒜新素,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天然抗生素」。

蒜苔不宜烹製得過爛,以免辣素被破壞,殺菌作用降低;消化能力不佳的人最好少食蒜薹。

忽聞初夏始,河畔綠意濃

清池荷葉盈魚塘

萬物芳舒,共沐時光

夏木成陰,莫負初心

日子匆忙,美好希望在身旁

高郵湖蘆葦盪生態濕地

地址:高郵市界首鎮大碼頭西3千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10435d28d4a3eff96da2ced84ed69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