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泥沼的泰國:虛假的工業國、被西方金融巨鱷撕咬、虛弱的政府

2021-01-24     枕貓

原標題:陷入泥沼的泰國:虛假的工業國、被西方金融巨鱷撕咬、虛弱的政府

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沉重而又痛苦的2020年終於結束,地球旋轉過了一周回到了起點,可對於人類來說卻再也無法回到過去。不管是疫情,還是中美關係,整個世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化。

美國深陷內政和疫情之苦,對世界的掌控開始慢慢崩塌。而中國成為了全球疫情中的應許之地,不僅在經濟上維持了發展,在科技上也取得了驕人成績。中國人從未感覺自己離美國如此之近,仿佛我們只需要再努力,就能夠超過美國。

曾幾何時,日本還是我們眼中要追趕的目標,然而不過十年,我們的眼中只剩下了世界霸主美國的身影。中國近些年的發展之快,質量之高甚至超出了我們自己對祖國的期盼。現在說起,也許有人不會相信,其實就在不遠的過去,在中國眼中,泰國都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美國

這並不是開玩笑,在90年代初期,中國的人均GDP只有不到幾百美元,泰國的人均GDP已經高達兩千美元。當時泰國城市的發展要遠超中國的一線城市,無數外企來到泰國投資建廠,泰國的GDP年均增長率高達10%。

沒有人會懷疑泰國將重現新加坡奇蹟,以已開發國家屹立於東南亞。為了學習泰國,我國甚至不斷派出考察團去考察泰國工業發展,比如1980年我國考察了泰國的紡織工業,在報告中這樣寫到「泰國基本上完整地建立了包括紡紗、機織、針織、化纖、絲綢、染整、服裝等工業的紡織工業系,其產量和出口額都創造了新的紀錄。」

然而,到了2020年,泰國深陷經濟危機,軍政府掌權,國王在疫情期間出逃國外不管民眾,整個國家一片狼藉。不知那批經歷過泰國輝煌的泰國人,和曾驚嘆過泰國奇蹟的中國人,看到泰國現狀,會作何感想呢?

泰國

騰龍直上

泰國,一個位於中南半島上的國家,與東南亞各國均有接壤。憑藉其極為靈活的外交政策左右逢源,從近代到二戰期間都沒有被任何國家殖民統治過,也從未在本土爆發過戰爭,因此經濟和文化上沒有損失,相對平穩地進入了現代。

位於東南亞的泰國自古就擁有大量沃土,不管是泰國北部還是南部都有著河流帶來的肥沃土地,因此泰國的農作物一直都是泰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比如泰國的稻米、棕櫚、橡膠和水果。一直到現在,泰國的農民也是龐大的力量。

而也正是因為泰國擁有如此良好的農作物生長條件,才讓這塊土地承載了大量的人口。而想要從一個農業國進步到工業國,大量的人口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擁有了能夠進入工廠工作的大量人口,才會吸引需要降低人力成本而來的企業投資。

泰國農民

而在冷戰期間,泰國堅定地站在美國這一邊,得到了美國的保護和經濟援助。這時的泰國複製了新加坡的模式,實行出口導向型自由經濟,取消了出口稅,降低關稅。這使得泰國迎來了來自日本、韓國和美國的大量企業投資。

憑藉其有利於企業的政策、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和良好的運輸地理位置,外加二十世紀末期西方已開發國家實行產業外流的政策,使得泰國的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變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電子零件和汽車配件的生產國。

正因為趕上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末班車,加上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大量的人口,天時地利人和均占的泰國收入猛增,成為了亞洲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當時的泰國城市化進程加速,交通建設基本鋪開,店鋪琳琅滿目而且日夜開放,擁有先進的工廠和廣泛的海外市場,當時的泰國甚至一度讓來自中國華東地區的考察團羨慕不已。

發達的泰國立志要成為東南亞經濟中心,想要在世界上大展拳腳。幾乎沒有人懷疑,GDP年均增長率到達10%的泰國即將成為下一條起飛的亞洲之龍,再現亞洲的經濟奇蹟。而有些樂觀的人甚至已經認為泰國就已經是已開發國家,這條龍已經翱翔在了寰宇之中,又是一個人們津津樂道的發展神話。

而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的中國,更是將目光緊緊放在泰國身上,渴望學到國家發展的秘訣。然而,亢龍有悔,人需潛龍在淵。泰國這條龍完全沒有騰雲而起,而是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中徹底被按在地上再也無法翻身。

那麼,為何泰國會幾乎在一夜之間徹底崩潰?到底是什麼打斷了泰國的脊梁骨,讓一個國家徹底沉淪?

泰國

亢龍有悔

泰國經濟崩潰的原因有很多,正是多方面的原因累加到一起,讓這個虛胖的國家終於維持不住表面的風光徹底垮台。

1、虛假的工業國

正如前文所說,泰國之所以能夠大量出口電子零件和汽車配件,並不是因為本身是一個工業強國,而是因為世界經濟全球化,西方國家工業外流而成的畸形繁榮。這些國外公司建廠的目的並不是扶持泰國完成工業化,只是因為看上了泰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核心技術和工程師都是西方的,泰國只是一個低端供應鏈的生產工人罷了。一旦西方企業離開,那麼泰國根本就無法生產這些工業品。

一個諷刺的事實就是,泰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生產汽車,然而到了2020年,泰國仍舊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

一個已開發國家最基本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工業,西方和美國為何能夠崛起,就是因為兩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生產力的提高解放了大量的人口,使得人們不再為溫飽發愁,可以投身於科技研究和政治領域,而科技的進步又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力,使得這個國家能夠出口大量產品從全世界吸收資金變成已開發國家。

這種良性循環的基礎發動機就是工業,沒有工業就不可能解放教育。而泰國表面的風光下,人民的收入沒有得到增長,生活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孩子的教育沒有得到顯著提高,就只能淪為下一個普通工人。因此,泰國的工業從根本來看就是虛胖的工業,沒有良好發動機的汽車就算是能走,也註定走不長。

泰國工業

2、西方金融巨鱷的撕咬

這是一個連鎖效應,正是因為看到泰國根本就沒有和其經濟實力匹配的工業實力和國家發展水平,索羅斯等西方金融巨鱷才會認為泰國的經濟是建立在外債的虛胖,才會前來做空泰銖。

泰國因為沒有本國的工業企業,自己又沒有出口稅,大量工業品還需要從海外進口,這讓他一個出口國反而存在貿易逆差,進口額要比出口額高。正因為需要錢,泰國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使得大量低息貸款進入,再轉手高息貸出去,這樣的金融遊戲完全就是泡沫一戳就破。

再加上中國的崛起,大量在泰國建廠的企業轉到了中國,而泰國本來就只能生產低端產品,這樣的可替代國太多太多,也就沒有什麼能夠留住企業。因此這種虛假的繁榮只需要有個人一推就好,而那個人很快就來了。

索羅斯引發的泰銖崩潰是空前的,徹底打斷了泰國的脊梁骨,從此泰國的經濟一蹶不振。而這樣也導致產業外流,泰國的出口商品,又一次回到了稻米和水果。

索羅斯

3、虛弱的政府

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基本可以看做一個英國政治的翻版,正如同英劇《是!大臣》中對英國政治的無情吐槽一樣,泰國也基本具有一樣的問題,甚至要更加嚴重。

泰國基本上是紅黃兩黨爭鬥,黃黨叫「為泰黨」,紅黨叫「人民聯盟」。由於兩黨的代表顏色分別是黃色和紅色,因此也就簡稱是黃黨和紅黨。黨爭一直是多黨制國家甩不掉的問題,而泰國的黨爭要更加嚴重。

2011年,泰國遭遇了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洪水,泰國35%的國土變成了一片汪洋。毀滅性的洪水摧垮了泰國的經濟和無數人的生活。而這一切,並非是天災,而是兩黨黨爭的縮影。洪水早有預兆,而且泰國的水利設施也需要及時維護和協調。

泰國洪水

然而紅黃兩黨正為了權力爭得你死我活,根本就沒有人管早在7月就已經蓄滿的各個水庫,這才導致雨季到來後泰國的水庫不堪重負,完全起不到蓄水的作用。

而在洪水之後,黃黨為了籠絡農民,提出了稻米補貼計劃,用高出市場價50%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稻米,但這些米並沒有被賣出去,因為這些米的價格失去了競爭力,國際上紛紛用印度米和越南米取代了泰國米。正如同工業之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想要被替代實在是太容易了。

高價收米卻賣不出去,進一步讓泰國的國庫捉襟見肘,然而紅黨並未想要解決問題,而是只想要解決黃黨,就在內憂如此嚴重之時,紅黨還號召人民進行示威遊行,而黃黨則是針鋒相對,讓農民從四面八方趕來。劇烈的衝突進一步摧毀了泰國的法制,最終軍方強勢登場,直接趕走了兩個政黨,以軍政府獨裁管理了整個泰國。

泰國米

而泰王呢?不得人心的泰王需要軍權,軍權又需要泰王的威望,兩派一拍即可。新泰王有多昏庸?疫情爆發後,泰王不顧國民,自己跑到了德國包了一座酒店,買了三架飛機,源源不斷給自己運送嬪妃和物資。

無力的黨派,霸道的軍政府,毫無民心的泰王。這些加在一起,就構成了泰國整個上層的全面瓦解,甚至衝擊到了建國的憲法。而這不穩定的政治局面,進一步破壞了泰國的旅遊業和出口業。

多重影響下,泰國一蹶不振,從此再未抬頭。而曾經仰望過泰國的我們,人均GDP已突破一萬大關,在我們眼中早就沒有了泰國的影子。

泰國的旅遊業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泰國沒有能夠成為我們的正面老師,卻給我們生動地上了一堂關於毀滅的課。一個國家的經濟不是靠引入外資和外企就能夠發展的,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完整的工業,在於良好的教育,在於不斷提升的科技水平。虛假的繁榮背後只會是一地雞毛,最終只有資本家會吃飽喝足,而人民只能困苦如初。

感謝我們的前輩,用他們的一代給我們留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讓我們的經濟建設得以在牢固的根基下一步步向前。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可也不會忽視了腳下的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bWNHcBDlXMa8eqNu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