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公安:用「警察藍」守護「生態綠」

2023-11-23     光明要聞

原標題:寧夏銀川公安:用「警察藍」守護「生態綠」

今年10月27日,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作為守護銀川平原生態安全的重要力量,銀川市公安局深度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參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各項工作,探索轉變傳統的基層治理模式,用「警察藍」守護「生態綠」,持續擦亮「大美之城」平安底色,全力繪製綠色塞上新「楓」景。

專群結合、警民共治

今年10月7日凌晨3時,銀川靈武市梧桐樹轄區的一名網格員向派出所社區民警反映,有人趁著夜色將20餘卡車建築垃圾,傾倒在了梧桐樹鄉楊洪村一空閒的農用地。

民警立即行動,聯合當地綜合執法中隊,迅速查到了傾倒垃圾的「元兇」。在依法對其進行查處後,當事人承認其傾倒垃圾的事實。隨後,當事人將傾倒建築垃圾清理完畢,並恢復土地原貌,該案件正在進一步查處中。

「我們以警務工作融入生態保護為突破口,延伸工作任務、優化警務模式,逐步形成以警務站點為陣地、部門聯勤為依託、場景運用為手段、網格運行為支撐、群防群治為輔助的生態警務工作法。」靈武市公安局梧桐樹派出所所長楊學紅說。

如何在有限的警力範圍內,支撐高強度的生態警務工作?梧桐樹派出所聯合鄉鎮綜合執法部門辦理的這起案件,只是銀川市公安機關全面推行「林區警長+林長+網格員+志願者」聯動協作組織體系的一個縮影。

銀川市公安局全面推行「林長+生態警長」「河湖警長」工作機制,按照「策應林長、屬地管轄、分級設立、逐級負責」原則,各分縣局牽頭建立健全全市四級生態警長體系,在銀川河道加掛「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警長公示牌」及「河湖警長公示牌」311處,形成了黨政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共治的生態保護治理工作機制。目前,全市共有396名生態警長活躍在綠水青山間。

據了解,2023年以來,銀川市公安局積極打造「塞上楓橋」新警務,充分發揮群眾力量社會觸角廣、掌握信息早的優勢,有效利用群防群治力量和新媒體平台,營造全民參與支持打擊生態環境領域犯罪的濃厚氛圍。共開展普法宣傳教育179餘次,開展防溺水宣傳230餘次,微信推送宣傳信息721條,推送宣傳視頻21條,深入企業開展安全檢查221餘次。

聯合執法、無縫銜接

「今年6月份,分局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移送一起案件,案件中寧東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存在篡改自動監測數據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情況,經過聯合調查,確有此事。目前,分局已對該公司2名涉案人員實施取保候審,並將案件移送至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這起案件也被列為今年全區的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銀川市公安局環境和食品藥品安全保衛分局食品藥品安全保衛大隊大隊長王濤介紹說。

近年來,銀川市公安機關全面推進智慧警務建設,將智慧警務作為賦能生態警務、提升核心戰鬥力的「一號工程」。在深化黃河流域銀川段生態保護「河湖長+警長+N」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形成「5+2」一體化生態聯勤警務新機制,加強銀川市黃河流域跨區域、多部門生態保護執法聯動,與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等部門共同組建「生態110」聯勤執法辦公室。

此外,還與市場監管、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綜合執法監督等部門研究會商,制定出台《關於嚴格落實「兩法銜接」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強公安機關與檢察機關、行政執法機關的相互配合,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切實形成打擊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的工作合力。

重拳整治、強力推進

今年7月,靈武市公安局聯合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分局破獲首例破壞自然保護地案。據了解,犯罪嫌疑人楊某某,自2022年至2023年5月期間,多次使用機械開墾平整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內的草地,導致地上植被嚴重破壞、地表沙化,多年生原生植物無法自然恢復,涉嫌破壞自然保護地。本案犯罪嫌疑人楊某某在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內開墾草地,構成了破壞自然保護地罪,目前犯罪嫌疑人楊某某已被靈武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靈武公安局辦案民警馬祥告訴記者,民警結合靈武市白土崗鄉在2021年5月發現查處的一個非法煉油點,立刻將這個煉油點與傾倒油泥坑點聯繫起來,根據「煉油必倒油」的偵查思路,展開大量的外圍走訪及調查取證。在取證環節中,本案犯罪嫌疑人馬某也相繼到案,他交代了煉油的犯罪事實,但詢問到傾倒油泥的情況時,他拒不供述。但根據犯罪嫌疑人羅某供述其受馬某指使,從煉油點將產生的污水和垢裝進一輛水泥罐車上,選擇凌晨就近傾倒在白土崗鄉發現的這個油泥傾倒坑點內。

歷時六個月,「6.03」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案終獲偵破。目前該案已順利移送審查起訴,公安機關發現坑點後,已按照相關要求,對現場進行了生態恢復,並作了應急處置,將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

近年來,銀川市公安局以「崑崙行動」「黃河行動」「河湖溝道整治」系列專項行動為抓手,破獲公安部掛牌督辦的「6.03」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案件,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13人,轉移處置危險廢物90餘噸;辦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頒布以來全區首例傾倒固體廢物案,對沿黃涉案企業的10名法人及直接責任人予以行政拘留,有效震懾了沿黃企業隨意傾倒、堆放、丟棄、遺散工業固體廢物的違法行為。目前,開展聯合巡河執法檢查89次,偵破生態環境領域案件15起,其中刑事案件12起,行政案件3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0人。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文攀)

[ 責編:孫宗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a4dfadebb9d2c97d5828f6b22dc9e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