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會成為下一個玻利維亞嗎?哈梅內伊不會讓這發生

2021-01-29     枕貓

原標題:伊朗會成為下一個玻利維亞嗎?哈梅內伊不會讓這發生

2019年11月15日,伊朗德黑蘭當局,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為理由,提高了國內的燃油價格,從10000里亞爾每升,提高到了15000里亞爾,約合12.7美分。此舉在伊朗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多地民眾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波及多達50多個城市。

美國也在這個時候煽風點火,國務卿蓬佩奧公開表達了對抗議者的支持,甚至喊出「美國與你同在」。伊朗也發出強硬聲明,指出是美國在幕後主導了這一切,並直言這個計劃將不會得逞。

美國在玻利維亞曾經策划過軍事政變,趕走了當時的總統莫拉萊斯。如今陷入震盪的伊朗,是否會重蹈玻利維亞的覆轍?

國務卿蓬佩奧

反美先鋒——莫拉萊斯

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政治人物。他出身於當地一戶印第安的貧苦家庭,父親是一名礦工,母親則是普通的農民。迫於生計,莫拉萊斯不得不早早輟學,去干一些體力活,賺點微薄的工資補貼家用。

當地的印第安人大多是種植古柯的農民,莫拉萊斯非常了解他們遭受的困苦,在他通過工會組織步入政壇後,被打上了「古柯農代言人」的標籤,得到社會底層廣泛的支持。

在政見上,他奉古巴的格瓦拉、卡斯楚,委內瑞拉的查維茲為偶像,反對各種壓迫,尋求社會自由與正義的種子。

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

1997年,莫拉萊斯當選為玻利維亞眾議員,五年後組建了「社會主義運動黨」,並在國會選舉中拿下35個議席,一舉奪得第一大黨位置,他也因此當選為總統,成為玻利維亞兩百年歷史上,第一個印第安裔領導人。

從2005年一直到2015年,瑪拉萊斯兩次獲得連任,任上積極為民謀求福祉,大力推動南美能源一體化,本人也維持樸素的生活,還主動降薪一半。這些舉措,為他在民間贏得了極高的聲望。

但是,他在禁種古柯、美洲自由貿易等問題上,與美國存在著根本的分歧。瑪拉萊斯在公開場合也毫不隱瞞自己對於美國的反感:他宣稱自己領導的「爭取社會主義運動」是「美國的噩夢」,並且「從骨子裡反對帝國主義」。

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

美國的陰謀

美國當慣了「世界警察」,自然眼睛裡容不得任何沙子,很想將莫拉萊斯除之而後快。一套「蘿蔔加大棒」的組合拳失效後,美國又在背後暗戳戳搞起了「政變」、「革命」的伎倆。根據外媒披露的幾段音頻資料顯示,美國策劃了針對玻利維亞大選的破壞的行動。

根據計劃,一旦莫拉萊斯成功連任,反對黨將立即組建過渡政府,指控選舉中存在舞弊,不承認選舉結果。並在各地鼓動民眾騷亂,製造政治危機。實事的發展幾乎與計劃的如出一轍,莫拉萊斯被指控選舉造假,遭到警察部隊的追捕。

無奈之中他宣布辭職,並前往墨西哥尋求政治避難。在暴亂中,他位於首都的房子,也被暴民夷為平地。激進反對黨民主聯盟的阿涅斯就任臨時總統,美國第一時間宣布承認其合法地位。出國逃亡莫拉萊斯一方面指出了美國的陰謀,另一方面又表示,如果人民需要,自己將時刻準備好回到祖國,為國家和平做出努力。

根據維基解密的信息,早在這次政變之前,美國對於玻利維亞的分裂組織進行了長期的支持。從2006年至2009年,美國國際開發署利用各種渠道,向玻利維亞東部分裂運動組織至少撥付了400萬美元。

莫拉萊斯

政教領袖——哈梅內伊

美國在玻利維亞的「成功」,能否復刻到伊朗身上呢?

伊朗有著一套與眾不同的政體,有宗教和世俗兩套權力機構,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具有宗教神權凌駕於一切之上的特點。根據伊朗憲法的規定,伊斯蘭教為本國國教,《古蘭經》是全體國民需要遵守的最高法律。

國家的權力,掌握在「最高領袖」手上,一般由最富盛名的宗教人士擔任。「最高領袖」擁有統率全國武裝力量、任命各級軍官的權力,甚至可以任免總統和最高法院院長,集軍事、司法、行政大權於一身。

現任的伊朗「最高領袖」,是哈梅內伊,他在國內有著極高的聲望。在推翻巴列維王朝的伊斯蘭革命中,他極力支持宗教領袖霍梅尼,成為了他的親密戰友。霍梅尼很早對哈梅內伊就委以重任,讓其擔任過「德黑蘭星期五禮拜領禱者」、國防部代理部長、伊斯蘭革命衛隊的主管等重要職務,對其信任有加。

哈梅內伊

1981年10月,哈梅內伊以一面倒的票數成功當選總統,成為伊朗歷史上首位擔此職務的神職人員,並成功獲得連任。霍梅尼去世後,哈梅內伊被專家會議選舉為新的「最高領袖」,正式成為伊朗的實權派人物。

在宗教領域,他被挑選為已故的穆罕默德·阿里·阿拉基的接班人,成為「大阿亞圖拉」,被奉為什葉派伊斯蘭8000萬教徒的精神領袖。

任上,哈梅內伊維護了國家的領土主權,抵擋住伊拉克的進攻,並展開了反擊。政治上比較偏向保守,呼籲重視伊斯蘭革命的價值,反對激進的改革。由於歷史、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哈梅內伊堅定走在與美國對立的立場上。

他抨擊美國的霸權主義,批評美國為了自己利益踐踏他國主權的行為。他甚至認為,伊朗應該全面斷絕與美國的關係,以此阻止美國的全方位滲透。相較於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哈梅內伊的政治資歷更老,掌握的權力更大,在宗教界也處於至尊地位。此外,他還手握一張「王牌」——伊朗革命衛隊,這個完全聽命於他的強大武裝力量,是他內外征伐最有利的武器。

加之他在伊朗苦心經營四十年,政權的穩定性還是相對較高,遠非是煽動幾場騷亂就能推翻政權的。由於革命衛隊的存在,美國想通過收買、支持國內的反動力量,進而發動軍事政變,其成功幾率也非常渺茫。

霍梅尼

內部的隱憂

長期以來,美國對面伊朗也沒有太多的辦法,無非就是進行封鎖和禁運。近幾年來,伊朗經濟結構變得越來越畸形,其國民收入的35%,都是依賴了原油的出口。

即便如此,伊朗的軍事實力並未因此受損,反而在中東到處出兵,彰顯著自己的實力。他們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囊括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沙特、敘利亞、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什葉派之弧」,以此復興昔日波斯帝國的榮光。

尤其在伊拉克,從美國撤出以後,伊朗填補了權力的真空,利用什葉派的同宗教義,牢牢控制了伊拉克上層。氣急敗壞之下,美國出動了無人機,斬殺了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美國不僅在伊朗沒有任何成功,甚至在整個中東,都已經全方位失勢,無力應對伊朗咄咄逼人的高歌猛進。

在這背後,是美國實力的衰弱與式微,特朗普上台以來,提出了「美國優先」的政策,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戰略收縮,給了伊朗反擊的機會。

特朗普

但是,也並不能就此認為伊朗是「鐵板一塊」。哈梅內伊固然能夠通過強有力的政治手腕,控制住伊朗國內的各大勢力,但他已經有80多歲的高齡,健康狀況令外界擔憂。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哈梅內伊之後,伊朗將何去何從?

在伊朗國家內部,隱藏著一股「民主改革」的暗潮,他們代表著新興中產階級的利益,正在積極尋找著改變伊朗政治體制的機會。因反對燃油價格提升而爆發的多城動亂,正是這種訴求最為集中、激烈的體現。他們力圖通過種種舉動,對執政的保守派勢力施加更多的政治壓力。

長期的「封鎖」對伊朗經濟造成了非常極端的影響,國家經濟每況愈下,人民收入持續減少。同時,通貨膨脹嚴重,物價快速上漲,年化CPI高達40%左右。在這種極端態勢下,伊朗的普通民眾還能堅持多久,這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宗教、政黨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公開化。總統魯哈尼當年是以溫和派的身份上台,頻頻向美國示好和讓步,促進了「六方伊核會談」,為伊朗贏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隨著美伊嫌隙加大,魯哈尼的位置越來越尷尬,哈梅內伊和革命衛隊,多次公開批評了他的軟弱立場。

魯哈尼

哈梅內伊「最高領袖」的繼承人問題,也變得愈發複雜。此時需要一個宗教和政界都頗有重量的人站出來,才能控制住局面,如果控制不力,國家內部鼓吹「民選總統」的勢力,必定會借題發揮,造成政局的動盪。

玻利維亞是個僅有800多萬人口的小國,美國的計謀輕而易舉就得逞。而如今伊朗的實力,放之中東也是屈指可數,兩國實力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伊朗不會輕易步玻利維亞的後塵。

但是,哈梅內伊執政的四十年,一些被壓抑的矛盾與不滿也已逐漸釋放。伴隨著他的老去,以及美國大選的換人,歷史也已然走向了新的方向。

文/陳昱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smqXHcBDlXMa8eq4g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