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准」且「打疼」 監管部門對違規減持出重拳

2024-10-15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吳曉璐

10月11日,北京、上海、深圳、江蘇四地證監局同時出手,針對三名投資者違規減持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的行為,採取責令購回違規減持股份並向上市公司上繳價差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14日,年內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對違規減持合計開出157張罰單(12張為行政處罰,145張為行政監管措施),涉及212名投資者,涉及違反承諾減持、超比例減持、減持未履行信披義務以及在六個月內買入並賣出等行為。

從今年以來監管部門開出的違規減持罰單來看,監管部門出手迅速,並且「打准」「打疼」。浙江六和(寧波)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張志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充分顯示了監管層對塑造健康的市場生態、維護資本市場穩健運行和公平、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決心。

監管部門迅速「亮劍」

在四地證監局進行處罰之前,10月10日,北交所率先對上述三名投資者採取自律監管措施。具體來看,魏某偉、孫某文兩人均在10月8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受讓相關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持股,並於10月9日通過二級市場全部賣出,北交所對兩名投資者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

另外一名投資者汪某清於2024年9月27日至10月8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受讓華信永道、艾融軟體、百甲科技等3家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的股份,合計受讓股份243.9萬股;後於9月30日至10月9日期間,通過二級市場賣出其受讓的華信永道、艾融軟體2家公司的全部股份,以及百甲科技的部分股份,合計賣出股份224.9萬股。北交所除了對其採取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還對其採取限制證券帳戶交易6個月的自律監管措施。

此次監管部門迅速出手,北交所在違規減持發生次日就對三名投資者採取自律監管措施,地方證監局緊跟其後,採取行政監管措施,責令購回並上繳價差。

北京都城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桑聖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部門迅速對違規減持行為予以嚴厲懲罰,表明了證券監管部門的態度,一方面,希望證券市場能夠保持穩定繁榮發展,另一方面,表明對違法違規行為絕不姑息遷就。

責令購回罰單增多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違規減持查處力度加大。5月24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及相關配套規則,交易所層面對減持指引和詢價轉讓指引進行同步修改,減持新規落地。減持新規對大股東減持繼續嚴格規範,並全面封堵各類繞道減持通道,還新增了責令購回的行政監管措施。

減持新規落地以來,地方證監局開出的責令購回罰單增多。上述157份罰單中,有10份為責令購回並上繳價差的行政監管措施。例如,今年7月份,江蘇證監局對杭州暢遂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淄博璟麗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違規減持作出處罰,兩家公司作為近岸蛋白首發前股東,在減持前未按照承諾提前三個交易日公告,江蘇證監局對其採取責令購回違規減持股份並向上市公司上繳價差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此外,從處罰力度來看,監管部門對「關鍵少數」處罰力度較大。4月份,浙江證監局對羅欣藥業控股股東超比例減持罰沒280.1萬元。

「今年針對違規減持的罰單具有立案快、調查快、送達快,處罰手段多樣化的特點。」桑聖元表示,總體來看,監管部門對違規減持行為處罰力度加大,有利於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及穩健經營。

張志旺表示,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堅持「嚴監嚴管」的主基調,不僅出手迅速,還「打得准」和「打得疼」,其中「打得准」重點指向實際控制人和大股東的違規減持,「打得疼」是依據減持新規採取責令股東購回違規減持股份並向上市公司上繳價差、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等監管措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ff5b1860c78b36cfcd45cc3575e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