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環流vs厄爾尼諾vs拉尼娜現象輪作/間作/套種/免耕/壟作/連作/休耕 都是什麼?

2023-08-17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沃克環流vs厄爾尼諾vs拉尼娜現象輪作/間作/套種/免耕/壟作/連作/休耕 都是什麼?

ideo_iframe rich_pages" id="js_mp_video_container_0" vid="wxv_2105074859885101057" scrolling="no">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厄爾尼諾暖流,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

    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稱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

    No.1

    成因

    厄爾尼諾暖流,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

    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稱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

    圖解厄爾尼諾現象

    No.2

    厄爾尼諾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厄爾尼諾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來源:NOAA)

    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

    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 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那麼拉尼娜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繫,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No.1

    成因解釋

    海洋表層的運動主要受海表面風的牽制。信風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暖水被颳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進行補充,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明顯偏低。

    當信風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深層海水上翻現象更加劇烈,導致海表溫度異常偏低,使得氣流在赤道太平洋東部下沉,而氣流在西部的上升運動更為加劇,有利於信風加強,這進一步加劇赤道東太平洋冷水發展,引發所謂的拉尼娜現象。

    No.2

    拉尼娜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拉尼娜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來源:NOAA)

    據美國科學家推測,2021的這個冬天將會迎來十分罕見的超級暴風雪

    中美兩國專家警告:冬季將出現極端天氣,拉尼娜現象或捲土重來?

    和冬季超級暴風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位於美國的南加州地區,自2021年伊始以來就開始的加州乾旱,不出意外的話還會在冬天繼續維持,一言蔽之:兩個在地理上截然相反的美國地區,在今年冬季所面臨的氣候環境也會截然相反。

    中美兩國專家警告:冬季將出現極端天氣,拉尼娜現象或捲土重來?

    基於對各地區氣象環境的匯總和分析,美國氣象學界目前普遍認為,2021年12月到2022年2月期間,發生拉尼娜現象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最早到下周,拉尼亞現象引起的美國東部強降雪和西部乾旱就將一齊發生。

    對於我國來說

    今年基本可以斷定會是一個冷冬,2021年10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也提到了我國氣象學界的預測:

    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現極端天氣...會議決定,一要確保冬季北方地區特別是東北供暖。全力保障供暖用煤生產和運輸,統籌協調用氣資源,適時組織「南氣北上」,用好已形成的儲氣量!

    中美兩國專家警告:冬季將出現極端天氣,拉尼娜現象或捲土重來?

    由此不難看出,從供暖到供氣,我國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統籌各項資源來迎接冷冬,在全球能源供應情況緊張的當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去年的冬季數據來看

    中美兩國專家警告:冬季將出現極端天氣,拉尼娜現象或捲土重來?

    一夜之間溫度驟降十幾度的速凍模式,是很可能在今年再次發生的,因為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團目前正在南下,首先迎來速凍降溫的就將是東北和華北地區,雖然說全球變暖是全球氣候的大趨勢,但畢竟還屬於長期趨勢,具體到某一地區時影響還是不如季節性因素,所以全球變暖並不能阻擋今年冷冬的發生。

    中美兩國專家警告:冬季將出現極端天氣,拉尼娜現象或捲土重來?

    其實從地質學上來看,人類現在所處的時代其實是地球上一次冰河時期與下一次冰河時期之間的夾縫期,科學界把它稱為間冰期,但仍屬於冰河期內,偶爾還會發生幾次被稱為小冰期的氣象調整,比如明朝就是因為趕上了小冰期,導致連年顆粒無收才激起民變的,最終在外憂內患的夾攻下滅亡了。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中美兩國專家警告:冬季將出現極端天氣,拉尼娜現象或捲土重來?

    01

    輪作

    概念指在同一田塊上有順序地在季節間年度間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複種組合的種植方式。

    圖為輪作示意圖

    Tip:年間單一作物輪作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麥玉米三年輪作;一年多熟條件下既有年間的輪作,也有年內的換茬如南方的綠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小麥—水稻—水稻輪作,這種輪作由不同的複種方式組成,因此,也稱為複種輪作。

    作用:

    1.減少土壤中的病菌病蟲害數量,降低土壤病害傳染幾率。

    2.減少田間雜草,降低成本

    3.避免單一作物其片面消耗,均衡利用土壤養分。還可疏鬆土壤、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來源,調節土壤肥力。

    4.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5.改善耕地質量,提高作物品質和產量。

    02

    間作、套種

    概念

    間作:指在同一田地上於同一生長期內,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

    套種:指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種。

    圖為玉米花生間作(圖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掉)

    作用:

    1.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間、光照、土壤、水分等資源,改善作物通風條件;

    2.增加土壤養分;

    3.調整農業結構,增加作物種類,增強市場適應性,提高經濟效益;

    4.減少病蟲害;

    5.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提高防禦自然災害能力;

    6.提高複種指數,提高年總產量;

    7.套作還可以緩解農忙時期用工矛盾。

    03

    免耕

    概念一種不翻動表土,並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護土壤的作物殘茬的耕作方式。原指保護性耕作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蝕,目的在於減少對田地耕作踏壓次數的耕作措施。

    圖為冬閒稻田免耕種植黑麥草(圖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掉)

    作用:

    1.增加土壤有機質、微生物群落,改善土質。

    2.避免陽光直射、減少水分蒸發、土壤風化,保持水土,保溫保墒。

    3.節約人力、燃料、時間等生產成本,利於搶農時。

    4.產品品質好,經濟效益高。

    5.消極作用:增加病蟲害。

    04

    壟作

    概念:在高於地面的土上栽種作物的耕作方式,壟由高凸的壟台和低凹的壟溝組成。在氣候冷涼、春季易旱、夏季易澇地區採用較普遍。

    圖為甘薯壟作(圖片來自於百家號-農民小超講三農,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掉)

    作用:

    1.土壤:增加土壤厚度,利於作物生長;土壤不易板結(土壤疏鬆),有利於作物根系生長;

    2.光照:壟台土壤受光面積增大,吸熱散熱快;

    3.溫度:提高地溫,增大土地晝夜溫差,利於養分積累;

    4.灌溉與排水:利於(旱季)順溝灌溉和(雨季)有利於順壟排水防澇;

    5.壟台能阻風和降低風速;被風吹起的土粒落入鄰近壟溝,可減少風蝕,植株基部培土較高,可防倒伏;

    6.有利集中施肥,可節約肥。

    缺點:

    1.固有壟作耕法受農具限制,耕作層淺;

    2.固有壟作耕法用原始的木製大犁,作業效率低。在人少地多的條件下,不便於精耕細作。

    05

    順坡壟作

    概念:指在坡面上沿坡降的方向起壟耕作。

    圖為葡萄的順坡壟耕(圖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掉)

    作用:

    1.有利於田間排水;

    2.有利於通風采光;

    3.便于田間管理;

    4.主要缺點不利於灌溉,不利於水土保持。

    06

    等高種植

    概念:或稱橫坡耕作,是指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所實施之耕作,表現形式多為梯田,是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保土耕作方法。

    圖為梯田(圖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掉)

    作用:

    1.有效地攔蓄地表徑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滲率;

    2.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

    3.壟作可以增加表面積,增強光效;

    3.有利於作物生長發育,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07

    休耕

    概念:耕地在可種植作物的季節只耕不種或不耕不種的方式。

    作用:使耕地得到休養生息,以減少水分、養分的消耗,並積蓄雨水,消滅雜草,促進土壤潛在養分轉化,為以後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和條件。

    08

    連耕

    概念:在同一塊土地上連年種植相同作物或相同複種方式的種植方式,也叫連種,連茬。

    作用:增大土壤壓力,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大病蟲害爆發的幾率。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43373ce39d5e8199a3b4ae6d6b276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