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手機是怎麼「操縱」孩子大腦的,如何無痛戒癮?

2023-10-12     美媽很帥

原標題:腦科學:手機是怎麼「操縱」孩子大腦的,如何無痛戒癮?

慶假期與老朋友一同在餐館吃飯,一起去的還有她上初二的兒子小維。

說實話,這頓飯實在吃得不香,因為小維落座之後,一直抱怨個不停,還時不時出現一些失禮的行為,朋友被他搞得心煩意亂,最後給了他一台手機,才安靜了下來

可是臨走時,朋友想要拿回來手機,被小維拒絕了,理由是他還沒打完遊戲。

朋友也不慣著他,一把搶過來,小維得氣得發瘋,就像一頭被激怒的獵豹,隨時會撲過來一樣

「完了,孩子的大腦已經被智慧型手機「控制」了!」看著小維氣急敗壞的樣子,我在心裡念叨著。

事後朋友跟我說,小維以前很開朗,學習雖然算不是很拔尖,但在班上也排前五,可是自從買了一台手機當生日禮物送給他之後,一切都變了

雖然上學嚴令禁止小維帶手機上學,但是自從有了手機後,他丟掉了以前所有的愛好,就連他最愛打的籃球也不打了,一放學就窩在房間裡。

剛開始還好,孩子懂得先做完作業再玩,可現在越來越不受控制了,經常熬夜刷視頻、刷社交媒體、玩遊戲

「現在要想把他從手機里拽出來,比登天還難!昨天他那眼神你也看到了,恨不得把我撕了!」

朋友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太高估孩子的自控力了。

首先,孩子的前額葉皮質(也叫「思維中心」:負責思考、決策和自我控制)還沒發育完全,很多時候都依賴於感覺或者本能反應(大腦邊緣系統,也叫「感覺中心」)來行事的。

舉個例子。

老師要求你今天必須寫完作文,你也打算放學後立馬寫,可剛寫不久,就遇到難題了:不知腦中浮現的這個詞句能不能放在當前的語境中。

於是打算用手機搜索,這時介面彈出一條很精彩的視頻信息,你瞥了一眼,忍不住點了進去,在多巴胺的輪番刺激下,你不斷地刷手機,完全忘記了原本的目的。

因為孩子大腦的思維中心和感覺中心之間的連接還在構建當中,這時大多數時候感覺中心還處於主導地位,所以他的感覺和反應比思考快很多,所以儘管他想查東西,但最後還是做了玩手機刷視頻的這個行為。

還有就是,大部分的科技產品,都含有勸誘性的設計成分

有一句話說得好,「免費的是最貴的」。

雖然很多應用軟體和社交網站都是不收費的,可是它們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為了讓用戶在上面停留更長的時間,從廣告商那裡獲取更多的收益,開發者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希米·康是三位孩子的媽媽,同時也是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和兒童精神科專家, 在她的新作《螢幕時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中就詳細介紹了開發者,是怎樣利用神經系統科學、心理學去「操縱」孩子的大腦的

比如設置紅色警報

不知大家有沒留意,我們安裝的APP,尤其是帶有社交屬性的,一有信息進來,就會有一個紅色的小圓點附著在APP的左上角

這個小圓點為什麼不是綠色,不是藍色,偏偏是紅色呢?因為紅色代表緊急、突發

我們雖然離狩獵採集的遠古時代很遠了,但是身上還殘留著野生食肉動物的天性,紅色對我們有天然的誘惑力

也就是說,紅色能給大腦帶來很大的刺激。所以當我們看見這個紅色小圓點時,在生物本能的驅動下會忍不住打開這個應用軟體

又比如設置「點贊」按鈕

回想一下,當你把自己的美照發到朋友圈,收到無數的點贊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很開心?

在舊石器時代,一個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得呆在部落里,如果不被認可不被需要,很有可能會被流放出去。

我們的祖先雖然從樹上下來,住進了房子,但是我們的大腦還保留著最原始的本能:渴望被欣賞,被關注,被需求……

時至今日,大腦最感興趣的還是生存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多巴胺」,它是一種由物種為了生存而產生的行為釋放出來的,比如狩獵、採集和關係的聯結

現在電子遊戲中的升級打怪就相當於遠古時代的狩獵,在網絡媒體收穫點贊或評論相當於採集和關係的聯結。

不管是打遊戲打贏了,還是發出去的帖子被點贊、評論了,大腦A10神經都會釋放多巴胺,這時你會產生很強烈的幸福感

可怕的是,這些獎勵是隨意性的,因為評論和點贊不可能固定時間出現,如果定力不足,就會不停地查看,每次查看你都會獲得不同的獎勵,上一次可能是一條新聞連結,下一次也許是一條精彩的視頻。

不知不覺中,這些應用軟體就偷走了我們寶貴的時間

研究數據顯示,大部分青少年每天查看手機150次

也就是說,每6分鐘就查看一次,一生當中至少花7年時間沉溺於手機。人生又有多少個7年呢?

科技公司就是這樣通過多巴胺這個秘密武器,製造短期的反饋迴路,讓我們越玩越上癮的

因為深知這些電子產品的利害,科技公司的高管們都禁止或者限制自家的孩子使用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嚴格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禁止侄子使用社交媒體。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規定孩子滿14歲之後才能擁有智慧型手機。

臉書負責用戶增長的前副總裁更加直白,「我禁止孩子使用這個垃圾(指社交媒體)。」

以前知道手機玩多了不太好,但是《螢幕時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這本書讓我真正認識到科技產品的誘惑力,原來它們可以這麼輕而易舉地侵占孩子的生活、改變孩子大腦的構造

朋友說孩子玩手機上癮,很難戒掉,看完這本書,我理解她的不容易。

看起來是家長和孩子跟一部手機作鬥爭,其實跟一個強勁的團隊作鬥爭,他們利用人類根深蒂固的需求和心理弱點,來瓦解我們的意志力,然後一點一點地吞噬我們的生命。

說來慚愧,有一段時間我也很痴迷刷短視頻,一有空就刷,甚至上廁所也捧著手機,導致孩子不時抱怨,「就知道刷手機!」。有時他會善意地提醒我,「媽媽,刷那麼多手機,眼睛寶寶會壞掉的。」

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天啊,我會帶壞孩子的!」痛定思痛,決定改掉這個老毛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90b5431467c68e5d0855ce93b7ee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