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真有廠家造過2缸機的。
比如說菲亞特500,用的就是TwinAir系列的2缸發動機。
2011年的「國際發動機」評選,還獲得了「最佳環保發動機」。
其他大部分廠家不做2缸機,並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條件不允許。
成本高、難度大
首先,廠家做2缸機的成本和技術難度,比3缸機是要更高的。
- 3缸機能節約成本
以前我們視頻裡面講過,廠家選3缸機,就是因為它的缸體和缸徑不需要做很大的改變,就能節約成本。
拿寶馬B系列發動機舉個例子:3缸、4缸、6缸,有超過60%的零部件是可以共享的。
和我們玩樂高拼積木很像的,很多零件通用的。拼3個,就3缸,拼4個,就4缸了。
當然,3缸機要替代4缸機,有個很大的前提就是:拼出來的3缸機,動力是要夠,至少不能比以前4缸差,對吧?
寶馬3系,以前入門車型316i,用的是1.6T,4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00kW,最大扭矩220Nm。
新款1.5T,3缸,最大功率也是100kW,最大扭矩也是220Nm。數據至少是持平的。
這就好比是以前一頓飯吃4個饅頭,「「嗯」飽了,舒服了」。現在只能吃3個,饅頭裡面加點肉餡,變成包子了,也是能吃飽、吃好的。
- 2缸不能做模塊化發動機
同樣的道理,2缸機上面就不適用了。
2個包子怎麼吃?裡面塞滿肉,還是吃不飽。
開頭提的菲亞特TwinAir發動機,功率只有63kW,用在不到1噸的小車上是沒什麼問題,但車子稍微大一點就不行了。
有的朋友說:你把氣缸做大點不就行了嘛,就像做包子,包子個頭做大一點,裡面肉放得多一點。廠家也想的,條件不允許。
你想要擴缸,其實就已經放棄了我們剛才說的,模塊化的一個思路。
另一方面,整個缸體配套的曲軸、活塞、連杆,都要重新設計,反而是需要增加成本的。
普通的包子,多塞點肉進去,是能捏出來的。
但是要1個包子做1斤,小當家裡面的宇宙大燒麥一樣,捏不出來的,要重新研究了,可能做包子的師傅都要換了,那就費錢了。
- 技術難度大
有的朋友說:那不是還有渦輪增壓的嗎?
F1用了渦輪,1.6T能上1000匹了,但是對於2缸機來說,它偏偏天生就不適合用渦輪。
我們都知道:渦輪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來驅動。
說人話,就是讓廢氣使勁,把渦輪給帶動起來,讓它轉,那排氣就必須是連續的,渦輪工作才能穩定了。
但是普通的2缸發動機,排氣剛好就不是連續的。
比如說,路上很多摩托車是2缸的,你聽那個聲音是不是「突突突突突突突突」,和汽車的那種「嗯」,這種連在一起的聲音不太一樣的。
我們繼續拿剛才開頭的TwinAir發動機來說,普通的自吸版本就只有44kW,剛才那個63kW的版本,還已經是裝了渦輪的了。
用上了渦輪,工程師改變點火角度、改變排氣歧管,是需要額外的技術優化的。
這句話就是錢的意思吧?
2缸照樣抖
2缸的都是缺點,剛才前面也講了一些。
有些朋友覺得:2缸雖然少了點,但2是偶數啊,抖動會比3缸要小。
但實際上,2缸可能比3缸還要抖。
3缸抖動的原因在於氣缸布局的結構。期刊《汽車維修》有論文《新一代3缸增壓機發動機抖動的分析與研究》裡面講。
3缸發動機工作的時候,總有1個氣缸在單獨做功,沒有一對同上、同下的活塞,慣性力矩無法抵消,抖動就產生了。
2個上去的時候,1個下來;1個上去的時候,2個下來,對不對?
就像3個人去玩蹺蹺板,左右各1個人,中間站1個人,一會他靠左邊,一會靠右邊,這個蹺蹺板坐不平的。
對於2缸發動機來說,有2種運轉類型:一種叫做同步雙缸,一種叫異步雙缸。
簡單地講,一個就是同上、同下,一個是一上、一下。
同上、同下結構是最抖的,就像2條腿一起,不是左腳、右腳分開邁的,是2個腳一起跳、跳、跳、跳、跳的。
好了,你整個人都抖了,抖動翻倍了。
一上、一下的結構,在縱向的抖動,的確是小很多,橫向抖動會變大。
形象一點解釋,就是一會兒重心偏左,一會兒重心偏右。
像跑步一樣的,身體不是還是左右會晃動一下的嗎?是這麼個抖法,不是上下顛。
不敢做2缸
- 3缸遇冷的前車之鑑
除了前面講的技術原因,廠家做不做2缸,還要考慮做出來能不能賣得出去。
很顯然,目前大家對3缸的接受程度不是很高的,更不要說是2缸了。
車雲研究院有個市場調查:潛在的用戶中有56%的人,認為3缸比4缸機的動力是要小的。
超過3分之1的人,對3缸機振動的印象,是基於2000年前後的老舊的3缸機。
將近3分之1的人,對車輛抖動情況,缺乏現實中的實際比較與準確的衡量能力。
翻譯一下,大家對3缸的判斷,就是靠腦子想想的,沒有實際體驗過,內心深處,也是不太接受的。
對於2缸來說,道理是一樣,腦門一拍:3缸都那麼差,2缸還少1個缸,那肯定是更差了。
- 2缸的價格未必有優勢
除了關心抖不抖,另一方面大家還會關心的是什麼?價格能不能降。
造3缸是為了節省成本,消費者買到3缸,其他不說,如果更便宜的話,也是有人會考慮,對吧?
優惠夠大,價格夠低,3缸也能「真香」的,別克英朗銷量不是賣得還可以的嗎?
但是對於2缸機來說,我們前面算過了,生產研發成本是比3缸更高的,想要賣得比3缸更便宜,對於廠家來說也很難辦,那還不如不造了。
- 受技術和成本限制,且大家不一定接受
總的來說,廠家不做2缸機,主要是技術和成本的限制。
另外,市場原因也非常重要,真的造出來了,不一定能更便宜;真的能更便宜了,還不一定有人買。
何苦呢,對不對?
國產發動機,哪家最好用
作為車子的核心部件,大家買車、選車,都很看重發動機的,經常互相比來比去的。
「「咦」你馬力比我小。」「「哦」你扭矩比我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那麼這些參數到底哪一個最有用?
我們買國產車的時候,看哪個參數更有意義?
現在國產發動機好的,有的很好,差的現在依然很差。哪些是自己琢磨出來的?我們應該給它諒解。
哪一些是別人這兒抄來的?抄得還那麼差。
我給你列了一個清單。豐田的、大眾的,這些技術,還是寶馬、奔馳的那些技術。
哪些我們國產上也有差不多在用的了?有些已經不錯的了?
- 關鍵詞:發動機
想知道很簡單,關注「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發動機」,和發動機相關的這些資料、清單、論文都給你準備好了。
每天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乾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挑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