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北京時間4月26日,截至北京時間4月26日8時13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接近292萬例,達到2918934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0萬例,達到203139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其定義為大流行,而多國政府的不作為行為也使得全球喪失了寶貴的機會窗口,這也再度重創了全球汽車產業。
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對於汽車產業的衝擊究竟幾何?各家車企將如何應對新冠疫情?產業鏈上下游將如何攻克時堅?全球汽車產業又將如何艱難前行?汽車頭條APP檢索外媒報道,推出新欄目《車企疫情地圖》,還原每日全球汽車產業最新動態。
本期為4月26日全球車企疫情播報
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5日10時(北京時間16時),中國以外新冠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93702例,達到2635572例;中國以外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5767例,達到183063例。
豐田削減日本工廠50%產能
據日本NHK電視台報道,當地時間4月25日0點至23點30分,日本國內新增36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達13231例。其中,東京25日新增確診103例,連續12天新增超過百人,累計達3836人。截至目前,日本國內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為360例。
豐田汽車計劃將日本工廠5月產量削減50%,6月產量削減40%,此舉將涉及豐田日本18家工廠和數十家供應商。如果減產計劃持續,豐田維持全年300萬輛的日本生產規模恐較難達成,對相應零部件廠商影響也將增大。
2019年,豐田在其18家日本工廠共計生產341萬輛新車,其中約62%從日本出口,其餘38%產品供應日本國內需求。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豐田計劃今年生產約324萬輛汽車。
目前,豐田在日本已經實施減產措施,4月上半月豐田將旗下5家日本工廠的生產線停工數日,希望能使新車供應與下滑的海外需求相匹配。未來,5月和6月的減產舉措將使豐田在日本國內年產量面臨降至300萬輛以下的風險,而300萬輛是豐田制定的一條所謂的產量「紅線」,如果低於這條「紅線」,豐田將不得不考慮裁員。
據悉,此次豐田日本工廠減產將涉及豐田普銳斯、4Runner等車型,雷克薩斯旗下部分車型也將受波及,產量和銷量均會一定程度上減少。
目前,豐田全球工廠正在有序復工復產,中國工廠已於3月30日起全面復工。在歐洲,新冠肺炎疫情也逐步得到控制,豐田從4月22日起陸續恢復歐洲工廠的生產。其中法國工廠於4月22日起恢復部分生產,英國、捷克、土耳其等工廠預計將在5月4日起恢復運營,俄羅斯工廠則於5月6日恢復生產。根據最新消息,豐田北美14家工廠也將於5月4日起逐漸復工。
大眾關墨西哥工廠
墨西哥衛生部宣布,截止當地時間4月25日,墨西哥全國確診13842例新冠肺炎病例,較前一天新增了970例。同時,墨西哥全國確診死亡病例較前一天新增84例,總數已經上升到1305例。
面對墨西哥日益嚴重的疫情,大眾集團在周五的一份聲明中稱,由於持續的冠狀病毒大流行,該公司將把其位於墨西哥的普埃布拉生產工廠的暫停運營期延長至至少5月18日。
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在墨西哥的思勞工廠也暫時停工,該公司表示,尚未決定何時恢復運營。
在此前,大眾汽車位於南美洲巴西的汽車生產工廠在本月底前將持續關閉,目前,該公司尚未決定是否將在五月或之後重啟工廠。
雖然大眾的墨西哥工廠和巴西工廠復工無望,但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其位於德國茲威考和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的大眾品牌整車組裝工廠將於4月20日恢復生產。而其在德國的其他工廠以及在美國、葡萄牙、西班牙和俄羅斯的工廠將於4月27日恢復生產。
歐洲電動車第一季度銷量超中國
研究發現,從1月到3月,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共註冊了79300輛全電動汽車,勉強超過中國的77256輛。與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同期歐洲的單位銷售額增長了一倍多。
在中國,由於封鎖,該季度銷售額下降了一半以上。隨著中國疫情的好轉,這一趨勢可能會逆轉,因為預計整個春季,歐洲大部分地區仍將實行庇護和封鎖要求,中國的限制也將逐步取消。
事實上,在歐洲許多汽車細分市場通常只依賴少數幾款車型來實現大部分銷售。在美國,電池電力類產品以特斯拉3型為主,豐田普銳斯(Prius Prime)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在整個歐洲,雷諾的佐伊是迄今為止最暢銷的電池驅動汽車,領先於標緻208電動汽車和大眾電動汽車,而三菱的歐藍德PHEV是最暢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此外,在歐洲,政府對替代動力汽車的支持可能意味著,普華永道此前預測的全球1100萬輛電動乘用車銷量將在2020年實現,庫恩特表示。研究估計,今年整體汽車行業將萎縮10%至40%。 「我們將在歐洲看到一個舊車換現金的計劃,但帶有生態因素,」庫納特說,他指的是十年前美國政府資助的刺激汽車銷售的努力。
他說,這可以改善環境因素,如空氣品質,也有助於汽車製造商實現他們的碳排放目標,這反過來可以「說服消費者和選民,這些激勵措施不僅有助於汽車工業的長期發展,而且對整個社會都有非常直接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