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哪些電影一定要趁年輕看,我會選這幾部。
01
《肖申克的救贖》
豆瓣評分9.7
「有些鳥註定不會被關在籠里,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從銀行家到被冤入獄的階下囚,人生也從一片光明到暗無天日。
安迪在監獄裡經歷過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排擠、凌辱、暴力、虐待、同性戀……
獄友和他說:在監獄裡,希望毫無用處,只會讓人發瘋。
但恰恰是他口中毫無用處的「希望」,支撐著安迪在這人間煉獄活了下去。
他先是學會了「生存」。
吃下有蟲子的土豆泥,只為果腹。
反抗同性戀暴徒的騷擾,幾次難以逃脫,也絲毫不放棄。
用自己的知識,取得典獄長信任,獲得了單人牢房。
然後,他學會了「苦中作樂」。
給政府寫信,要求重建圖書館,堅持了6年,終於成功。
帶著獄友學習,幫其拿到了高中文憑。
還用石頭雕刻出了一副西洋棋……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影評,覺得特別貼切:
「這是一個追求自由的故事,但是你能窺見的絕對不止自由。」
最後,安迪逃了出去。
就用他那個雕石頭的小錘子,為自己挖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
肖申克的日子暗無天日。
但黑暗裡,往往孕育著光明的種子。
02
《大魚》
豆瓣評分8.8
「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 有些故事就不要拆穿。」
電影是以「我」的角度,敘述了「我」爸爸傳奇的一生。
爸爸是個愛吹牛的老頭,經常跟家人講他年輕時的各種奇遇。
他去過許多神奇的地方:幽靈城、訓練員晚上會變成狼人的馬戲團……
他還遇到過許多神奇的人:老巫婆、巨人、狼人,甚至包括一條誰也抓不住的大魚……
「我」並不相信,只覺得這些都是他虛榮浮誇的產物。
直到父親不久於人世,「我」決定回去見父親最後一面,這才領悟到,原來:
父親只是用童話的方式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我看到有個網友評價說:
「愛講大話的父親最後永遠地活在了童話里。」
他那荒誕卻充滿想像力的故事,為人生增量了不少光彩。
反觀現在看這篇文章的我們,生活也許早已日復一日,毫無新意。
或許,用童話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會更幸福。
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是場活潑生動的冒險呢?
03
《尋夢環遊記》
豆瓣評分9.1
「一直以為愛的反義詞是不愛,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愛的反義詞是遺忘。」
小男孩米格爾在「亡靈國度」經歷了一場奇妙非凡的冒險旅程。
在這裡,他才知道,原來,人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生物學的死亡;
第二次是社會宣布你死亡;
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離開這個世界。
米格爾在亡靈國度遇到了即將消失的曾曾祖父。
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米格爾的太奶奶,即將不久於人世。
米格爾看到了曾曾祖父的不甘與難過。
於是他與死神賽跑,爭分奪秒,奔到了太奶奶身邊。
然後用一首曾曾祖父唱給太奶奶的歌,喚醒了太奶奶的記憶。
太奶奶的愛與記憶,阻止了曾曾祖父的「死亡」。
「我為你寫了首歌。
穿越浩瀚的歲月煙塵,捱過冰冷的孤獨冬季,橫跨漫長的天人之路……
在你老去的時候,唱給你聽。
這瑰麗的燈火萬家,搖曳的燭光千盞,不如你梳著麻花辮坐在床頭時,眼裡閃爍的星光璀璨。」
看到這裡,我不禁潸然淚下。
相見是因為想念。
亡靈並沒有那麼可怕。
他們的存在,是因為來自家人的力量,以及無限的記憶與牽掛。
04
《墊底辣妹》
豆瓣評分8.3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你不行。」
這是個醜小鴨絕地逆襲的勵志故事。
電影的主角,是打扮入時,甜美可愛的「不良」少女工藤沙耶加。
沙耶加的青春,充斥著叛逆、父親的嫌棄,老師的鄙視。
整日荒廢,成績墊底。
她渾渾噩噩地生活,自暴自棄,直到遇見了溫柔善良的坪田老師。
坪田老師喚醒了她內心深處那個單純的小姑娘。
在坪田老師的幫助下,她花了一年時間,從成績墊底的辣妹,考入了日本重點「慶應大學」。
這部電影,讓很多朋友深有共鳴,我看到有人這樣評價它:
「總有人這樣說:'和你以後的人生相比高考簡直不值一提'。
但其實高考對很多人來說已經很艱難的了。
不信你讓那個這麼說你的大人試試,他們絕對不想再來一次。
但高考可能是你人生里最能證明『只要努力就有希望』的事了。
長大之後很多事並不會因你的努力而改變。
這也許就是《墊底辣妹》對我們來講這麼有共鳴的原因吧。」
黎明前的黑暗最難熬。
但就記著一點,在成為更好自己的路上,永遠不要停下。
沒有人可以否定我們,除了我們自己。
有志者,事竟成。
一部電影,它不能解決問題,也很難給我們確切答案。
但我們可以在別人的故事裡,讀懂自己的人生。
它讓我們的生命在不同維度上得以延伸,讓我們的人生體驗變得「無所不能」。
以影為載,我們才得以感受到《肖申克的救贖》的自由之光、《尋夢環遊記》的亡靈之悲、《墊底辣妹》的絕地逆襲,以及《大魚》的想像力之海。
我很愛電影,它呈現了人生的無限可能,它讓人的精神世界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