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體操運動員退役後會胖很多?

2023-11-02     Garmin佳明

原標題:為什麼很多體操運動員退役後會胖很多?

這個問題也可以普適化的理解為:為什麼生活方式改變後,很多人都容易變胖?隱藏款的問題則是長期保持苗條身材有多難?

其實不止體操運動員,大多數從小就練體育的人,只要停止訓練都會發福,包括普通人也是。

當體操運動員的大運動量消失後

體操運動員是專業運動員,不像跑步運動員,有不少非職業的。但體操很少有業餘的,他們的訓練有多苦,這是普通人的生活經歷無法腦補的。

專業運動員的訓練量大,特別是早年的訓練還比較粗糙,強調【三從一大】,即:從難、從嚴、從實際出發和大運動量。大運動量背後也是相對嚴苛的飲食和睡眠時間。

體操運動員的訓練,雖然不是典型的耐力項目,但是持續性的訓練需要很好的耐力基礎,除此之外更是需要強大的爆發力,是綜合性非常高的,這也就要求他們要成為六邊形戰士,任何一塊的短板,在比賽中都會起決定性作用。

在國家隊中,「卷」是大家深諳於心的,別看一個個都是世界冠軍還是奧運冠軍的頭銜,其實他們的年紀都還特別小,大家都是十幾歲出頭的年紀,以至於當很多體操運動員官宣退役也不過就二十幾歲的年紀。無論是備賽期還是休賽期,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只會高不會低,因為稍不注意就會被更年輕的隊友拍在沙灘上。

為了保持身材,訓練-飲食-休息都要做控制。全天24小時基本上都是教練團隊安排的,訓練-飲食-休息這三樣是配套的,在食物本來就嚴格選擇和控制的基礎上,還會在烹飪方法上控制,壓鹽壓油,一旦退役,運動量驟減,飲食休息放開,這種平衡打破,長胖的風險激增。

而殊不知,他們只是恢復了正常人的生活。

18歲的晨辰,已退役,現被保送浙江大學念書,因為停訓後長胖了,還管自己叫噸噸管。

當飲食不再被營養師限制

體操運動員要從小練,這個必須是童子功,成年後再開始練那些高難度的體操動作幾乎沒有可能。

所以,可想而知,一群孩子在身體發育階段,被嚴格地控制飲食,一切都以運動後的必要營養補充為主,而不是以美味為指標。大量的訓練就著健身減脂餐吃了大半輩子。什麼「舌尖上的中國」與體操運動員無緣,退役後,這些未曾嘗試的領域往往會變成極度誘惑,飲食放開後,身體發福也就成了大機率事件。

關鍵的是,運動隊的營養餐會嚴格控制原材料選取,運動員非常懼怕的問題就是食源性的興奮劑。很多畜牧業的飼料添加劑都可能出現食源性興奮劑類別,而一些調味品如胡椒、花椒、丁香等也是運動員禁忌。退役後,飲食範圍大範圍增加,壓抑多年對美食的渴望得到實現,「不健康餐」也能走上飯桌。

另外,運動員退役後,多半會從事教練或走上管理崗位,體育圈的社交,酒局飯局也非常多,保持合理的飲食難上加難,環境使然。再加上,有的體操運動員在訓練時積累的傷病,退役後可能需要吃藥,如果又剛好要吃激素類的藥,那麼體重就會更加不受控了。

在為國爭光的鮮花和掌聲背後,是常人難以忍受的傷病折磨。長期高強度的訓練,作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幾乎沒有人是不帶傷的。

所以,當大家看到他們發福,真的應該多一份理解。

因為傷病,常年需要吃藥的體操女皇——程菲,現在武漢體育學院做副教授

先入為主的身材範本

之所以會以體操運動員為例,因為我們見到的現役體操運動員幾乎是身體機能各項指標優秀的代名詞,力量、柔韌、耐力、速度、爆發、敏捷、心肺耐力、協調、精準、平衡十項指標都很強。

並且,多數體操運動員出成績的年紀都比較小,根本還沒發育完全。一旦發育期完成,哪怕是稍微長胖一些,也會和以前小孩子的狀態有種強烈的對比感。

可現實是,誰也無法青春永駐,年輕時候在賽場上的美好與當下退役後的狀態都是自然規律。

運動員在賽場上都是備賽了多年,調整好狀態,用最好的形象展示給大家,設計後的服裝造型和妝容,照片也是精挑細選才到了公眾面前的。這點和明星很像,你看到的都是聚光燈下光鮮的一面。先入為主的身材印象會與退役後的狀態產生巨大反差。即使並沒有胖太多,也會心理上覺得變化咋這麼大呢。昔日賽場上的英姿忽然變成路人甲的模樣,自然產生壯士斷腕美人遲暮的悲愴感。

隨著年紀增長,基礎代謝降低,維持苗條的身材非常不容易。不僅是運動員,任何人都是如此,哪怕依然維持過去一樣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變胖。

適當的運動、飲食控制,保持好的作息習慣和好心情,諸多要素在一起才能保持好身材。每一個年紀大了還保持苗條身材的人,背後要付出的努力都很多。作為公眾人物上了年紀特別容易造成這樣的反差,無論演藝界還是體育界,例子不勝枚舉。少數幾個青春永駐的神話,背後的時間/財力等付出也都是你我難以想像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74937d41fa6e1eab0cd45a1463e9c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