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到賣腰子,到底是種什麼體驗?

2023-10-11     正解局

原標題:窮到賣腰子,到底是種什麼體驗?

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很多人為了能活下去,不止出賣尊嚴,甚至連自己的身體器官都變賣。

在菲律賓,就有條著名的賣腎街,窮人靠著賣腎,買車買房娶妻生子,富人則靠著買來的腎臟,成功續命。

看似兩全其美的事,但背後卻有著無數悲劇。

在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五分鐘車程的地方,有一個名為巴瑟科的地方,這裡除了是菲律賓有名的貧民窟,還有一條遠近聞名的「賣腎街」,是全球腎臟的供應基地。

在菲律賓,賣腎至少有50年的歷史,也是不少人賴以生存的謀生手段。

從1970年代起,巴瑟科就已經興起了腎臟買賣。

這個還不到5萬人的小鎮,憑藉全球最低價的腎臟移植一條龍服務,深受世界各地想要買腎臟人的青睞,每年都至少5000人來到這裡購買腎臟。

早在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菲律賓列為全球五大器官出口國之一。

2008年,新加坡聯合早報網也曾報道過,菲律賓是全球人類器官非法買賣的「熱點」之一,很多富裕的外國人都來此尋找「腎源」。

菲律賓的環境髒破不堪,卻是全球腎臟主要供應地

而販賣腎臟的人大部分都是農民、三輪車夫等底層人民,還有不少失業人群,這些人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良好的教育,並不知道賣腎到底會對他們身體產生什麼危害,為了獲取利益,於是選擇出賣自己的身體器官。

尤其是新冠疫情發生後,失業率大幅度提升,菲律賓的賣腎情況更加普遍。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輕鬆賣掉腎臟,窮人倘若想要把賣腎的念頭付諸實踐,沒有合適的途徑,也並不容易。

於是腎臟中介應運而生,成了連接腎臟提供者和接受者的橋樑。

這些中介通常也都來自於菲律賓的貧困社區,和當地窮人都非常熟絡,非常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情況。

他們可以輕鬆精準狙擊到那些需要金錢的窮人們,然後巧妙地遊說這群人心甘情願走上手術台,獲取不菲的酬勞,也讓腎臟買賣黑市可以蓬勃發展。

為了賣掉腎臟,有人將自己的年齡進行美化

土生土長的菲律賓人瑞娜便是眾多腎臟中介之一。

據她在《人體器官交易實錄》節目中透露,她的丈夫早在多年前就已賣掉了一個腎臟,而她也和多數中介一樣,以此現身說法來勸說更多人同意賣腎。

不得不說,瑞娜非常善於運用各種話術進行洗腦:「賣腎可以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從此以後過上擁有房車的安逸人生。」

「我是發自內心想要幫助他們脫離貧窮,他們都是我的朋友,我不會辜負他們的信任。」

瑞娜在對想要賣腎的人進行遊說

正因為有眾多中介的「科普」宣傳,加上一些賣腎者也在鼓吹,讓越來越多的當地男性加入到賣腎的隊伍中。

在很多菲律賓人的眼裡,賣腎就等於讓自己後半生衣食無憂。

但事實上,由於賣腎的人不斷增加,競爭也變得格外激烈。

通常賣家都願意選擇身強力壯的年輕腎臟,還會根據年齡、身體狀況劃分等級進行出價。

不少人為了自己的腎臟可以賣出好價格,甚至不惜謊報年齡、健康狀況等。

由於賣腎人數不斷增加,價格也不斷被壓低。

據公開資料顯示,現如今,到菲律賓移植一顆腎臟可能只需要1500美元左右,算下來,一萬塊人民幣左右,也就一個iPhone高配版而已。

即便如此,依舊有人前仆後繼,選擇走上賣腎的道路,也讓菲律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球腎臟供應基地。

毫無疑問,菲律賓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賣腎,說到底,都是沒錢惹的禍。

一直以來,菲律賓都是一個貧富差異非常大的國家。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2021年時,菲律賓貧困率為18.1%,是東亞地區中收入嚴重不平等的國家。

賣腎無疑是糟蹋自己的身體,但對於這些難以維持溫飽的菲律賓底層人民而言,賣腎或許是他們紓解困頓的最佳途徑。

年輕小伙艾迪布瓦和妻子兩個人從小就是孤兒,無人可以依靠,也沒有很好的謀生能力,生活非常清苦。

艾迪布瓦哪怕付出辛苦的勞動力,每個星期也只能掙2.5美元,摺合人民幣才十幾元。

這點錢別說買房買車,就是勉強維持一家人的溫飽都很成問題。

迫於無奈,艾迪布瓦希望可以通過賣腎來改變自己生活的現狀,給妻子孩子換一個舒適的環境生活,帶領家庭脫貧。

艾迪布瓦對於賣腎後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當被中介告知對方不需要腎臟後,艾迪布瓦一家感覺自己的夢想都隨之破滅,未來更是充滿迷茫。

卡洛斯也同樣是因為貧窮而選擇去賣腎。

2019年,卡洛斯的妻子懷孕,夫婦倆感覺很開心,準備迎接新生兒的誕生。

為了節省錢,他們準備在家裡生。

沒想到,卡洛斯的妻子在生產時發生了意外,只能選擇去醫院生產。

幸運的是,女兒平安出生,但也因此欠下了醫院差不多兩千元的治療費用。

由於拿不出這筆錢,卡洛斯的妻女無法順利出院,被強行扣在了醫院。

為了解決這筆巨款,卡洛斯左思右想後,決定選擇賣腎,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接妻子和孩子回家。

為了方便快速賣腎,卡洛斯選擇在Facebook上發布賣腎消息

可以說,在菲律賓,不少人都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傷害自己的身體來換取錢財。

雖然賣腎的價格看似並不高,甚至對於賣腎者來說得不償失,但對於絕大多數菲律賓人而言,卻可能是無比重要的救命錢。

當然,菲律賓賣腎猖獗,也和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關。

表面上,菲律賓對於器官捐贈其實有嚴苛的限制和規定。

菲律賓《反人口販賣法》中明確規定,允許特定親屬關係內的家庭成員相互捐贈器官,但如果向非血親進行捐贈器官,那麼捐獻者必須完全出於利他而非盈利的目的,且與接受者之間保持長期密切的情感關係。

實際上,法律條文規定卻漏洞百出,給人各種可乘之機。

由於沒有明確規定到底是何種長期密切的情感關係,在審查時就很容易糊弄,不少人就藉此來鑽法律的空子。

2002年,菲律賓成立了國家移植倫理委員會,主要就是用來確保器官捐贈是自願、無私的,並沒有受到任何脅迫,也不存在商業交易的情況。

倫理委員會會審查捐贈者的資格,通過與捐贈者、受贈者面談的方式,確定兩人的關係。

看似比較正規嚴謹,但不少中介都會提前指導雙方如何能毫無破綻地通過審查。

譬如說,他們會讓兩人假裝是情侶,然後通過不斷地問答練習,讓兩人在面對醫生、政府工作人員詢問時不露馬腳。

另外,在法律條文裡面,雖然說是捐贈,卻允許器官獲贈者可以給予捐贈者一定的酬勞作為補償,以至於模糊了補償與出售的界限,變相讓器官售賣合法化。

菲律賓《人體器官捐獻法》允許捐獻者獲得一定的酬勞

同時,由於器官販賣黑市中能牟取的利益非常可觀,以至於出現了不少監督者監守自盜的情況。

像醫院、配型機構、基金會等合法機構的部分工作人員,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益,幫助那些器官中介和非法捐贈者躲避規定。

更令人心痛的是,雖然菲律賓政府也試圖加大力度打擊器官黑市,竭力捍衛器官捐獻者的權益,但絕大部分器官捐贈者卻毫不領情,反而認為這是在妨礙他們去改變命運。

儘管很多人本意是希望通過賣腎改變自己窘迫的人生,但現實卻很殘酷。

才30多歲的海克托為了幫助家裡,很早就把腎臟賣了,換取了一筆費用來開了一家小賣鋪用以維持生計。

然而,在他賣腎後,他的生活並沒有迎來預想中的改變。

更糟糕的是,他在身體檢查中被告知,唯一的腎臟已經出現了衰竭的情況,隨時可能需要更換腎臟。

而海克托心知肚明,對於他的家庭來說,根本不可能有錢讓他來治病,剩下的路或許只有等死而已。

海托克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從捐贈者成為等待捐贈的人

達尼洛本來是馬尼拉碼頭的一位焊工,在生了兩個孩子後,一家人擠在海邊的牲畜棚內生活。

為了讓家裡人有新房子可以居住,達尼洛選擇賣腎。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達尼洛也如願拿到了錢,並在之前居住的海灘附近貧民窟購置了一套住房。

然而,達尼洛一家的幸福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房子就在貧民窟的一場大火中付之一炬。

現如今,達尼洛一家依舊住在破舊的房子裡,甚至連窗戶都沒有,遇到下雨天還需要挪到地勢高的地方居住。

由於賣掉了一個腎,達尼洛的身體也是變得非常不好,無法再從事任何重體力勞動,還時常會感冒發燒,經濟收入甚至比不上賣腎前。

對於自己賣腎的選擇,達尼洛無比後悔:「倘若再給我機會選擇一次,我肯定不會去賣掉腎。我寧願不停地辛勤工作,也肯定可以改善家裡的困境。」

事實上,大多數賣腎者都和達尼洛一樣,本來想要獲取不勞而獲的人生,沒想到最後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很多賣腎者其實並沒有真正因為賣腎而改變經濟情況,反而有人死於併發症,有人因為得了意外之財虛度光陰,甚至在喝醉後用賣腎錢買的黑槍殺了自己懷孕的老婆。

紀錄片《人體器官交易實錄》中,在菲律賓賣腎的男人比比皆是

越來越多賣腎者都對自己當初的行為感到無比後悔,超過六成的人都無法再從事重體力勞動,甚至不少人都出現了後遺症。

然而,雖然他們意識到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卻早就為時已晚。

說到底,賣腎從來不可能真正改變窮人們的命運,或許解決了他們一時的經濟窘況,但其實之後的危害可能是一輩子的。

正像《我不是藥神》里有一句經典台詞:

「這世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這種病你治不好,也治不過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25aa6b830d745a0896ab5c2ab43f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