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娟:感憤時事,托古慰志——茅維雜劇新資料的發現與內容探究

2024-06-16     古代小說網

茅維對自己的雜劇創作非常自信,曾自比湯顯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曰:「嘗以所作雜劇屬余序,已而語人曰:『虞山輕我。近舍湯臨川,而遠引關漢卿、馬東籬,是不欲以我代臨川也。』」[1]丁集下,636

《列朝詩集小傳》

茅維的這種自信自比,一是源於他突出的創作才情,曾永義在《明雜劇概論》中就認為其曲文「能隨劇情而或閒談雋逸、或清麗嫵媚、或雄肆樸素」[2]488,二是其雜劇重在「寫心」,主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志趣,孫書磊即精闢地指出茅維的「獨特經歷決定了凌霞閣雜劇獨特的思想內涵」[3]31;筆者亦有長文揭示茅維雜劇的自傳性和時事性,認為其雜劇「是自我寫照與客觀現實的投影」[4]170。

學界目前所討論的茅維雜劇僅8個[1],且無任何序跋資料。筆者最近發現3篇有關其雜劇創作的新資料,即《凌霞閣新著總引》《已矣乎戊寅秋孟跋<沒奈何><賀聲鍾>諸劇》《凌霞閣內外編詞評引》,這不僅可使其雜劇創作數量由原先的8個增加到21個,而且可以探知其中10劇的基本內容,以及茅維雜劇創作意圖。

這個發現的更重要意義在於,一方面使茅維雜劇創作數量躍居明代戲曲家前列,並進一步彰顯了其雜劇托古慰志、自抒其境的「寫心」特點;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其劇作重視才情的整體風格,從而也就更能理其自比湯顯祖的自信。

一、茅維《茅潔溪集》中兩篇新資料

一是《凌霞閣新著總引》。

據此引,可知茅維《凌霞閣內外編》乃感憤時事而作,包含劇本15個,創作完成時間是崇禎丙子(1637)。

該文涉及茅維雜劇創作諸多信息,但因《茅潔溪集》不易得見[2],故一直未被學界關注。先移錄如下:

茅維《凌霞閣小品》

山民隱居放言,感近事而益激烈,擬獻《丹扆六箴》;未已也,而撰《轅下商歌》三卷;猶未已也,而演《凌霞閣內外編》十五劇。噫嘻!心良苦矣,而著述之路亦窮矣。顧天下士大夫,必真讀書空千古者,方可讀此;必真念切憂時一飯不忘吾君者,方可讀此;又必真性植忠義,思與龍逢、比干游地下者,方可讀此。

倘讀者繩我曰「國無道,其嘿足以容」,則予真風雅罪人,無所逃死;或進而命之曰「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則是三編終不可廢,姑以《六箴》為經,《商歌》及十五劇為緯,而深繹其旨,於天下大計亦思過半矣。予豈好言哉!亦不得已焉而已矣。時崇禎丙子夏季潔溪茅僧曇書。[5]

據此文可知,茅維創作有《凌霞閣新著》,它包括《丹扆六箴》《轅下商歌》《凌霞閣內外編》3種書,其中《凌霞閣內外編》是其雜劇集,文中兩次提及它包含劇本15個,「演《凌霞閣內外編》十五劇」、「《商歌》及十五劇為緯」。而據落款則可知,這15個雜劇在崇禎丙子夏已經創作完成。

茅維《轅下商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b52d29d49fbec6750b44be5a63570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