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濕,夏至少不了這一杯降暑茶。

原標題:清暑濕,夏至少不了這一杯降暑茶。

明天就是夏至了,夏至以後,陽氣盛極始衰。這個時候,大自然暑氣、濕氣蒸騰,人體出汗多、消耗大、脾胃易受損,人變得睏乏無力沒胃口。有時,為了消暑人們又過於貪涼,導致寒邪入侵,造成腹瀉、感冒等病症。有什麼能夠既能消暑、又能祛濕、還能保護脾胃的方法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款好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夏天暑熱難當的時候,其實我推薦大家使用荷葉茶這種價廉物美的解暑良藥。

荷葉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乾燥葉,常在夏、秋二季採收,曬至七八成干時,除去葉柄,折成半圓形或摺扇形,乾燥入藥。我國荷葉資源豐富,其原植物蓮極易種植,但荷葉的整體利用率低,大部分任其乾枯腐敗,實在令人惋惜。

荷葉性平偏涼,味苦,歸肝、脾、胃經,能清暑化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常用於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

清暑化濕

暑為六淫之一,是夏季的主氣,夏季濕悶如蒸桑拿,人體易為暑濕邪所感。脾臟最怕的就是濕氣,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濕,若被濕遏,導致主運化的功能出問題,就容易引發身體睏倦、肌肉關節酸痛、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稀溏等症狀。荷葉其氣清芳,鮮者善清夏季之暑邪以化穢濁,故在清熱解暑劑中常相配伍,如鮮荷葉包六一散、鮮荷葉包甘露消毒丹煎服、鮮荷葉粳米煮飯等,均取其清暑化濕之效。

升發清陽

中氣下陷主要病機在於陽氣不能升發。脾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位於中焦,脾氣不升,反而下降,水谷精微下趨,輕則便溏,即《內經》謂「清氣在下,則生飧泄」;重則陽氣下陷出現肌肉失養,收縮無力使內臟下垂,如胃下垂、脫肛等。李時珍說荷葉能「生髮元氣,裨助脾胃」。這個元氣,不是先天的元氣,而是後天的元氣,後天的元氣就是脾的陽氣,意思是荷葉能夠通過生髮脾的陽氣,達到健脾的目的。脾陽升了,脾胃健運了,水谷自然化生精微,脾將其運化和吸收的帶有溫煦性質的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上輸送至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氣化作用化生氣血,營養全身,身體自然就神清氣爽了。

涼血止血

荷葉一藥具有苦澀微寒之性味,可起涼血清熱止血之功用,不但使血熱崩漏可涼可止,還可防寒涼太過致血止留瘀之弊,且能健脾昇陽益氣兼顧氣血生化之源。其中,荷葉炭收澀化瘀止血之效比干荷葉更強,常用於出血症。如《本草綱目》記載:「蓋荷葉能升發陽氣,散瘀血,留好血;治崩中下血:荷葉(燒研)半兩,蒲黃、黃芩各一兩。為末。每空心酒服三錢。」

降脂減肥

荷葉為什麼能減肥呢?在中醫看來,荷葉味苦澀而性平偏涼,入肝、脾、胃經,具有清暑化濕之效。《醫林纂要》就說荷葉具有「平熱、去濕」的功效。中醫治療肥胖,關鍵還要調節脾的功能,調節脾功能的關鍵是生髮脾的陽氣,所謂「脾以升為健」。荷葉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降濁」,能夠給這些蓄積的痰濁水濕找一條出路,從小便排出。這樣,一方面昇陽健脾,另一方面降濁,雙重作用,減肥的效果就出來了。《本草綱目》記載:「荷葉服之,令人瘦劣,故單服可消陽水浮腫之氣。」

現代藥理學發現,荷葉鹼是荷葉中主要的藥效成分之一,葉鹼具有明顯的減肥降脂作用,其作用機理與調節脂質代謝酶活性、抑制炎症反應、抗氧化、調節腸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樣性、降低腸道通透性有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d3729556cc5bece3874460e4f6642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