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護膚慘案
我之前不是跟你們說,最近在看護膚歷史嘛。
1977年日本流行一種「黑皮病」。
得這種病的人臉上有大量色素沉著,呈現大塊的黑色,其中還有一些白色小斑點,特別的恐怖。
緊接著,這種黑皮病的患者就把護膚品公司告到了法庭上。
因為他們堅持認為:就是因為用了這家公司的護膚品才會變成這樣。
這個案子雙方膠著了很久很久,都沒有結果。
最後呢,護膚品公司決定賠錢。
不是因為他們認輸了,而是他們發現,如果這個案子長期不結案,會嚴重影響自己的銷售額。
所以他們就主動賠錢,以此了結了這案子。
我看到這就很疑惑,為什麼這些女性會得黑皮病?
查了資料才知道:
一些化學專家、成分專家分析,可能是以下原因:
一、在臉上堆的成分過多。
臉上天天今天抹這個「醇」,明天抹這個「酸」,皮膚其實是無法吸收的。
皮膚的存在,其實不是為了吸收任何護膚品,它就是一道屏障,用於阻攔外界的有害物質。
要想做到吸收、滲透的時候不傷害皮膚,這是很難很難的。
二、就是當時的護膚品裡面有太多太多的有害成分了。
那個時候特別流行在護膚品裡面加合成物,有很多是從石化企業中提取的這個油那個脂的。
用它們上臉之後,自然造成了嚴重的結果。
我真的要提醒大家,現代護膚的歷史,並不長。
上臉的東西其實沒有咱們想得那麼可靠,一定要謹慎選擇。
千萬不要在臉上堆成分,不要成為所謂的「成分黨」。
因為成分會吸收,和成分被吸收並且不傷害皮膚是兩回事兒。
所以有一種護膚品我是絕對不會買的,就它來自一個特別小的,沒有任何科研背景的公司。
只是把成分添加在它的配料表上,根本無法告訴我你背後的技術是什麼。
同時呢,它的發展又比較短。
人只有一張臉,要是我們對它那麼重視,卻輕易地拿它去挑戰一些所謂的新鮮事物,最終的苦果就只能我們自己去承擔。
02 認知之外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羊群效應」。
就是俗稱「隨大流」。
比如有個人突然邊跑邊喊:「前面出什麼事了?」
很多人也會不由自主地跟過去看。
結果其實無事發生。
這個故事裡,除了第一個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
但人們都有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導致的盲從,就是「羊群效應」。
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者遭到失敗。
美國的「黑色星期二」就是個鮮明的例子。
簡單來說,起因就是「炒房熱」之後,房產經濟泡沫,導致股盤大跌。
國家出手干預,也無濟於事,股市在經過曇花一現的上揚後,就開始了噩夢般的暴跌。
無數股民傾家蕩產。
這段歷史也被稱為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甚至間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這讓我想起股神巴菲特。
他在選擇企業投資時有一套鐵律,那就是:
永遠在自己熟悉的行業中選擇投資對象,對於自己不熟悉的行業,看起來再有收益的企業也絕不投資。
為什麼呢?
因為他深諳這個道理:
人永遠無法賺到,超出認知之外的錢。
想像一下,你面前有個牙牙學語的孩子。
他身前擺著一些閃閃的玻璃珠,和一些比玻璃珠價值更多灰撲撲的紙幣。
孩子一般都會選擇看起來更漂亮的玻璃珠。
為什麼呢?
因為他不知道那些紙幣的價值,比玻璃珠更大。
在他的眼中,漂亮的玻璃珠更能吸引他的注意。
放在成年人的世界也是如此,那堆「紙幣」,就是你認知之外的東西。
以我們現在的認知範圍,大機率都會選擇那個漂亮的「玻璃珠」。
說起來殘酷,但現實如此,就像電影《教父》的那句台詞:
「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註定是不一樣的命運。」
有些人不懂護膚,盲目跟風,結果出現了「黑皮病」這樣的慘狀;
也有人沒有做好準備,就貿然投資,最後傾家蕩產。
我們其實非常幸運,出生在這個「認知大爆發」的時代。
任何知識,都有機會獲取,任何想學習的東西,都有機會學習。
我們在提高認知的方面,擁有無限可能。
雖然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但我們可以手握底牌,提高自己,擴大自己的「認知圈」。
終有一天,認知之外,也能觸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