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作家方曉莉)
(《大國重工》作者:齊橙,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代表作:《工業霸主》《材料帝國》等為都市硬派工業類神作,像這類作品需要深厚的積澱,那麼除了積澱以外,我們還應該注重什麼呢?……
圖片來源:上游新聞,《中國出版領域最高獎首次頒發給了網絡小說!就是這部《大國重工》斬獲中國出版政府獎》)
謝謝網友們的邀請,因時間關係,故進行選擇性回答。
首先,謝謝知友「硯冰」的邀請,回答「真正熱愛寫作的網文作者是什麼樣的?」,俗話說,一個人的文字,可以看出這個人怎麼樣,同樣的,提問也是如此。
所以,有個俗語,就是「文如其人」,至少從這個提問看來,我認為你本性應該是一個熱愛網文寫作的人,所以有此一問。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熱愛,我想每個人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側重點不同。
以我為例,這幾年我寫作的話,不算自媒體文或者其他類型文稿的話,大概是三百萬字以上(其實只能是其中一部分網文,另外一部分網友,我沒算……懶得算了。),手速一般,正常速度五千多字,慢點的話,四千多字,快的話,六千多字……在網文作者,碼字速度,每小時一兩萬的,還是不少的,所以我這個速度,只能說是「勉強達標」。
(備註:橙瓜軟體用的晚,這裡是其中一部分資料,以及文字等內容。)
然而,寫網文並不是只有看速度的,可別忘了,還有質量,所以我也見過一天只寫兩千字的作者,思考大半天,最後落筆幾百字,完了又刪掉,重寫,大半個月後,告訴我,寫了兩千多字……前面不少字刪掉了,甚至有時候寫到半夜……這是極端的追求精緻主義者,在文字上的精緻,這種是煉「精品」的,倘若是在修仙網文里,那修的仙器肯定級別也很「高」,而且別看他們寫的慢,但實際上內在的思考,已經推翻了很多次,只是很慎重而已……這類作者寫到一定時候,碼字速度會快很多,甚至也會達到每小時一兩萬字以上。
順便提一句,寶巨大大的碼字速度,也是練出來的,所以肯定會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也會「質變到量變」,這都是正常現象。
所以,我個人覺得不能以碼字速度的快慢,而去判斷作者是否熱愛網文。
(因為最近沒功夫,指導簽約規則,不太有時間,所以暫時邀請碼不放了。
雖然不管是否填寫邀請碼的人,都會問我,但我還是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時間問題,如果時間不夠,一般就不放。)
其次,什麼樣的才叫做「熱愛寫作的網文作者」呢?
我前面說過,如果是我,自動代入「熱愛網文的作者」,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除了是個作者以外,首先,其實我是愛看書的,包括網文。
甚至這些年來,看了不少網文,原來我曾經寫了個帖子,提及一天看網友,是百萬字以上,一百幾十萬字可以看……當時,這個帖子被人噴了……但實際上看網文的人,很多人速度跟我是不遑多讓,有的甚至比我速度快多了,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很多時候,網文看的是套路,熟悉的套路,你看的就快了,排除掉跳章的情況不說,網文的閱讀速度儘管是「沉浸式」,但實際上它表達是比較直白的,即便相對含蓄的網文,它非常牽動你在人性方面的一些「認識」,所以吸引力比較強,而在我看網文之前,也閱讀大量各種類型的書目,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但在我交往過或者交道過的人當中,其他人看書速度還沒比我快的……我不知道跟網上很多看書達人比起來如何,也許當初範圍比較小的數據,但我在如今在網上閱讀不少網文,然後我發現,我的網文閱讀速度,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快。
所以我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雖然我網文寫作速度一般,但是,我看網文的這些「經歷」還行,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我在番茄小說指導新人簽約規則,一邊告訴新人,簽約需要哪些地方注意的,另外呢,我實際上是幫對方看主線,因為當時進入番茄小說比較早一點,雖然寫的不算多,加起來,大概近百萬字,但是,我卻閱讀了大量網文,那時候還非常喜歡分析網文市場,所以我就幫一些新人作者或者其他類型轉過來的文學類作者或者其他「轉型作者」這種,進行一些簽約指導,多半講的是規則,然後是幫忙看主線,告訴對方,正常來說,網文這邊怎麼樣,比較容易簽約,算是「手把手」吧,但實際上,只能算是「引路」,更多是我說明規則後,他們自己想得也很快,因為這樣,一些作者順利簽約了,然後將自己認識的朋友原來不了解簽約規則的,也來找我,讓我幫忙看文……
看文這件事,其實很多大神都會幹,可是我個撲街,我怎麼看呢?……所以我是以讀者身份看的。
一般來說,我是按照正常我當時在飛盧小說或者番茄小說看到的類型,進行對比,差不多就感覺,你這個主線是否明確,金手指怎麼樣,節奏如何……我更多是站在讀者立場,而不是作者立場。
至於為什麼不是站在作者立場上,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不夠成功。
(我原來閱讀唐家三少作品的時候,發現其人作品解構是特別完整的,而且龐大。
這一點其實很少作者能夠做到的,因為都不夠完善,人物個性也不夠豐富。)
而我倒是大量閱讀了網文,唯有這一點,使我同其他網文作者區別開來,其次我比較關注網文市場。
所以我會從網文本身,網文市場,以及作者要簽約的平台,三方面去考慮,然後進行主線的分析,等等。
(當然未必都是看主線,有的就是文風或者視角要轉,不一而足。)
正常來說,我所遇到的作者,文學方面轉到網文的,跟我原來情況有點像,總是拗不過一個「正」字,都是正兒八經,所以我以前一個朋友說我適合寫「正劇」,但實際上,要寫正劇是可以的,但一定是需要打磨的,而打磨不來自於抄襲,以我個人而論,我還是覺得「文以載道」。
所以我寫網文出現一種情況:
我能指導他人簽約,說明什麼情況比較好看,但我自己未必會寫,這並非我對他人不負責,我只是會說明,一般網文市場是怎麼寫的,你自己想一下……然後對方給自己的創意。
但是在我自己這邊呢,我始終覺得,「我要不一樣……」,然後非常尷尬……我寫出來的「正兒八經」,一些人覺得「累」,「看不懂」,「深奧」,或者就是覺得看不下去了,我當時還很生氣,唉,這些人,怎麼不練練文學呢?……嗨,我自己如今也不過網文作家,雖則也寫過劇本,也發表過文章,可如今作為網文作家,我也沒火,仍舊是撲街,跟人家談文學,我配嗎?就這水平……所以,真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我自己的嘗試當中很容易發現,我能夠指導他人簽約,告訴別人網文怎麼寫才好看……可到了我自己身上,我卻執著地在「文以載道」上面,覺得非要表現一個「宏大」的主題不可(一直在研究這個。)……
然而在我自己閱讀大量小說中,是什麼情況呢?……我就是閱讀好看的小說,我看網文,喜歡不喜歡,好看不好看,我會不會堅持追,所以想要「文以載道」第一要點在於如何吸引人。
而我如果覺得一本書寫得過於深奧或者枯澀的話(不是網文的類型,比如哲學書之類的,倒是可以,工具書也行。但網文如果是想要傳播性廣,時間有限的話,還是得考慮吸引程度,通俗性等,讓人看得懂。)……或者用很多文學式語言表達,或者「掛羊頭賣狗肉」,表面套路,實則還是推銷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而不是真正的「文以載道」(而不是如何表現出一個主題,體現出文以載道的意義或者價值……),這就四不像了。
而是我一直膚淺地想要表達「文以載道」,卻忘記了,文以載道是人性的本身,也是創作本身,其實不需要這麼刻意。
它可以自然達到。
因為任何一種文體,或者形式,肯定會表達你的思想。
所以它是自然的流露。
所以本身,就已經有了一個「文以載道」這個概念,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某種形式或者文體去表達。
這個是不會改變的。
因此,你無須「文以載道」+「文以載道」,好比禪宗里的,「頭上加頭」,定義當中再加定義,那會顯得「複雜」。
你可以當它是個命題一樣,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如何表現,如何表現得精彩。
那麼,你的文,所承載的道,才能被他人得知。
所以,網文作者要不要文以載道?
要,但是,如何文以載道?……它不是刻意的表現,它作為一個命題,你所要做的,就是將其如何的表現,才能顯得好看,然後傳播你的「道」。
這不是刻意的,因為它是人性的「凸顯」。
而它要是好看的,不管是採用什麼樣的形式,或者體裁,要好看,才能幫助你去表達,你想要表達的「道」。
以上,是我想表達的兩個內涵:
第一,熱愛網文不在於手速,它可能快,也可能慢,無論「質變達到量變」還是「量變達到質變」,這都是網文作者們的「必經之路」,或許選擇不同,但殊途同歸,「條條大路通羅馬」:別說,現在網文小說,走向國際還很多的。
(來源:光明網,《光明時評:中國網文讓法國人也上頭,穿透力來自哪?》)
第二,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無論是看網文多,還是寫網文多,但都少不了一點:歸納和總結,明白網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題材,才能真正做到你想要的「文以載道」,你才能把它寫得好看。
換言之,網文和其他任何文體一樣,都值得尊重和研究。
而任何一種文體或者表現形式,當你去寫作的時候,本身可以表達你的思想,是存在內涵的,也可以傳達你想要表達的內容或者思想意義,因此不必刻意去表達。
你所要做的,就是將故事寫的好看,而你要表達的內涵,自在其中。
那麼如何達到你想要的「文以載道」,有的人可能會寫的居多,有的可能會看的居多,但不管是看的居多,還是寫的居多,都少不了歸納和總結,你在梳理中,逐漸明白,網文也需要尊重,網文同樣也可以表現出「道」的內容。
我想也許到了這樣的程度,你總算對自己內心的「熱愛」,有那麼一點點,「交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