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心率快跟高血壓有著密切關係,控制心率有助於血壓的控制;因此,不少人認為,心率慢就不有高血壓。事實並非如此,不少人心率不快血壓也高,這是為什麼呢?
血壓的形成機制
人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動力,同時血管內血液對於血管壁也形成側壓力,即血壓。由於血管分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所以也就有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
心率慢的人就不會有高血壓嗎?
人體的循環器官包括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它們之間相互連接,構成一個基本上封閉的「管道系統」。正常的心臟是一個強有力的肌肉器官,日夜不停地有節律地搏動著。心臟一張一縮,使血液在循環器官內川流不息。當心室收縮時,主動脈壓急劇升高,在收縮中期達到峰值,這時動脈血壓值稱為收縮壓;心室舒張時,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差值稱為脈搏壓,簡稱脈壓。
平時我們所說的「血壓」實際上是指上臂肱動脈,即胳膊窩血管的血壓測定,是大動脈血壓的間接測定。通常我們測血壓右側與左側的血壓不一樣,最高可相差10毫米汞柱,最低相差不到5毫米汞柱。
正常血壓是血液循環流動的前提,血壓在多種因素調節下保持正常,給各組織器官提供足夠的血量,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血壓過低(低血壓)或過高(高血壓)都會造成嚴重後果,血壓消失是死亡的前兆,這都說明血壓有極其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影響血壓的因素
1.心輸出量:心輸出量的變化是影響血壓的重要因素。安靜時心臟每分鐘輸出4升血液,而運動時每分鐘可輸出30~40升。心輸出量越多,動脈壓越高;反之,當心輸出減少時血壓則下降。
2.循環血量:循環血量的多少直接關係到血壓的高低。例如大失血時血壓降低。
3.動脈管壁的彈性:大動脈的彈性具有緩衝動脈血壓變化的作用,當動脈彈性降低時,收縮壓增高,同時有小動脈硬化時舒張壓也會增高。
4外周阻力:外周阻力改變對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影響。
心率與血壓的關係
心室每次收縮射入主動脈的血液,只有一部分在收縮期內流走,其餘部分則需要在舒張期內流向外周。如果心率突然增快而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變,則因舒張期變短,流向外周的血量減少,致使舒張末期主動脈內存留血量增多,舒張壓升高。在此基礎上,由於「水漲船高」的關係,雖然收縮壓也會升高,但動脈壓升高可使血流速度加快,在收縮期內有較多的血液流向外周,致使收縮壓的升高不如舒張壓升高顯著,脈壓減小。與此相反,當心率減慢時,舒張壓降低的幅度大於收縮壓降低的幅度,致使脈壓增大。
從影響血壓的四個因素看,心率不快血壓也可以是高的。同時要強調的是,心率過快或過慢,血壓都會下降,甚至會影響生理功能。
(文/主任醫師 張輝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