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城市新物種 | 產城融合2.0時代,看產業社區如何重塑學習、生活與文化新場景?

2022-08-29     商業與地產

原標題:解讀城市新物種 | 產城融合2.0時代,看產業社區如何重塑學習、生活與文化新場景?

貓頭鷹日誌(MalltoWin Log)

當下的我們正在親歷一場百年未見的大變局。如果說十年前,市場的「破舊立新」是為了引領,那麼今天則是為了生存。物競天擇,商業市場上演著一輪又一輪主動或被動的「自我進化」:舊模式消亡,新模式正釋放出蓬勃的生命力。立足於新舊之間,貓頭鷹研究所將在本年內陸續發布「舊亡與新生」系列文章,從零售、辦公、酒店與產業園區等板塊,解讀商用不動產的「進化論」。

作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本文聚焦數字經濟時代的城市新物種——產業社區。正如國內產業社區先行者天津智慧山董事長張偉力先生所說:「一座產業社區的養成就如同植物生長一般,是一場陽光、雨露與時間的修行。」

植物奔向陽光,就如同「創新者」在不斷尋求創意。本期,我們從陽光視角出發,解讀產業社區的「場景營城」邏輯,尋找激活城市創意的商業模式。

2022-08-29

「我們無法阻擋歷史車輪前行的腳步,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創新去創造歷史。」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女首富楊惠妍的身家在一年內從237億美元縮水至113億美元,這一輪房地產市場的大地震,令其一連丟掉了亞洲與中國女首富的「桂冠」。

很多人說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震盪是源於「泡沫經濟」的破滅,但事實上,國內房地產模式的被動轉換隻是中國邁入新經濟周期轉型陣痛的一個側寫。

也許大多數人覺得新經濟離我們很遠,然而,新經濟孕育的新產業卻一直在改寫我們身邊的「場景」,出行使用的「滴滴出行」、「共享單車」,辦公場所的「共享辦公」,全民皆刷的「抖音」「小紅書」等等,這些其實都是新經濟產業的一角。

不同於以往生產要素以及產業聚集優勢的推動, 今天的新經濟產業脫胎於科技+創意的靈感碰撞,以科技為工具,創新者從傳統產業中迸發創意,疊代產業

這也就意味著「創新群體」將成為新產業的核心。美國城市經濟學家理察.弗羅里達曾指出: 數字經濟時代,除了勞動者階層、服務業階層外,一個新的階層在悄然興起,那就是創意階層或譯為創新群體,他們是工程師、建築師、設計師,以及其他知識密集型行業的從業人員。

芝加哥大學教授特里.N.克拉克則進一步指出:

「融合學習、工作、生活與文化的多元復合「場景」,更能激發「創新群體」的創新靈感,孕育新產業。」

場景,即為物理空間與價值觀空間的疊加,它也正是產城融合1.0時代與2.0時代的核心區別點。在物理空間之上, 創新群體」渴望於場景體驗的「碰撞」中尋求創意,以及認同感、歸屬感

於是, 融合多元場景體驗的「產業社區」便應運而生。

貓頭鷹研究所製圖

縱觀世界範圍內那些成功的產業社區,我們發現: 學習、生活與文化三大場景的構建正是 產業社區「場景營城」邏輯的三大有力抓手

營造高「能見度」的學習場景

亨利·切斯布魯教授指出:

數字時代的科技研發是與孤島思維相對立的開放式創新,企業可以在更為開放的相互學習中形成創意。

在新經濟時代下, 對於「創新群體」來說,學習=工作,這是由新經濟產業特點所決定。新經濟產業往往脫胎於傳統產業+科技或是文化的融合,比如直播就是來自於零售+視頻文化,B站遊戲則是源於網際網路+二次元文化。

不同產品/技術在相互學習中得以創新,這就決定了兩種行業/企業的相互學習,而學習的前提必然是「能見度」

瑞典Kista科技城將兩公里長的公共街道變成了實驗室,科技城裡的所有公司都可以在這裡實驗無人駕駛汽車、蜂窩通信、低Wi-Fi傳感器等新產品新技術,這樣一來,公司之間可以清楚看到彼此的技術與成果,互相學習,從而優化創新。

瑞典Kista科技城

在國內聲名鵲起的產業社區代表智慧山身上,這樣的「能見度」則更優越。

天津智慧山立足的是「數字產業」集群,圍繞「數字內容、新媒體&廣告設計」等三大產業特色,相繼引入如紫光雲unI X雲創中心、超星數圖、浙江大華、磁石雲、鐵甲雲、雲致科技、格瑞安、海量信息、泰凡科技、喬木信息等一批「信創」領域的優質企業代表,以及今日頭條、樂道互動、創游世紀、亞克互動、拾互動、途牛旅遊等數字產業頭部企業。

數字產業立足於更快的疊代周期,基於此,天津智慧山為區內企業搭建了更加清晰、真實且優質的能見度,以幫助他們在相互學習中加速疊代。

第一步,讓企業直接面對面。

天津智慧山高頻次且長期為入駐企業組織形式多樣的交流互動,包括牽手天津軟體協會、小米創新學院、高校人工智慧研究院等機構定期舉辦編程、區塊鏈等各類專業領域的活動。

天津智慧山無人機技術交流會

第二步,以產學研融合帶動產業進步。

天津智慧山積極與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美術學院、天津工業大學等10餘所高校合作,培育出多個新產業孵化空間,如清聯孵化器、紫光雲加速器、滑鐵盧大學實驗室、海神動漫聯盟、頂層眾創空間、HCI講堂、人工智慧科普基地等。

產業社區的基石無疑是產業,但聚集產業並非終點,如何在產業聚集的基礎之上實現學習效應的集群發揮,才是產業社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營造融合三大空間的多元生活場景

佛羅里達觀點指出:

不同於體力勞動者,「創新群體」尋求的是能激發他們創造性的組織和環境。工作場所、個人生活和產業都將依賴「創新群體」之間的動態互動,而這種增加社會互動的願望正在改變傳統上被視為工作場所的邊界。

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人們的生活始終聚焦於三大空間,即家庭的第一空間、工作的第二空間以及休閒的第三空間。過去,三大空間涇渭分明,但最新的數據表明:

「創新人群」51%的工作創意都來源於家庭與休閒場景,那這就意味著三大空間必須走向多元的生活場景交融。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在建造波士頓新總部Innovation Point—創新點時,特意在寫字樓周邊設計了許多社區生活場景,包括一個公共戶外空間、一個新的碼頭以及1.5英畝的綠地公園,開放給所有市民,其目的就在於讓人們在這裡休憩、逗留、交談等等,以激發創意,催化創新。

GE波士頓新總部

Google在山景城的總部也特意設計了一個中央主街道,把所有共享資源放置於這條主街上,包括口袋公園、便利店、健身房、咖啡廳、餐廳、圖書館等,吸引人們以生活的自然「狀態」,碰撞出工作的「創新靈感」。

值得注意的是, 產業社區在把更多生活休閒場景搬進園區的同時,還將更多自然的戶外場景融入其中

天津智慧山便是如此。

其20萬㎡的總體量中,有5萬㎡是用於商業配套,涵蓋了餐飲、酒吧、家居、服飾、書店、健身房、買手店、藝術中心等多元業態。

而本該作為商業配套存在的商業街區 「那山」,還在智慧山的運營下,一舉成為了 天津最具影響力的潮流街區

天津智慧山入駐品牌

不僅如此,天津智慧山更將一處戶外廣場打造為區域最耀眼的「視覺標誌」,即山丘廣場。恰如其名,天津智慧山整體設計猶如山谷,四幢高樓圍合之中正是山丘廣場。

天津智慧山山丘廣場

山丘廣場由六個山峰圍合而成,35萬餘片來自浙江安吉的不規則竹片鋪裝成其山峰之勢,柔韌而富於生命氣息的竹子,與四周堅硬混凝土鑄造的都市環境對沖互動,碰撞出一抹獨特的綠色空間,吸引四圍的人走進這裡,而這裡也就自然成為社區主要的生活空間。

天津智慧山山丘廣場

更為重要的是,敞開式的山丘廣場與四棟大樓樓下商鋪組成的「那山街區」,構成了 人流聚合與放射的遊走動線

當人們需要放鬆時,會自然走進位居中心的山丘廣場,放空思想,交流會友,而當熱鬧散去,人們又會自然的流入周邊的街區,喝上一杯咖啡或是遊走於一間間有趣小店, 這樣的動線設計既帶活了社區的商業配套又讓產業社區每一個工作角落都染上了「生活」的色彩

在今天的產業社區中,公園、綠道、廣場、圖書館、街角咖啡館等多元包容的社區生活休閒場景被融入工作場景中,不僅調動了「創新群體」的歸屬感,也無形中製造了無數思想碰撞的「火花」。

營造具有認同感的青年文化場景

芝加哥學派觀點認為:

創新群體之所以更加追求場景的體驗感,正在於他們需要從價值空間營造的鮮明文化符號中完成自我身份的構建與認同。

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新產業的從業者大多為腦力勞動者,不同於體力勞動者的休息,新產業從業者更需要精神的休憩,文化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味加速痊癒的良藥。

在城市CBD,高檔寫字樓里的標配是健身房與美容院;而在高科技園區里,不乏咖啡廳與酒吧,前者是精緻而自律的白領文化形態,後者則是知識與情懷兼顧的「碼農」文化形態。

在與之對應的文化形態場景里,工作職業與生活場景融合,個體訴求與身份表征融合

那麼, 對於「創新群體」,他們需求的文化形態又是什麼?

答案正是青年文化場景數據顯示,新產業的從業者80%以上都是年輕人,那麼產業社區的受眾也必然是年輕人。

如果從場景要素來看,產業社區中的咖啡館、書店、公共休息區等一般兼具生活和工作的復合功能,都能滿足年輕創業者們的基本工作與生活需求,但這些並非最重要的,對於年輕人來說,社交才是最核心文化,雖然咖啡廳也存在社交文化因子,但過於隱性且圈層太廣。

年輕人更加需要一種更強關聯性的社交活動,比如講座培訓、路演推廣、創業比賽、主題沙龍、讀書會等等,人們可以通過這些有主題性的活動,交友社交、分享研究成果、進行商業合作等等。

天津智慧山MINITALK平行建築設計周

更為重要的是, 投身於這種產生無數「碰撞」的文化場景,會讓人感受到一種輕鬆、寬容、平等、被尊重的氛圍,以及獲得「有夢想就有未來」的自我實現的心理滿足,這正是生活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年輕知識群體、「創新群體」身上的文化價值觀標籤。

作為城市創新區的公共空間,1100㎡的波士頓海港廣場District Hall存在的目的就是為海港廣場( Seaport Square)這個占地23英畝的城市創新區做支持。這個非盈利公共項目能最大程度地開放與促進合作,任何群體或組織都可以隨意使用。

這裡每年都會舉辦逾千場活動,接待近10萬人次的參訪者,同時,其高顏值的設計、豐富的配套設施、精心的運營等,也讓人們有足夠的理由在此停留,不斷交流。最終,District Hall成為了波士頓新產業創新的核心。

與其同出一轍, 天津智慧山每年也會承辦300餘場不同行業、不同主題的活動,且每年參與到活動中的人次已多達3萬餘人

其中,山丘廣場已經成為整座城市名副其實的文化高地。這裡曾舉辦過紐約廣告節、中法環境月等國際型交流盛會,也會在每年的固定時間,以「市集文化」號動全城,如4月的咖啡市集、5月與10月的那山生活節、7月的精釀市集,以及諸如英雄聯盟等各種的主題活動,讓人們每個周末都能在這裡收穫一次精神的煥新。

天津智慧山山丘廣場

除了山丘廣場,天津智慧山的琉璃劇場每年也要上演近百場精彩演出,包括兒童親子劇、具有濃郁在地文化特質的天津脫口秀、經典話劇、主題音樂會等等,此外,每年還有若干次各種主題的文化展覽在天津智慧山藝術中心舉行,從音樂、美術、影視的多維度豐滿人們的文化生活場景。

天津智慧山琉璃劇場&藝術中心

結語

過去十年,新產業誕生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下一個十年,新產業則脫胎於科技、文化與生活的交融,無論是抖音、小紅書還是B站,皆依託於科技,來源於文化,活躍於生活。相對的,每一個「創新群體」都在產業社區營造的各種交融場景中獲得創新的連續性,進而疊代並反哺於產業。

就像植物在追尋陽光,今天的產業社區要做的正是通過營造「場景感」,不斷為創新者注入他們所追尋的靈感與創意。

商業與地產

(ID:commercialproperty)

為商業地產價值賦能,本平台原創內容皆由 貓頭鷹研究所(MalltoWin Lab) 專業出品。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37f8f63944b905cd5d412e9661bcf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