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偉:《紅樓夢靖藏本辨偽》

2024-07-24     古代小說網

《紅樓夢靖藏本辨偽》,高樹偉著,中華書局2024年6月。

內容簡介

在近六十年中已產生了巨大影響,且仍在左右認識慣性的靖藏本,現在突然要讓大家完全拋棄,又談何容易呢?除了情感、心理上難以接受外,每位學者所受的學術訓練、研究問題的方法也都有差異,異說紛紜乃至談《紅》色變是這個研究領域的常態。之所以造成今天這種局面,與這本書要揭示的靖藏本作偽案有莫大關係。我認為,偽靖藏本的出現,完全改變了1964年以後研究《紅樓夢》核心問題的路徑。

寫作本書的目的,意在證明靖藏本出於當代人的蓄意偽造,並揭示其作偽的來龍去脈及產生的影響,以還原這段詭譎、荒誕的紅學史,凈化紅學研究的文獻環境。

目 錄

自序

凡例

第一章 《紅樓夢》靖藏本述略

一、《紅樓夢》靖藏本的「問世」與消失

二、靖藏本「發現者」毛國瑤及其家世

三、靖藏本批語出現前後的學術背景

四、小結

第二章 《紅樓夢》靖藏本辨偽

一、靖藏本批語承襲《脂硯齋紅樓夢輯評》四例

二、靖藏本批語作偽所據材料、方式及目的

三、靖藏本批語的其他問題

四、靖藏本辨偽答客問

五、小結

第三章 脂硯齋與畸笏叟關係考

一、回顧對脂畸關係的認識歷程

二、重論脂硯齋、畸笏叟一人說

三、脂硯齋「余批重出」考釋

四、關於脂畸關係答客問

五、小結

第四章 靖藏本證偽後的《紅樓夢》版本研究

一、甲戌本遞藏源流補考

二、甲戌本的版本形態及脂硯齋整理批語的過程

三、甲戌本的獨出異文與小說文本的情理

四、甲戌本、庚辰本重出批語校理

五、小結

第五章 裕瑞《棗窗閒筆》研究

一、裕瑞《棗窗閒筆》的鈐印與遞藏

二、《棗窗閒筆》為裕瑞稿本

三、《棗窗閒筆》史源考

四、裕瑞對《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認識

五、小結

第六章 脂硯齋身份蠡測

一、回溯脂硯齋研究的歷程

二、脂硯齋不是曹竹磵(澗)

三、曹頫生平考略

四、脂硯齋身份蠡測

五、小結

附錄一 毛國瑤輯靖藏本《紅樓夢》批語校勘記

附錄二 《紅樓夢》靖藏本辨偽論文目錄(1976—2022)

參考文獻

後記

《靖本資料》

圖表目次

圖表1.1 1964年3月14日俞平伯首次致毛國瑤函

圖表1.2 1965年1月9日俞平伯致毛國瑤函

圖表1.3 1964年上半年俞平伯、毛國瑤通信大事表

圖表1.4靖氏租住舊宅所在街道、明遠里舊址與靖家營

圖表1.5毛輯靖藏本批語位置分布表

圖表1.6毛國瑤以筆記本輯抄150條靖藏本批語示例

圖表1.7毛北屏的碩士畢業論文《中國的中學教育》(1925.6.15)內頁書影

圖表1.8巴特勒大學校友季刊(The Butler Alumnal Quarterly)中的毛北屏

圖表1.9 1930年冬洗馬塘毛氏家族貴陽合影

圖表1.10毛北屏生平履歷簡表

圖表1.11「南京號」遊輪旅美外國乘客名單中的毛北屏登記信息

圖表1.12靖藏本的收藏者與發現者合影

圖表1.13毛國瑤、毛北屏履歷對照簡表

圖表1.14 1975年毛國瑤致周汝昌函與重新謄抄的靖藏本批語

圖表1.15毛輯靖藏本批語歷次刊布與影響

圖表1.16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兩部庚辰本曬藍本書影

圖表1.17 1950-1964年中國大陸出版的重要紅學著作

圖表1.18俞平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版次印次簡表

圖表1.19石昕生舊藏靖藏本相關資料

圖表1.20 1979年11月20日毛國瑤致石昕生函

圖表1.21 1980年1月18日毛國瑤致石昕生

圖表1.22 2003年石昕生致李同生函二通(筆者收藏)

圖表1.23《石頭記》各抄本現藏處、首印時間及出版社

圖表2.1毛輯靖藏本批語第14.68.116條承襲《脂硯齋紅樓夢輯評》脫文例、誤字例

圖表2.2毛輯靖藏本批語第34條通過《輯評》承襲周錄甲副本特殊文本源流圖

圖表2.3毛輯靖藏本批語第50、69、70條承襲《輯評》錯簡例

圖表2.4毛輯靖藏本批語文本源流圖

圖表2.5毛輯靖藏本批語承襲《輯評》脫文、誤字、錯簡、理校四例簡表

圖表2.6庚寅本特殊標記及承襲《輯評》訛誤、錯簡例

圖表2.7李同生《「靖批」與「殘頁」一一為曹雪芹卒年論戰特製的偽證》未刊稿書影(節選)

圖表2.8毛輯靖藏本批語曹寅《題楝亭夜話圖》貼條相關異文對比表

圖表2.9毛輯靖藏本批語貼條文字與《題楝亭夜話圖》文本來源二例

圖表2.10甲戌本第一回眉批與「夕葵書屋」殘葉對照圖

圖表2.11 1964年毛國瑤寄「夕葵書屋」殘葉給俞平伯的時間線索表

圖表2.12脂硯齋(畸笏叟)閱評《紅樓夢》重要年份與靖藏本批語獨出系年對應表

圖表2.13脂硯齋(畸笏叟)閱評《紅樓夢》時間一覽表

圖表2.14毛俞通信涉「榮玉」異文時間表

圖表2.15毛輯靖藏本批語第83條的文本來源說明圖

圖表2.16南京市文管會購買《庾子山集》支出傳票

圖表2.17毛國瑤抄錄的靖藏本批語獨出署年

圖表3.1周汝昌《紅樓夢板本異聞記實》抄件(節選)

圖表3.2學界對脂畸關係的認識歷程說明圖

圖表3.3己卯本、庚辰本每十回前的「定本」字樣

圖表3.4《石頭記》己卯本、庚辰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對比表

圖表3.5脂畸關係與鳳姐點戲批語的解讀

圖表3.6脂硯齋、畸笏叟為一人的四對呼應批語

圖表3.7庚辰本第十二至二十八回中的畸笏(畸笏叟、畸笏老人)署名

圖表3.8甲戌本中以朱圈(〇)銜接的批語

圖表3.9《石頭記》抄本涉「諸公」正文、批語對應表

圖表4.1甲戌本外貌與首葉鈐印

圖表4.2胡星垣住址「馬霍路德福里三百九十號」相關信息

圖表4.3馬書奎跋《石鼓文》拓本所鈐「木瓜山房」「古張難堡耕者」印

圖表4.4《近代名人尺牘》收錄的有關劉位坦的兩封信

圖表4.5劉銓福在甲戌本中的題跋、印記

圖表4.6《馬氏族譜》中的馬書奎、馬鐏、馬鑄小傳

圖表4.7無畏庵主《許楊聯歡宴中之談片》(載《申報》1928.3.18)

圖表4.8己卯庚辰本與甲戌本重出且署名的雙行夾批對應表

圖表4.9甲戌本第十六回側批與庚辰本署名脂研/脂硯齋重出的雙行夾批對應表

圖表4.10甲戌本凡例與庚辰本卷首文字對勘圖

圖表4.11脂硯齋批點整理《石頭記》的時間線索圖

圖表5.1國家圖書館藏裕瑞稿本《棗窗閒筆》首、末頁

圖表5.2裕瑞跋《遂初堂未定稿》與「淒香軒」印

圖表5.3裕壽不同年齡段照片

圖表5.4青雲齋書店沿革與《棗窗閒筆》遞藏說明表

圖表5.5裕壽世系圖

圖表5.6北京大學古籍館藏《裕憽霆藏書目錄》書影

圖表5.7裕瑞《棗窗閒筆》《萋香軒文稿》等筆跡比較表

圖表5.8《棗窗閒筆》所記甲戌本批語示例

圖表6.1幾種清代文獻中的「曹竹磵(澗)」

圖表6.2曹曰瑚書法:跋明拓本《蘭亭序》(局部)

圖表6.3《國朝耆獻類征初編》《續漢口叢談》所記曹寅幼子

圖表6.4曹寅子侄生年表

圖表6.5《楝亭集》涉及曹寅子侄早年情況簡表

圖表6.6康熙五十四年以後相關檔案中記曹𫖯情況簡表

圖表6.7《石頭記》中涉家世生平的批語圖表6.8與批語「樹倒猢猻散」相關的幾種宋元清文獻

附錄目次

1.1「靖國公」小考

1.2靖藏本獨出批語輯錄

1.3訪「三生」記

2.1「庚寅本」辨偽補證

2.2「夕葵書屋《石頭記》」殘葉辨偽

3.1周汝昌與靖藏本

3.2胡適、趙岡通信論脂畸關係

3.3脂硯齋、畸笏叟對紅玉的批點

3.4再駁脂畸二人說

4.1甲戌本「阿癐癐」印小考

4.2無畏庵主記胡適談甲戌本

4.3靖藏本真偽、脂畸關係與《紅樓夢》版本研究

4.4甲戌本、庚辰本的重出且異批語對照

5.1讀煥明《遂初堂未定稿》記

5.2英浩《長白藝文志》版本考

5.3裕壽小考

5.4《裕憽霆藏書目錄》是一部什麼書?

5.5「夢曦主人」小考

6.1曹曰瑚補考

6.2脂硯何人與芹系誰子

凡 例

1.本書各章穿插有20篇灰底附錄,內容主要為輯錄專題文獻、對學術界最新研究的回應以及田野調查走訪筆記等。

2.本書有近百幅圖表,在文字敘述之外,以圖像或表格更為直觀地展示相對複雜的文獻內容及論證過程。

3.書末有兩個總的附錄:一是三次公開發表的毛輯靖藏本《紅樓夢》批語校勘記,以呈現三次發表與筆記本的文本差異;二是自1976年至今公開發表的《紅樓夢》靖藏本辨偽論文目錄,以便通覽靖藏本辨偽歷程。

4.本書所涉人物年齡均以中國傳統虛歲計,出生當年即計為一歲。

5.涉及滿文轉寫,均以穆林德夫(Paul Georgvon Möllendorff)轉譯法以斜體Times New Roman標出。

6.引文出處的注釋一般僅標註作者、書名/文章名、冊(卷)數、頁碼,反覆引用的文本,僅首次引用時出注。書末附參考文獻及附錄二《紅樓夢》靖藏本辨偽論文目錄,以便回溯、核對。附錄二與參考文獻重複的條目,參考文獻中不再出列。

7.為便研究、核對,本文引用古文獻,除涉及特殊問題、特殊版本,多據常見影印叢書(如「四庫」系列)。

8.為比較、分析版本用字,記錄論證過程,本稿所引《紅樓夢》及相關文獻,皆據其版本原文,個別屬錯字、別字者,或意義相同而文字略異者一仍其舊,不做修改,也不統一。

自 序

原是要出版一本研究《紅樓夢》的論文集,以回顧我自己過去十年間閱讀、研究《紅樓夢》的經歷,算作一個階段的總結。可是,因去年校勘《紅樓夢》諸版本,逐字審視毛國瑤輯抄的150條靖藏本批語,突然發現其出偽作的一系列重要證據。這使我不得不從原來的計劃中跳出來,從推開《紅樓夢》靖藏本辨偽大門的那一刻起,繼續追溯時間往回走,一直退回俞平伯收到毛國瑤第一封信的1964年3月,審視、分辨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紅學世界。

俞平伯致毛國瑤信札

在近六十年中已產生了巨大影響,且仍在左右認識慣性的靖藏本,現在突然要讓大家完全拋棄,又談何容易呢?除了情感、心理上難以接受外,每位學者所受的學術訓練、研究問題的方法也都有差異,異說紛紜乃至談《紅》色變是這個研究領域的常態。之所以造成今天這種局面,與這本書要揭示的靖藏本作偽案有莫大關係。

我認為,偽靖藏本的出現,完全改變了1964年以後研究《紅樓夢》核心問題的路徑。寫作本書的目的,意在證明靖藏本出於蓄意偽造,並揭示其作偽的來龍去脈及產生的影響,以還原這段詭謫、荒誕的紅學史,凈化紅學研究的文獻環境。

起初,我並沒有預料靖藏本批語竟如此深入人心。這種深入人心,不單是以《紅樓夢》研究為業的眾多學者信以為真,即便看到靖藏本批語與俞平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諸版次文本關聯的研究者,意識到靖藏本出於偽作,也不能完全逃離毛國瑤輯靖藏本批語的影響。

這段研究經歷也使我從最初由發現辨偽證據時的興奮,逐漸轉為對《紅樓夢》研究的憂慮。這些紛繁微妙的感受,使我在做相關研究、撰寫成文時,特別注意呈現具體環境、文本細節,還有那些置身其中的學者在特殊遭際下的感受。

由靖藏本辨偽到重審脂畸關係,再到重新審辨《紅樓夢》的早期抄本,進而排比材料,對脂硯齋的可能身份展開討論——這是在靖藏本辨偽以後自然串聯起來的,本書的六章就是這個邏輯貫穿其中。

確定這本書的內在邏輯後,基於已有六章的研究,在原來的計劃里還要補寫「論整理《紅樓夢》底本與校本的選擇」一章。這是因為,在靖藏本證偽、考實脂畸一人後,我對甲戌本、己卯本與庚辰本的版本性質的認識產生了變化,這在本書第四章有所表露。對《紅樓夢》現存諸版本的新認識,自然影響到對如何整理《紅樓夢》這部小說的理解。由於材料準備不夠周密完備,目下也不允許我在這一議題上用足夠的時間去完成這些討論。權衡之下,只好暫將這部分擱置,待將來從容時補入。

《紅樓夢辨》初版本

修改這部書稿過程中,我再次回顧了新紅學這一百年的學術史,其中竟有一多半的時間受到偽靖藏本的影響。胡適、顧頡剛、俞平伯三人持續通信討論《紅樓夢》,擴充材料,精細認識,三人基於《紅樓夢》版本與作者的討論,促成了兩部研紅名著的出版:胡、顧二人成就了以探尋小說作者及家世為核心的《紅樓夢考證》,俞、顧二人成就了以探研小說文本及創作思想為核心的《紅樓夢辨》。

新紅學就這樣誕生、發展,日漸壯大。在這一百年中,紅學研究因非學術因素的影響,出現過一些特殊狀況,讓原本躋身三大顯學的紅學元氣大傷。靖藏本作偽案,恐怕是新紅學一百年中性質最為惡劣的烏龍事件。

通過研究《紅樓夢》,折射出的人的認知局限,顧頡剛早在給俞平伯《紅樓夢辨》作的序里就感慨過:「《紅樓夢》的本身不過傳播了一百六十餘年,而紅學的成立卻已有了一百年,在這一百年之中,他們已經鬧得不成樣子,險些兒把它的真面目塗得看不出了。」

如今,距《紅樓夢考證》的發表又過去了一百年,顧先生當年的隱憂仍然存在,且較那時並不見有多少減弱的跡象。且顧先生所擔心的問題早在其生前就出現了,只是那些生於特殊年代、被命運捉弄的奇怪的人,幻化了面目,隱在他的好友俞平伯身後,借了俞先生的影響,仍行走在世間。

偽靖藏本批語出現以後,俞平伯還有沒有再與顧頡剛交換過意見,顧先生的意見如何,也已無從知曉。

不過,幸而科學的研究方法一直立在那裡,沿著它自己的路徑疊代,並日臻完善。尤其是,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文獻資料,以及處理文獻以幫助延展認知的工具,都遠超此前任何一個時代。

儘管時間的洪流從未停止過對歷史真相的沖刷,但文獻研究、整理工作也愈加科學、規範,有關《紅樓夢》的基本事實也愈加清晰,不致再被塗得面目全非。

《清代詩文集彙編》

近數十年中,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國內外典藏機構陸續將所藏古籍、檔案等文獻掃描公布,像《清代詩文集彙編》《清代詩文集珍本叢刊》《中國地方志集成補編》《四庫提要著錄叢書》等大套影印叢書的出版、數字化,使散落各圖書館、博物館的古書秘本得以公開。

幾乎與此同時,Google Books圖書掃描計劃受挫,退出中國。國內的情形則相反,史超創辦超星公司,接續了Google Books的計劃。如今,已如他當年的發願,「為網絡時代打造文化中心」,已完成掃描五六百萬種圖書,且仍在不斷擴充,使得只要在有網絡的地方,隨時可以打開電腦進入研究世界。

近些年,各收藏單位也公布了大量專題文獻,以家譜而言,據粗略估計,已有數十萬冊被數字化公開。這樣大宗的專題文獻公布,在以往的研究環境中是難以想像的。我想,隨著這批家譜資源的公開與應用,它甚至會像殷墟甲骨、敦煌卷子、西北簡牘、內閣大庫檔案等大發現一樣,成為可以預期的研究熱點,至少可以滲透至古代文史哲研究的方方面面,有很大機會補充、修正,乃至重塑一些領域的研究格局。

我很有幸,在這十年的摸爬滾打中,逐漸積累了一些奇特的經驗,通過一些特殊的渠道,預先啟用這批尚待開掘的文獻寶藏。

《數字人文與古代文學研究》,孫超主編,上海三聯書店2023年8月版。

近些年,人文學科與計算機等學科交叉,在「數字人文」的大潮下,古典文獻研究也隨之煥發生機。目前,不單是可檢索的文本呈爆炸式增長趨勢,且更多便捷的研究工具開始陸續走到研究者面前。

研究環境的變化及研究工具的疊代更新,既拓寬了研究者的視野,也提高了研究者處理文獻資料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講,新時代的工具對文科研究是一種革命性的更新。

因此,我不得不重新回到本科階段有機會學習但尚未修完的Python等課程,嘗試運用文本挖掘、深度學習等技術輔助對要研究的文獻做預處理,以重審古代文獻研究中的問題。各類工具的使用已滲透至研究的日常,某些時候,已分不清是從哪裡出發、藉助什麼工具才觸碰到的這些關鍵問題。

十年前,我對《紅樓夢》的研究生髮興趣,多賴胡文彬先生的鼓勵,發表了第一篇研究《紅樓夢》的論文,就是現在重新修改後收入本書的考證曹竹倘(澗)的部分。如今看來,這完全是在沒有接受過正規文史研究訓練的情況下,憑藉粗糲的問題感知,由問題牽引,藉助簡陋的全文檢索工具,生硬寫成的一篇論文。

但該文於我而言卻十分重要,與本書要討論的脂硯齋同樣有密切關係,對我近十年所做的研究,影響也很大。在此要略展開說明的是,當時我發表的第一篇論文,已稍稍觸及本書要研究的問題——脂硯何人。

周汝昌提出脂硯齋、畸笏叟為同一人,且將其考證為曹雪芹的妻子,即小說中史湘雲的原型。之後,吳世昌雖接受脂畸一人說,但並不認同「脂硯湘雲說」。他據裕瑞《棗窗閒筆》中「本本有其叔脂研齋之批語」,提出脂硯齋為曹雪芹之叔,且據曹寅《楝亭集》中屢次提及的「竹磵/澗侄」,結合曹家的取名習慣,以「考槃在澗,碩人之寬」(《詩經•考槃》),認為脂硯齋名曹碩,號竹澗。

《棗窗閒筆》

當時我讀吳先生的書,知道這一觀點後,產生的問題是,《楝亭集》里的這個曹竹澗到底是誰,是不是真如吳先生考證的那樣,歷史上真的有一位叫「曹碩」的人?那段時間這些問題一直縈繞腦海。

那時我還在煙台讀書,學校的圖書館資料環境不大好,當時《清代詩文集彙編》剛剛出版,圖書館自然沒有購買。現實世界的簡陋,逼我不得不去網際網路繼續尋找感興趣的材料和信息。

也正是那時候,我偶然在超星視頻里看到黃一農教授有關「e考據與文史研究」講演,對文史研究資料環境的變化,稍稍有所感知。那時,大型的文史資料庫並不像現在這麼多,中國基本古籍庫尚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一般高校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工具之於文史研究的重要性。《文淵閣四庫全書》光碟版、「雕龍」資料庫、漢籍全文檢索系統,雖不完善,但已讓我沉迷其中。

考訂曹竹澗生平事跡的工作,主要是依靠當時「古籍在線」(http://www.gujionline.com/)完成的,通過提取「竹澗/磵」「曹竹澗/倘」等關鍵詞,在清人別集(主要是查嗣庭、吳貫勉、徐用錫等人的集子)及方誌中疊代檢索,其材料陸續浮出水面。

曹寅《楝亭集》提到的「竹磵/澗」,即曹曰瑚,字仲經,浙江嘉興人。此人善填詞,酷嗜金石書法,並非曹荃(宣)之子,更不是脂硯齋。曹寅之所以稱其為侄,僅是同姓聯宗而已。因此,吳世昌將曹竹澗考訂為歷史上並不存在的曹碩,其實是一次錯誤的考證。

《楝亭集校注》

正是這次奇特的研究經歷,誤打誤撞觸碰到重要問題的開關,使我在二十歲左右,對文史研究產生了朦朧的好奇,也知道了問題之所以產生,與可能的解決路徑,是可以像考證曹竹澗這樣一個過程的。

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文史研究的興趣和信心。這次「笨重」靈感的偶然光顧,使我在那以後的十年里,不止一次這樣觸碰過文史研究中一些重要問題的開關。在閱讀、研究《紅樓夢》上,更是如此。

此書出版前,已承諸多師友賜教,對書中涉及的問題當然還有不同的意見。我反覆琢磨,歸根到底,原因還是對相同文本的不同理解。工具、方法紛繁,但是否真正讀懂文本,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通往無限接近小說及批語文本的路上,因方法、訓練的不同,研究者各自進入了不同的文本世界。這充分體現在對脂畸一人說四對批語及「甲午八日淚筆」的不同解讀上。

行文及此,我再次想起,1951年9月7日胡適在《答臧啟芳書》中,曾談及他與蔡元培論爭時的體會:「方法不同,訓練不同,討論是無益的。我在當年,就感覺蔡孑民先生的雅量,終不肯完全拋棄他的索隱式的紅學。現在我也快滿六十歲了,更知道人們的成見是不容易消除的。」

在此,我必須要再重申對《紅樓夢》靖藏本辨偽的核心方法與證據,是經由校勘,確認毛國瑤輯靖藏本150條批語中有不少文本承襲了俞平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文本之訛誤,而《輯評》致誤之由,是因當時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抄本的特殊流傳路徑。

《脂硯齋紅樓夢輯評》

在周汝昌、陶洙、俞平伯三人經手轉錄抄寫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特殊的文本變異,而這些變異的文本卻密集出現在毛國瑤輯抄的靖藏本批語中。以上用於證靖藏本之偽的文本「連結性訛誤」,德國學者保羅•馬斯已有過精彩的總結:

如果兩個本子(B和C)相對於第三個本子(A)有一個共同訛誤,而B和C彼此獨立地形成這個訛誤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據此我們可以證明B和C相對於A是在一起的。這類訛誤可以稱為「連結性訛誤」(errores coniunctivi)。

他對此又進一步解釋:

之所以說「可能性幾乎為零」,是因為在理論上我們不能絕對排除幾個本子彼此獨立地形成同樣訛誤的可能性。B本、C本各自或共同在文本中的其他地方出現相同或相似訛誤的幾率越小,兩者屬於一系的幾率則越大。

明晰了這一點,對毛輯靖藏本批語是怎樣一回事,就不難理解了。

還要強調的是,脂畸關係與偽靖藏本是存在緊密關係的,我也曾嘗試用儘量精簡的語言去描述這種關係:偽靖藏本與脂畸關係原本是兩個問題,而蓄意偽造靖藏本的主要目的之一,即是要證成脂畸二人。

將偽靖藏本完全剔除以後,重審脂畸關係的研究,自然應該退回1964年尋求別的證據。近六十年的紅學研究受偽靖藏本影響太大,以至於沒有多少成果認識到這一問題。

靖藏本使研究者在脂畸關係這一問題上產生了慣性認識,返回頭追溯學術史,細審脂畸一人說時,再次確認,當時研究者給出的證據是堅實的,執二人說者沒有直面一人說的證據,更沒有提出可以支撐二人說的證據,所謂的脂畸二人說,只是基於對批語模糊感知下未經證實的猜想。

《文教資料簡報》1974年8、9月號

如今,持二人說的學者,也就要再去尋找別的證據,重新替1964年還沒有立起來的二人說尋找證據。那麼,現在找到了嗎?儘管又做了一些努力,我認為還是沒有找到。關於脂畸關係,最終還是要退至周汝昌的《真本〈石頭記〉之脂硯齋評》。這次學術研究的迴環演進讓我著實詫異,經由對文獻真偽、文本涵義的不同判斷固化的成見,短時間內並不容易消除。

知曉靖藏本的蓄意偽造後,並不意味著還能準確認識脂畸關係。我並不否認,靖藏本作偽目的與脂畸關係原本是兩個問題,即便是剝離了偽靖藏本,部分研究者仍認為脂硯齋與畸笏叟是兩個人。

我也曾仔細思考過造成這種認識差異的緣由,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紅樓夢》研究的紛繁複雜,過於強調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的過錄性質,對抄本外在的文獻形態及內在的文本理路缺乏細緻的綜合研究。

二是認知慣性,偽靖藏本在近六十年中大行其道,說改變了《紅樓夢》研究的基本面貌也不為過,尤其是在脂畸關係上,深陷其中,很難在認識上完全擺脫其影響。

三是,批語文本的模糊性與對批語文本的感知。文本何以產生、流轉、變化,至關重要。文獻學動用版本、目錄、校勘三學,綜合文字、音韻、訓詁,其最終目的是要貼近理解文本,心知其意。

《紅樓夢版本論叢》所載《脂靖本〈紅樓夢〉批語》

考察靖藏本正文及批語文本,應盡力回到文本產生的具體環境,在空間上審視四圍,瞻顧前後左右,時間上既要注重觀察小時段內的文本關聯,又要適當跳出來,把握其與學術脈絡之間的聯繫。

對學術史做細緻梳理,能使我們看清問題的研究真正處於什麼階段,走錯、走歪的路,應該退至哪裡。文獻真偽研究,在學術演進路徑上能夠產生大的轉向。

我也堅信,靖藏本辨偽具備重大學術問題的特質。因靖藏本辨偽而重審脂畸關係,進而扭轉對甲戌本、庚辰本的版本性質及關係的認知,進而影響成書研究,以至整理《紅樓夢》底本、校本的擇定。

靖藏本辨偽是處於《紅樓夢》研究核心線索較為上游的一個關鍵問題,因此,它會影響《紅樓夢》絕大多數問題的研究路徑。

這本書涉及的發現與思考,曾使我整日沉於故紙,重新在時間的深海中打撈起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這次重新董理書稿,查考資料,又再次同他們千般悲喜,讓我幾乎忘記匆匆流逝的時間。現在書稿基本整理齊備,從故事裡走出來,一切又歸於幻渺。

感謝業師劉玉才先生的鼓勵、支持,使我在課業之餘,能夠自由探索,運用古典文獻研究方法,反思紅學的關節問題。

感謝中國國家圖書館於鵬先生,讀他的論文,向他請教相關問題,不斷交換意見,才有了寫作這部書的動力。

本書的寫作,得到台灣清華大學歷史所黃一農教授、清華大學圖書館王媛研究員、台灣大學劉廣定教授、北京語言大學段江麗教授、北京曹雪芹學會位靈芝秘書長的幫助,得到了復旦大學陳維昭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苗懷明教授,以及任曉輝、宋希於、顧斌、曹震、張昊蘇、詹健、任世權、程誠、劉雲虎、張桂琴、劉曉江等先生的支持,他們或協助調查提供資料,或糾正我的錯誤。

《江蘇紅學論文選》所刊毛國瑤輯錄《脂靖本〈紅樓夢〉批語》

尤其感謝李同生、嚴中、周倫玲、王長才、俞潤生、李培良諸先生的幫助,有些稀見的材料,沒有他們慷慨見示,我無法展開本書的研究。

北京大學中文系李鵬飛教授對此項研究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問難。

中華書局許旭虹主任,編輯劉楠、許慶江協助校核全書,匡正訛謬。

所用材料,得到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台灣胡適紀念館等館藏單位的支持。

部分習作曾蒙《文史》《中國文化研究》《紅樓夢學刊》《曹雪芹研究》等刊物青睞,予以發表。

感謝北京大學大成國學基金對此項研究的支持,本書出版得到北京大學曹雪芹美學藝術研究中心、北京曹雪芹學會的資助,在此一併致謝。

這本小書出版後,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可能要暫時告別《紅樓夢》研究了,但仍對未來的紅學研究充滿期待。想著未來我在某個時空再次與《紅樓夢》研究相逢,紅學又可以找回原本屬於它的丰神。學力所限,疏漏難免,敬祈海內博雅賜正。序寫得有點長了,也可以算作本書的導言。

2021年4月26日草於燕園

2022年7月修改於廣州

8月改定於硯山

《紅樓夢研究資料分類索引》(1630—2009)

作者簡介

高樹偉,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中文系博雅博士後。研究興趣涉及中國古典文獻學、明清史、數字人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705d6214d3604bacf5924b79c8d59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