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導致了「黑色星期一」?

2022-06-02     戲說金融

原標題:什麼原因導致了「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這一天是星期一,本身周末假期的結束讓大夥多少都感覺有些疲憊和沉悶。但相比起這一天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而言,這點不愉快真的不足為道。

那天,紐約、倫敦、香港、柏林、東京以及幾乎任何其他有交易所的城市的股票經紀人,都以越來越恐懼的心情盯著他們面前顯示屏的數字。

因為前一個交易日(10月16日),國際金融中心倫敦發生了風災,英國股市一塌糊塗。

當日雪梨股市首先開市但未見異動。

華爾街的操盤手們鬆了口氣,拿起面前的咖啡和三明治,吃起早餐來。

沒過多久香港股市開市了, 恒生指數一開市即下瀉120點,中午收市下跌235點,全日收市共下跌420.81點,收市報3362.39 (超過 10%),各月份期指均下跌超過300點跌停板。

這個時候雪梨也按捺不住了,跟著大跌起來。

再接著是歐洲股市,同樣跟吃了瀉藥似的。

好,輪到美股開盤了。

開盤5分鐘,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馬上先跌10%,略表敬意。到了開盤半個鐘頭後,兩者的跌幅達到了20%,賣出的訂單堆積成山。

這把當時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嚇了一跳,因為自1982年以來,已經5年多的時間了,股市每年都是多頭占主力,偶爾會有大跌,但超過5%從未有過。更重要的是,這次雪崩式的股災在發生之前,沒有任何預兆——不就是個倫敦風災嗎,隔了個周末,能有多大威力?

慌歸慌,市場還是要救的。

第一、以最快的速度召開美聯儲緊急電話會議,一個多小時便拍板降息。

第二、呼籲銀行向股票市場注入資金,增加流動性和信心;美聯儲也進行相應的公開市場操作給以支持。

第三、通知交易所,採取鎖定程序交易訂單,防止繼續被動下滑。

這一系列動作出來,效果還是有的,所以當日收盤之後,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也只是跌了20%多一點,和開盤一個鐘左右相差不多。

不過即使如此,這一天也創造了美股大盤上第二大的跌幅紀錄(最大單日跌幅是1914年12月12日: 單日跌 24.4%;最大單日下跌點數是2001年9月17日: 單日跌 684.81點)。

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場同樣如此。

而且,這次股災的後勁還持續了將近一個月。

在這一「黑天鵝」的鼓動下,本來前面都是『紅』光滿面的各國股市,1987年交出了如下成績:

香港全月下跌 45.8%;

雪梨全月下跌 41.8%;

倫敦全月下跌 26.4%;

紐約全月下跌 22.6%;

多倫多全月下跌 22.5%。

正是這樣的威力,讓這一天有了「黑色星期一」的名號。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黑色星期一的出現呢?

翻了一些資料,概括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前面形勢太好,市場周期一到剎不住車。上文我們提到從1982年開始有5年多的時間一直都是多頭占上風的狀態,特別是1985年跟日本簽了《廣場協議》之後,美國的貿易逆差變順差。經濟環境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投資者的熱情十分高漲,在美聯儲不斷降息放水的刺激下,1985年第四季度到1987第第三季度結束,美股上漲了差不多一倍。

因此估值攀升至過高水平,整體市場的市盈率攀升至 20 以上。在上市公司未來收益預期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下,但股票不受影響,依然風風火火。

股市這玩意是有非常明顯的周期性,同時又有點類似人的生理代謝——當你吃得夠撐時,突然鬧肚子,那肯定便是一瀉千里,滔滔不絕。

2、美國出現經濟拐點。經過將近兩年的玩命衝刺,到了1987年下半年,美國出現明顯的經濟增長放緩勢頭,強勢美元對美國出口造成的壓力日益增加,另外通貨膨脹也開始肉眼可見。這種背景下,很多機構投資者已經隱隱約約感覺股市不妙,所以一有風吹草動便玩命竄逃。

3、倫敦風災。這之前的一個交易日倫敦狂風肆虐,很多倫敦的經紀和金融業人士當天無法上班,且當時並無網際網絡交易, 導致大量未平倉的交易無法在周末前交割,令有關未平倉交易要渡周末, 這使得市場人士不安。

4、技術原因。這是大部分分析人士認為直接導致「黑色星期一」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兩種交易技術確實也產生了極大的為了。

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是指用電腦程式實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 在1970年代末漸在華爾街盛行,這種模式可以讓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時買和賣。電腦程式看到股價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設定的機制加入拋售股票, 令股價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形成惡性循環。所以,那天當市場開始恐慌時,電腦表現得更加恐慌,直接將市場信心壓得死死的。這就是為什麼交易所關閉這種交易後,美股的下跌明顯變緩。

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是由Mark Rubinstein和Hayne Leland在1976年發明得一種交易技術。該策略旨在通過賣空股指期貨來對沖股票投資組合的市場風險,也就是當市場下滑時,為止住損失,就賣掉股票。不過這裡有個前提,就是得有潛在的接盤者。

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盤者都消失了,當每個人都想賣出時,這種操作方式只會將股價快速往下推。因此,那天只有不斷降價賣賣賣……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8c3fb5d801e386db5716b63cd8a60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