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三年級才發現,不狠抓3個方面,會學得多痛苦

2023-05-18     美媽很帥

原標題:孩子上了三年級才發現,不狠抓3個方面,會學得多痛苦

阿華的孩子在重點高中就讀,從來不上課外興趣班,學習之餘還有不少玩遊戲的時間,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問及育兒秘訣,這位陪讀了10年的媽媽卻說,「就兩條。一是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家庭作業。二是學累之前,停下來休息。」

說實話,當時我聽了有些發懵,阿華攤開講了之後,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阿華一直以為,孩子只要多刷題,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能學好。可是現實卻重重地給了她一拳

一二年級時,勤奮確實能換來好成績,但是上了三年級之後,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

剛開始阿華以為孩子不夠努力,給他加大了學習量,沒想到孩子越學越痛苦。好在,走了一些彎路之後,她找到了癥結所在:

一是自主學習能力差,寫作業需要父母督促才能完成

二是學習效率低,三年級後學習難度翻倍,課程增多,如果還保持一二年級的學習節奏,很難跟得上老師的節奏

為了孩子能夠脫穎而出,阿華開始狠抓這三個方面,幫其找到了高效的學習模式。

1.關注學習難度

同一本書,A看得津津有味,B卻味同嚼蠟。

這是因為兩個人的知識背景不同。A的知識背景,剛好可以支撐他去讀懂這本書,所以他覺得很有趣(很有用)。

B沒有相關的知識背景,所以他讀起來很吃力,結果發現這本書沒有大家所說的那麼好。

叫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去畫一條直線,是很難的,因為他的手部小肌肉、左右腦還沒發育好,根本畫不出來,但是叫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去畫,三兩下就畫出來了。

所以,想要學習變得輕鬆,就要找到難易適中的地帶,在保證學習的挑戰性同時,激發成就感。

以前看到孩子學不好,阿華會沖孩子發脾氣,知道這個原理後,她轉而花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孩子的學習拉伸區,引導孩子去梳理和分析那些「會做,但容易出錯」或者「有點難懂,但再努力一下就能懂」的內容。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很多學霸都會這樣調整自己的學習節奏,讓自己在一個比較舒服的狀態去學習

2.學會制定計劃

大腦很簡單,它只想求生、求舒適,求享樂。

所以想要大腦調配所有的資源服務於學習,就要有清晰的指令去指引它。這個指令,就是跟孩子能力匹配的學習計劃

可是孩子的技能不足啊,我們要充當他的大腦額葉,提高他的執行技能才能獨當一面。所以要一步一步來。

第一步:跟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這時的主導人是你,但要插入一些選擇,比如讓孩子決定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先學語文還是先學數學,讓他有控制感和參與感

第二步:當孩子熟悉第一步的流程後, 父母逐漸減少提示和支持,慢慢提高要求,並且引導孩子去拆解任務,直到所有步驟做起來像吃飯睡覺一起自然了,就能讓他獨立制定學習計劃了。

第三步:計劃制定出來了,父母還要跟一跟,密切觀察一段時間,必要時為孩子提供足夠支持(取決於任務情況,可以是口頭鼓勵,也可以是實際的支持),直到孩子完全掌握這個技巧,找到學習的最優體驗,家長再放手。

3.限定時間做事

沒有限制,人很容易分心,像考試一樣限定時間去學習,孩子在危機感的壓迫下,自然會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更多的作業

發現孩子寫作業慢,阿華定了兩個家規,一是限定時間做事,二是不管作業有沒寫完,到了8點必須停下來。

她讓孩子根據任務的輕重緩急做好優先排序,並寫上時間,比如:數學15分鐘,語文20分鐘,收拾臥室 30分鐘……

接著定一個鬧鐘,比如要15分鐘寫完日記,就用計時器設定一個15分鐘的鬧鐘,讓自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當前的任務上,屏蔽其餘所有雜念

現在她孩子不管是學習,還是做家務、玩遊戲,都愛設定鬧鐘。

經過長時間的刻意練習,孩子不但時間感越來越強,對意識和專注力的控制也達到了出深入化的地步

比如剛玩完一局遊戲,他可以毫無費力地撤回注意力,轉而投入學習,然後又像一塊磁鐵一般,把所有能量吸引過來,再往這個地方上使

寫在最後

世上最悲哀的事,莫過於自家孩子很想把學習學好,但是無論怎麼努力就是學不好。為什麼你家孩子很刻苦,每天挑燈夜讀,成績就是上不去呢?因為沒有找到好的方法,他只能用蠻勁去學習了。

阿華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願意且懂得如何為他引路的媽媽。當他成績滑坡時,她第一時間幫他分析原因,並且一步一步地引導他。

正因為小學三年級時,媽媽狠抓這三個方面,幫他養成的這些好習慣,他才成為了別人口中的學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aabb942159c5f4a006f1b8efbafed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