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逆劉而上(IDyuanyuankaoshi)
以後再也不接受採訪了……
今天在抖音刷到自己:「北大才女直播賣貨被罵回懟網友!」
它剪輯完效果是這樣:
網友說:理想應該更純粹,不應該是功利化。
我回懟:錯。你認為理想應該窮!
顯得你無緣無故,又戾氣很重地去回懟人家。
咔一下,標題一取,你就站在網友對立面,怒目圓睜。
但其實沒有!真沒!
那只是被設計的一個快樂回「惡評」的小環節。
完整視頻里,我們就是在很平和地探討「讀書和賺錢」究竟是不是衝突。
01 賺錢並不丟人
有一部分人,他們對讀書人的要求很嚴苛,並且矛盾。
一方面,他們指望你讀完書就能賺到錢,然後過得很體面。
試想一下,要是你讀完書沒賺到錢,嘲笑你的,還是那一波人。
他們會說,北大出身欸,還沒有人家包工頭混得好呢。
另一方面,他們又覺得讀書人去賺錢很丟人。
在他們的觀念里,讀書人就不應該做生意,吆喝賺錢,甚至不應該去創業。
就算創業,也應該是去創一些高級的領域,不能賣豬肉,不能收廢品,不能種地,不能賣貨。
他們希望你不那麼落魄,又希望你保持清貧,保持那種高尚的姿態,不落凡塵。
但我覺得: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平行的事。
賺錢和讀書是兩回事,它們處在不同維度,並不相斥。
讀書需要學,賺錢也需要學。
讀書學的是知識,賺錢學的也是知識;
而且是那種沒人會手把手教你,書上也很少有的技能和知識,它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和隨便。
讀書就拿出讀書的姿態,賺錢就拿出賺錢的樣子。
既出世又要入世,不丟人。
直播帶貨對我而言就是工作,而且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02 暫停才有成長
最新直播被安排在了4月28號,準備衝刺1500w粉絲。
這次大場直播的準備過程,有一點很奇怪。
按理說,壓力同樣大,事情也同樣多。
但我每天起來,要做的事特別清晰:對品、拍視頻,好似認真完成這兩件事,就可以了。
不像以前,一個大場結束,10來個小時播下來,氣沒喘勻,就繼續要播下一場了。
而你必須時刻調動自己精力和資源,去跟上整個節奏。
這次節奏特別穩,沒那麼累。
為什麼?
第一,暫停是對的。
第二,方法到位,信心倍增。
20號的時候,我們開了次大會。
宣布接下來所有的直播都取消,除了423圖書場之外,就專心弄428大場。
然後就群策群力,結合之前「身經百戰」的直播經驗,早早就定好整個籌備的時間線,拉了表格,確定節奏。
這幾天都在,有條不紊地按照工作時間線走。
這樣真的很好。
反思;得出新方法,去實踐;然後再反思,再實踐。
我跟我的小夥伴們說,不要焦慮,也不要熬夜去拼身體。
我們的目標就是:高效地去學習和進步。
每次暫停,都得有成長。
03 抓住風口紅利
很多人在對「風口」嗤之以鼻的時候,其實沒有懂,真正的風口和紅利是什麼。
我自己總結了下。
首先,內容下沉。
你有沒有發現?從唐詩宋詞到元曲到明清小說,我們的文化,就是在慢慢變得通俗。
「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我表達上的一項優勢就是,可以把複雜的東西講得通俗。
內容下沉的時代,這一優勢被放大了。
其次,平台成熟。
以前我身邊的朋友創業,都創業得很高級,比如做個家教平台、外賣平台、婚姻平台。
如果把當時的網際網路比喻為一個正在搭建的城市,那時的創業思路就是——在城市中,建立社區,用來連結人和人。
那時候內容創業是不入流的,都在做平台,沒人做內容。
我當時做課程,做完非常迷茫:內容做好,應該給誰呢?怎樣獲得用戶呢?
但現在不一樣了。
平台成熟給個體創業帶來了機遇,你可以享受到平台紅利。
會評判,會指點的人很多。
但真的躬身入局,我覺得我的方向沒有錯,內容和個體創業,就是大趨勢。
所以如果你想創業,一定要聽得到自己的聲音。
去做實踐者、實幹家。
你不要被外界「想當然」的評判,影響。
這是創業者的基本素質,也是一項終極經驗。
供大家參考。
本文來源:公眾號@逆劉而上,作者劉媛媛。
每晚十點,更新思維乾貨,成長感悟,還附帶晚安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