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回應漲價。隨著形勢轉好,國內各大餐飲品牌紛紛開門,部分地區已經開放堂食。如果統計年輕人居家隔離期間最想吃什麼,「海底撈火鍋」應該可以名列前茅。
原本海底撈的定價在火鍋店中就屬於較為昂貴的類型,而4月5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布消息稱,海底撈恢復堂食之後還漲價了,且菜量變少。根據消費者定位,海底撈此次漲價涉及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
在微博上,吐槽海底撈漲價的用戶比比皆是。有網友表示,最近兩個人就吃了344元,而在疫情以前算上折扣,兩個人消費不到200元。漲價漲得滿臉問號。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曬出菜單,「人均220+,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小酥肉50塊錢一盤海底撈的漲價也引發爭議。」
支持者認為,眼下成本都在漲,再加上疫情受到巨大損失,「海底撈有漲價的權利,吃不吃是你們的選擇」。而反對者的聲音是,工資沒漲,消費卻漲了,不可思議。
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海底撈方面表示,目前海底撈各家門店復業桌數、接待顧客數量均有所限制,員工也無法滿員工作,人力成本加上部分食材成本上漲,公司決定調整門店部分菜品的價格。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海底撈漲價也看到了餐飲行業的發展趨勢,頭部企業趁勢而為進行漲價,在消費端,漲價對消費者有一定情感因素的影響。但對於消費能力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海底撈的粉絲、重度消費人群是中等偏上的消費人群。所以漲6%其實對於這些消費群體來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對企業來說,利潤將會有所提升。
朱丹蓬認為,疫情對中國的餐飲行業來說是一個分化器,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頭部企業依託自身的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品牌力等紅利擁有漲價的話語權、定價權。但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可能是進行促銷活動,所以分化的趨勢將非常明顯。
來源:網易、錢江晚報、每日經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