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西南的夏天,用電緊張除了讓大家把空調開高一些外,我們還見到了公共充電站限時運營、凌晨大排長龍的場面,尤其在公共租賃、公共網約車大量轉入新能源之後,不少車主遭遇了空有一台純電動私家車,卻因搶不到充電樁而只能花錢打車、擠公交上下班的尷尬。
就是在這樣的能源背景下,關於純電動與燃油車誰更適合家庭的討論再度升溫,特別是在10萬級這個最理想的家庭汽車消費價格區間,現階段是否有必要買純電動車的問題又一次上升為了社會議題。於是,我們找來了兩台很有代表性的兩廂車,分別是本田飛度與比亞迪海豚,來尋找答案。
這兩台看上去像針尖對麥芒的新舊之爭,但落在10萬級小型車上,消費市場追求的自然不是多高超的操控、多深度的智能,而是空間舒適與動力高效以及保值率。
空間方面,海豚標準的兩廂車身份與占位較小的三電,使得它擁有滿足代步需求的乘坐與儲物需求,而飛度則是祖傳的「MM理念」,用本田魔法讓小車身也擁有大空間,可以輕鬆滿足5人乘坐和儲物需求。海豚和飛度各有千秋,其中飛度它的艙內空間還能通過靈活魔術座椅實現自由切換與布局,就是給家裡拉個什麼大件也不在話下,使用更方便。
動力方面,海豚的電動機能有天生的瞬時爆發能力,這是電機的先天優勢。而飛度這邊呢,沒有上渦輪,而是選擇了一台能爆發出131馬力的1.5L發動機,比起有遲滯的渦輪,它持續而線性的輸出並不亞於電機,特別是跑上高速之後,缺少變速箱協助的海豚,很難維持住像飛度這樣的後程爆發力,更別說電池消耗帶來的衰減了。
而耐用性高、效率當先的它,在保有輸出優勢之餘,一直都被奉為發動機界的「理財產品」。
且不說純電動與燃油車因能源形式問題,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保值差異。就單說這本田飛度,其憑藉耐用性、高口碑與出色的機械硬體,長期保持著同級別細分市場的保值冠軍頭銜。
據權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的保值率數據報告,又一次把飛度送上了非豪華小型車保值率的頭名位置,除了圍繞其上下的MINI之外,無一車型能夠企及其83.61%的三年保值率。即便是過往幾年的保值率排行榜中,飛度的五年保值率也在6成以上,而這恰好與三年保值率跌破6成、五年保值率僅剩44%的海豚,成了一本「反面教材」。
特別是結合國內汽車消費市場5-6年的平均用車(換車)年限來看,本田飛度與比亞迪海豚這樣的保值率對比,再次凸顯了燃油車在當下階段會是更適合普通家庭的車型。一台飛度開上五年,還能以六折的價格轉讓出去,在不考慮後續用車成本的情況下,單年實際折損費用就是按照最頂配車型計算也不過8千元出頭,而海豚卻會破萬,每年省下的這2000多元攢下來換車不香嗎?
實際上,每年冬夏極端天氣時段,南北不同地區分時限電的情況每年都在發生,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在此時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充電難、充電慢影響,只是今年開始覆蓋到更多公共領域的大規模限電是徹底扯下了罩在新能源頭上的遮羞布。
總結:伴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極端天氣愈發頻繁,冬季供暖、夏季缺電是否會讓新能源汽車車主們再遭「能源打擊」可真不好說。海豚這樣的新軍固然有自己的優勢來招攬消費者,但真想要撼動本田飛度的冠軍車型地位,或許還得再練上幾年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