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國炮改一改就成了新武器,一戰俄軍的37毫米塹壕炮

2022-07-01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把法國炮改一改就成了新武器,一戰俄軍的37毫米塹壕炮

步兵炮這種特殊時期的裝備,在二戰以及此前一些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它的作用是為步兵提供及時的近距離炮火支援,消除敵方火力點等目標,通常和小口徑迫擊炮一樣直接配屬到基層陸軍作戰單位中,與步兵連、排一起行動,它的起源則能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爆發後不久,被機槍和重炮把持的戰場陷入僵局,歐洲各國軍隊都在設法解除機槍的戰場控制能力,大約在1915年,戰場上開始出現口徑只有37毫米的小型支援火炮,這種火炮有效射程通常只有1千米左右,體積小、重量輕,可以悄悄摸摸的部署到第一線,用榴彈轟敵機槍陣地,這應該就算是步兵炮的原型,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其中一款俄國M1915 37毫米塹壕炮(以下簡稱M1915)。

其實在一戰前就已經存在37毫米口徑的火炮了,不過那時候它們是另一種類型,例如美國就曾有單發裝填的1磅炮,法國有37毫米口徑的哈奇開斯轉管炮,它們主要用于軍艦,並非步兵支援火炮,1914年7月一戰爆發後,法國軍隊開始將哈奇開斯轉管炮用於一線部隊的塹壕戰,它的效果很好,不過安裝在拖車上的火炮便攜性還不夠。

1915年,一位名叫M. F. Rosenberg俄軍上校為步兵開發了一種高機動能力的小型火炮,也就是本文的主角M1915,它的正式名字是「Траншейная 37-мм пушка обр. 1915 года」。

M1915不能算是全新的武器,因為它是改裝貨,上校直接從哈奇開斯轉管炮那「借」一根炮管過來,把它安裝在帶木輪的拖車上,就成了一門可以用士兵推著走的小型火炮,火炮沒有傳統的方向機和高低機,炮管本身連耳軸都沒有,在靠近炮口的位置套上一個帶耳軸的鐵箍,炮尾右側連接一個垂直的螺杆用於火炮的俯仰,俯仰角度在-5°~15°,火炮沒有方向機,需要調整整個火炮對準目標,炮管上方有簡易的機械瞄準具用於瞄準作戰。

火炮全重約180千克,全長1.6米,炮管長0.7米,寬1米,高1米。它主要由3部分組成,包括炮管、拖車架和兩隻輪子,重量分別為74千克、82千克和25千克,炮組可以有選擇的安裝一面矩形炮盾,炮盾厚度有6或8毫米兩種,防禦力有點差異。

火炮發射512克重的榴彈,炮口初速度442米/秒,最大射程3.2千米,最大射速約8發/分鐘,起初設計要求火炮能在成年人1000~1200步的距離做到精確射擊,這個要求有點奇怪,它並不是米或碼這類標準的長度單位,後來的實戰證明火炮能在1千米左右做到精確射擊,用來「黑」機槍火力點完全夠用。

M1915隨俄軍參加了一戰,芬蘭軍隊在1918年的戰鬥中繳獲了幾門,當時芬蘭軍隊對它還挺重視的,並且認為可以把它當反坦克炮用,從基本結構上來看它確實與小口徑反坦克炮相似,這幾門炮一直被保留下來參與了1939年的冬季戰爭,芬軍很快發現這小炮根本打不動坦克,它在威力、射程等方面也已經落後,沒多久撤下了它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1e6ec0b1a195d92b1590b1ce01f38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