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陳晉:中國的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是從近代以來逐步開始自覺推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

2023-08-16     長安街讀書會

原標題:「學習黨史」陳晉:中國的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是從近代以來逐步開始自覺推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

陳晉:中國的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是從近代以來逐步開始自覺推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

學習黨史

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邏輯的第一步

中國的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是從近代以來逐步開始自覺推動的。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知識界開始自覺考慮中國的現代化怎麼乾的問題。於是,1933年7月,他們在一本雜誌上發起了一場討論,提出了幾個問題,要求大家討論:第一,中國的現代化要具備哪些先決條件;第二,中國的現代化是在個人主義的基礎上搞現代化,還是以社會主義的方式搞現代化;第三,外國資本和國民資本在中國的現代化中到底起什麼作用。

這些問題被提出來以後,他們討論出了三種結論:第一,主張要搞社會主義式的中國現代化;第二,主張要搞資本主義式的中國現代化;第三,主張要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結合起來的中國現代化。這說明我們對現代化的自覺,至少在20世紀30年代就比較突出和明顯了。但是,與20世紀30年代知識分子的討論不同的是,中國共產黨在那之前,一直到後來的奮鬥,實際上就是在解決一個問題,即怎麼為中國的現代化創造條件,也就是在回答那場討論中提出的解決哪些先決條件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人認為,只有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成功,才能夠為中國的現代化創造根本的社會條件。這是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邏輯的第一步。

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邏輯的第二步

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邏輯的第二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寫得很清楚:「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所以,歷史邏輯很明確,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開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條件下、在社會主義的條件下,探索現代化道路問題。關鍵是,什麼是現代化?我們的現代化應該是什麼樣的?20世紀50年代初,人們對現代化的概念主要是工業化,從1953年起大規模建設工業。與此同時,不光是工業化,還有別的領域現代化的問題。所以,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基本形成了「四個現代化」的概念: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四個現代化」一提出,實際上就把它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這是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邏輯最明顯的一步。

到了1978年鄧小平到日本訪問、參觀,特別是他到日產汽車的生產車間,看到那麼宏偉的工廠,裝配車間的汽車工業化技術那麼先進,整個車間乾乾淨淨,人員也不多,他深受震撼,說了一句話:「我知道什麼是現代化了。」回國以後,到了1979年,他就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英國人問他,你們搞的四個現代化是什麼樣子?鄧小平說,我們的四個現代化和你們那個不一樣,我姑且把它叫作「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今天「中國式現代化」這個名稱就是這麼來的。到了1979年12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來訪問,見到鄧小平又問了一個問題,你們搞的四個現代化到底是什麼樣子?這一問,讓鄧小平沉默了,有人說是14秒鐘,他在想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最後他就說了這麼幾句話: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和你們的現代化不一樣,這是第一句話;第二句話,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第三句話,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以後到底是什麼樣?他緊接著說,到本世紀末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時候也就是一個「小康之家」。這就把「四個現代化」定位為「中國式的」,進而定位為「小康」。所以,從此以後,「中國式現代化」用得不多,開始大量用「小康」,即「小康之家」「小康社會」「總體小康」「全面小康」,等等,我們建設了幾十年,到2021年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這幾十年的中心任務;第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本身就是中國式現代化在中國拓展和豐富的一個階段性標識。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邏輯的第二步。

緊接著問題就來了。2021年,我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後,社會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和鄧小平當初設想的小康社會已經是天壤之別。1979年鄧小平設想的本世紀末建成的小康社會,他的目標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0美元,但我們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1.2萬美元。所以,在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就在考慮我們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中心任務之後,下一步的中心任務是什麼。所以,從2015年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就重新提起鄧小平1979年提到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不斷地進行闡述,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行了充分闡述,到了今年2月7日,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他又進行了深入的闡述。這樣,我們就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這個歷史邏輯是很清楚的。

為什麼說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人類文明新形態

第一,現代化過程本身就是創造某種文明形態的過程,中國是這樣,世界也是一樣。所以我們經常講「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現代文明」,甚至後現代主義還創造出了一個後現代文明。這證明現代化過程和文明創造過程是不能分割的。所以,現代化過程,也是某種文明形態形成的過程。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新的文明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理論和實踐上相結合的產物。也就是說,我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它就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出來的新產物,這個「實際」就包括中國的文化國情、文化實際,它有文明、文化的前提和本質,而且在現代化過程中、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越來越濃烈,越來越讓我們的現代化過程成為一種文明創造行為。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在哪裡?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工業文明單向度的追求,它要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而且中國已經把這五大文明覆蓋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中。再一個,中國式現代化擁有中華民族價值觀的支撐,這裡的價值觀,就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創造的文明「新」就新在這裡。當然,它主要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文明。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文明為什麼是人類的

說到這裡,我們還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文明不叫「中國式新文明」,而叫「人類文明新形態」,它為什麼是人類的。

這個問題我們也要去思考,而且思考這個問題,可以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理解,即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六個「堅持」,其中第六個「堅持」就是「堅持胸懷天下」,只有胸懷天下,才能夠為人類創造文明新形態,才能夠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胸懷天下有兩層含義:一是吸收別人的東西;二是把自己的東西在世界舞台上去運用、去貢獻,為解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拿出中國方案。「人類文明新形態」就是這個含義。它背後的邏輯支撐是什麼?黨的二十大報告里表述得很清楚:「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這裡「也是」後面的部分,就是一種胸懷天下的立場。正因為有胸懷天下的立場、出發點和世界觀、方法論,我們才有可能在現代化過程中創造屬於人類的一種文明新形態,而且這個過程不光是邏輯推導,它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理念和行動。實際上,哪怕我們在沒有直接為現代化進行探索和實踐的時候,即便中國共產黨和其革命處於低潮時,我們都沒有放棄和忘記胸懷天下的立場和方法論。

大家都知道長征很艱難,在長征途中,毛澤東翻越岷山時往西一看,看到了崑崙山,創作了著名的《念奴嬌·崑崙》,在此詞的後半部分他講道,不僅要改造中國,還要改造世界。他說:「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要把崑崙山砍成三段,去改造中國的山河。改造的目的是什麼?他寫道:「一截遺歐」,送到歐洲;「一截贈美」,送到美洲;「一截還東國」,送到日本。為什麼要送到這些地方?最後他寫道:「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就是胸懷天下。「環球同此涼熱」,就是今天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為什麼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本質要求,道理就在這裡,它也是中國式現代化能夠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政治前提,我們的目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且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它不光有中國的價值觀支撐,還有黨的二十大之前就提出來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全人類共同價值,就是我們能夠理直氣壯地把我們創造的新的文明形態稱之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觀支撐。

所以說,人類文明新形態,「新」的地方很多,為什麼叫「人類文明新形態」,而不叫「中國式文明新形態」,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和回答。

【陳晉: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時間、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邱詩懿;初審:程子茜;複審:李雨凡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熱門篇)

「黨建閱讀」長安街讀書會「2022年度優秀合作單位」

「期刊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30803期幹部學習核心期刊目錄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30804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餘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台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並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同步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累計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並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百科】【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幹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查看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9b14fa76eac5a45ca04038d2a426e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