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被炸過最多的「軍艦」,美國航空兵擁有的仿高雄級巡洋艦

2022-07-04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一艘被炸過最多的「軍艦」,美國航空兵擁有的仿高雄級巡洋艦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日本在1930年左右研製的萬噸級大型水面戰艦,總共建造了4艘,包括愛宕號、高雄號、摩耶號和鳥海號,數量雖然不多但也是當時日本海軍的主力戰艦之一,並且它們特徵明顯很容易識別。

除了上述4艘戰艦之外,世界上還存在另外一艘高雄級重巡,它並非日本建造,而是美國在1943年建造的仿製模型,士兵們給它取了一個美國式加日本式的名字,叫穆羅克丸號(Muroc Maru),因為這艘模型建造在加州穆羅克干湖,靠近穆羅克陸軍航空兵基地,這座基地也就是後來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它在1949年更名。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前期吃了不少虧,在這個戰場上以海戰、空戰為主,只要控制了大海那麼爭奪島嶼就不成問題,而海戰就要打擊敵有生力量,以空制海是最佳的戰術,修建穆羅克丸號正是用來訓練航空兵反艦作戰技能。

穆羅克丸號是一艘尺寸相當的仿製品,艦長將近200米,矗立在沙漠中。其實美國在30年代就在該地區修建航空基地,因為地廣人稀經常在這裡搞轟炸、射擊訓練,穆羅克丸號的船尾還刻意用沙子堆砌來模仿軍艦的尾流,仿佛正在航行一般。

戰艦的造價約為35820美元,正式名稱其實叫「T-799日本戰列艦」,它採用木材和鐵絲網搭建框架,外表覆蓋普通建築用的防水焦油紙。從外形來看它基本模仿了高雄級的大致外形,例如前後5座主炮塔、高聳的艦橋、煙囪等,頂部還插上日軍軍旗,從空中遠遠望去還真是那麼回事。

陸軍航空兵用這艘戰艦進行多種訓練,其中包括轟炸練習、機載武器掃射練習,以及用它來訓練機組空中識別能力,這些技藝對航空兵來說非常重要,方便快速判斷目標型號和發起攻擊,準確的傷害判斷也有利於己方指揮官判斷敵人剩餘戰鬥力。

這艘特殊的訓練戰艦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仍繼續使用了幾年,它在1950年拆除,堪稱被「轟炸」過最多的軍艦,當時這艘「戰艦」已經變得非常危險,因為幾年的訓練中也曾用過不少實彈,或許是因為艦船沒有正常的硬質船體,有不少彈藥沒有被正常引爆。陸軍派出的工程師不得不先搜索排除這些未爆彈,然後才拆解戰艦。

穆羅克丸號「服務」的對象並不多,主要是B-24、B-25、P-38這類二戰主力螺旋槳機型,戰後噴氣式的XP 80A也「攻擊」過穆羅克丸號。美軍稱穆羅克丸號的拆除是因為它影響了安全飛行,不知道這座地上並不大的建築如何影響航空飛行。

不過穆羅克丸號的命運跟另外一件事可能有關,那就是美國空軍在1947年正式成立,空軍削弱了陸軍航空兵的力量,陸航的戰鬥任務開始轉向對地面部隊支援作戰,主要裝備對地攻擊機、運輸直升機之類的裝備,這種任務的變化可能是穆羅克丸號失去價值的原因之一,最終是陸軍派人拆除就說明它在空軍成立之後仍屬於陸軍資產,因此它的拆毀可能跟兩個兵種之間的紛爭有關,再者它被「轟炸」了這麼多年,可能本身也堅持不了太久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34eeb26c2a4b46a52b34d4659fe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