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裡,寶爸寶爸經常受到孩子的「騷擾」,或者是孩子做錯了事情,惹得自己非常生氣。孩子惹家長生氣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比如說不吃飯、把飯撒了一桌子等等,都會惹得家長暴跳如雷。但是家長如果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對孩子成長不會帶來什麼好處,甚至導致孩子心理扭曲,那麼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怎麼做才合適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麼一個例子。
一個寶媽說,原先在小時候沒有一天不打她、不讓她哭,也從來不哄她,打完她,她哭完了還得給我賠禮道歉。現在五歲了,不吼她、不打她,每次她委屈哭的時候我都會變著方式哄她,只因為她開始長大。小的時候嚴厲,讓她懂得規矩,讓她明白犯錯了是會受到懲罰。現在有了規矩,和她講道理就會是件簡單的事。孩子在做乖孩子,我也努力在做好媽媽。
我們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大部分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態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會讓孩子以為打孩子就是為孩子好,那麼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也會這樣對待。不是說孩子小的時候應該打,長大了不應該打,而是打罵本來就不是教育孩子的方式。
當孩子惹自己生氣的時候,家長首先應該把自己哄開心,這樣心態也會放平緩,然後再教育孩子,可以適當設立懲罰機制,比如這周不買零食等等,而不是說只有打一種方法。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怎麼對孩子,孩子以後就會怎麼對別人。孩子的為人處世是家長對自己的態度決定的,高情商是父母潛移默化的,孩子能感受家長的愛,自己才會對別人有愛。家長不要用成人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因為孩子不會理解多少,但絕對會感覺到冷漠和不解,時間久了也會對人冷漠殘酷。對於孩子家長就是全世界,多愛孩子、包容孩子,等孩子成長,到了足夠理解的時候,再對孩子苛刻也不遲。
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就先變成怎樣的人,父母經常沒耐心,孩子也會很煩躁,父母經常大吼大叫,小孩也會變本加厲。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在教育的漫長旅途中常有失控的時候,儘量把發狂的幾率降到最低,打和罵只會起一時效果,心與心的溝通、愛的傳遞才是父母與孩子拉近距離的最好方式。
本文源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或者轉發給更多的朋友~
張旭鎧(阿鎧老師)是蒙迪教育的聯合創始人,是台灣著名的感統專家,比較擅長幫助家長找到孩子的優勢並加以培養,倡導:「孩子輕鬆育兒,孩子快樂成長」。
如果您遇到了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可以來問問阿鎧老師,搜搜張旭鎧(阿鎧老師)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