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危機論」已成歷史?

2019-08-19     eBOND


提到耕地保護,說「三條控制線」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說「18億畝紅線」可能知之甚廣。

什麼是「三條控制線」?簡單地說,就是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換句話說,就是對國土資源的有限利用。

要理解「三條控制線」,要從「18億畝紅線」和中國糧食危機講起。

【1】「中國糧食危機論」

1994年9月,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發表《誰來養活中國》一文,預言到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糧食將出現2.16億噸到3.78億噸的缺口,世界上沒有誰能提供如此多的糧食養活中國,中國未來將因出現嚴重的糧食緊缺而成為世界的一大危機。這就是「中國糧食危機論」的由來。

「中國糧食危機論」的背後,是當時中國糧食生產面臨的複雜局面。今天來看,布朗當年的「中國糧食危機論」並非毫無依據。

從中國的糧食局面來看,一方面是當時中國農業發展滯後,1992年以後,工業與農業的發展速度連續三年都在5:1以上,農業投入遠遠滯後於工業投入,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在西方國家看來遠遠不及格。另一方面則是糧食產量持續不前,波動頻繁。1991-1994年的四年間,中國糧食總產量是兩減兩增,1991年和1994年的減產之和,超過了1992年和1993年的增產總量。這四年中國糧食產量徘徊不前,但人口數量沒有徘徊,糧食播種、耕地減少面積沒有徘徊,糧食供求矛盾沒有徘徊,反而更加突出。以人口為例,布朗認為,中國人口於1982年達到10億,預計2017年達到15億(實際13.75億人),相當於1900年全世界的人口總數。在這之後,開始減緩增長,於2045年達到峰值16.6億。

1994年對中國來看,還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從基本自給自足轉變為越來越依靠進口糧食。

而事實上,根據中國糧食網和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從1994年起,中國穀物進口曲線上升,2018年我國累計進口穀物及穀物粉2046萬噸,進口大豆8803萬噸,兩者累計進口量約為1.08億噸,糧食進口量仍保持高位,不過,較2017年的1.2億噸減少1264萬噸。

仔細讀布朗與中國學者交流記錄,你會發現,布朗的很多觀點與研究數據對中國有深刻的警醒意義。布朗從對中國未來糧食的缺口、耕地資源的減少、淡水資源短缺、糧田單產難以大幅提高、進口糧食麵臨激烈競爭等方面出發,並建議中國探索可持續發展新道路,這些觀點對此後的中國糧食戰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在糧田總量的保護上。

【2】耕地減少不可避免

根據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經驗,在工業化開始之前就已經人口稠密的國家,至少有四種趨勢導致糧食收穫面積的減少:一是耕地轉為非農業用地,包括修建工廠、住宅和道路。二是由於肥力低和地塊小而放棄一些邊際耕地。三是降低複種指數。四是由於收入增加驅動的對新鮮水果和蔬菜的需求及其價格的上漲,農民把良田改種收益更大的作物。

這四條,在之後二十多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中,被一一證實。

中國還有一點,那就是房地產的發展,不論是獨門獨院還是公寓都要使用大量的土地,大部分是耕地,何況富裕還促使人們擴大居住面積。今天我們看到的土地徵收,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占用優質的耕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真正發達,也正是從1994年左右開始的。

此後的25年,中國耕地面積起起伏伏,糧食與耕地問題從來沒有輕鬆過。

【3】中國糧食夠嗎?

8月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158億斤(約6.629億噸),比1949年增長4.8倍,中國在過去的70年,糧食產量保持了年均2.6%的增長。

聯繫上文提到的中國糧食危機,那麼中國的糧食自給率是多少?

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爆發,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糧食價格2006年上漲了12%,2007年上漲了24%,2008年前8個月漲幅超過50%。非洲(21國)、亞洲(10國)、拉丁美洲(5國)、歐洲(1國)共37個國家糧食總產量/供應量嚴重缺口,全球糧食儲存跌至30年的最低點。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泰國和「世界糧倉」美國也受到影響。由於國際糧食市場供求失調,出口商趁勢投機,泰國國內出現米荒,大米價格的飆升幅度超過100%。而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沃爾瑪(包括山姆會員店和好事多)甚至對顧客購買部分品種的大米數量加以限制。

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和95%的糧食自給率,從容地應對了國際糧價波動,保持了糧食供應的穩定。

18億畝耕地紅線是關鍵。

【4】中國億畝紅線的失與守

從土地數量來看,中國耕地面積有起伏波動,但一直在紅線之內。

從1996年~2019年這20多年間,中國一直在堅守耕地紅線,但社會上對要不要守住這條線的討論其實也不絕於耳。一些經濟學家、地方官員、房地產開發商等都普遍主張放棄該紅線,聲稱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中國房價高漲的罪魁禍首。這些專家學者大多強調市場的作用,呼籲取消土地改變用途的強制性限制。

雖然18億畝土地紅線的提法並不準確,但是維持這個提法有利無害。因為這不是一個概念問題,它提醒人們要保護耕地資源,關注糧食安全。

中國一直引以為傲的是,我們以世界8%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這既是中國恪守耕地紅線的結果,也是建國70年中國發展的見證。中國為提高穀物的產量採取了許多行動。這麼做的結果是,中國成為基本上可以糧食自給自足的國家」。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幫助,請點擊關注eBOND君,訂閱更多優質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nYwqmwBvvf6VcSZluM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