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有入園焦慮怎麼辦?教你4招輕鬆化解

2020-08-30   孕嬰育兒經

原標題:「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有入園焦慮怎麼辦?教你4招輕鬆化解

幼兒園開學將至,又將有一批寶寶,第一次脫離熟悉的家庭環境,加入幼兒園的大家庭,寶寶剛入園難免會有些焦慮,實屬正常現象。

很多家長糾結於此,最後把自己也變得焦慮,從而導致整個家庭氛圍都沉浸在這種焦慮之中,對新入園的寶寶沒有任何幫助,反倒讓情況變得更糟糕。

想擺脫焦慮的氛圍,家長們就要先弄清寶寶是因為什麼而焦慮。

新入園的寶寶為何容易焦慮?

1、生活環境變化

在家庭環境中生活,家庭成員、生活習慣都是熟悉的,進入幼兒園後,一切變得陌生起來,室內的環境、吃飯的餐具、睡覺的小床,還有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會本能的抗拒,產生分離焦慮情緒。

2、生活規律變化

家裡可以隨心所欲,想幹嘛就幹嘛,起居飲食都被精心地照顧,需求也會在第一時間得到滿足,但是幼兒園有很多家裡沒有的規矩,吃飯、遊戲、睡覺等都會有時間規定,寶寶從無拘無束的家裡,突然到什麼都要遵守規定的幼兒園,一開始會很不習慣。

3、活動方式變化

在家裡都是自己玩,或者和爸爸媽媽玩,不論幹什麼永遠都是「C位」,家人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可是在幼兒園所有活動都是群體活動,你不再是所有人的焦點,老師除了表揚和鼓勵,還有命令和批評。

4、人際關係變化

上幼兒園前,主要是和家裡人打交道,就算是到了外面不熟悉的環境,但跟著的人是熟悉的,人際交往的問題總是有人幫忙處理。可是入園後,身邊沒有了熟悉的親人,與老師和小朋友間的人際關係,都需要自己獨立處理,這對於孩子來說,剛開始會有些束手無策。

父母這樣做,會加重寶寶入園焦慮

1、過分擔心

寶寶會不會吃不飽飯?有尿會不會不敢跟老師說?睡覺踢被子怎麼辦?會不會有小朋友欺負他?……寶寶入園後,如果家長總是流露出各種各樣擔心,並且被孩子捕捉到,會讓他感覺幼兒園不是一個好地方,從內心排斥。

2、全家總動員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我們總能看見這樣一幕,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家人浩浩蕩蕩地送孩子去上學,其實這樣會無形之中給寶寶壓力,聲勢越浩大,寶寶的情緒波動也會更大,正確的做法是選出一個寶寶平時不是很依賴的家庭成員,送孩子去幼兒園,到了幼兒園簡單和寶寶告別,然後頭也不回的離開。

3、和寶寶一起哭

看到寶寶委屈的樣子,很多媽媽也心疼的跟著哭了起來,這種悲傷的氣氛只會加重寶寶焦慮,情緒也很難得到平復,一定不要讓孩子捕捉到這種情緒。

4、利誘孩子

有些孩子為了把孩子送入幼兒園,會使用一些手段,比如承諾孩子如果上幼兒園,就給他買什麼什麼,這種「賄賂」的手段雖然見效快,可是不能每天上幼兒園都承諾給孩子買東西吧?時間久了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有獎勵,如果哪天沒有獎勵,孩子哭鬧的情緒可能就會更加強烈。要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就是一件平常事,就和爸爸媽媽上班一樣。

5、用上幼兒園嚇孩子

生活中一些家長為了嚇唬調皮的孩子,經常會說:「你再不聽話,就給你送幼兒園讓老師管你」,家長不以為然的一句話,卻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是一種懲罰,老師就是收拾不聽話小孩的,從內心恐懼幼兒園和老師,加重孩子的牴觸情緒。

4招輕鬆化解入園焦慮

1、和孩子一起暢想幼兒園的美好生活

寶寶上幼兒園前,媽媽可以在家裡描繪幼兒園的美好生活,讓孩子接收積極向上、正能量的信息,和孩子一起暢想上幼兒園後,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嬉戲、玩耍的美好生活,寶寶入園後,儘量少問可能會讓他不開心的話題,多問他一些幼兒園裡有趣的事情,比如今天玩了哪些好玩的遊戲?老師講了哪些有趣的故事?這樣的提問能強化幼兒園生活有趣的一面,孩子對幼兒園的好感也會疊加。

2、與老師多溝通

入園前把孩子的情況提前和老師溝通,比如對某種食物過敏、性格、習慣,和需要被關照的地方,便於老師針對性的照顧和教育,提高溝通效率,簡明扼要直達問題,老師要照顧班級里所有同學,總是說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會降低溝通效率。

3、多鼓勵孩子

孩子初入園,家長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和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如和他說:「聽老師說你在幼兒園哭了,媽媽理解你的心情,媽媽也很難過,但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階段,媽媽很堅強沒有哭,你明天也不要哭了好不好?」。當孩子有進步時,適當鼓勵他,把老師的表揚反饋給孩子,比如「老師誇你今天午睡的時候,幫旁邊的小朋友蓋被子,老師誇你是個有愛心的好孩子」,誇獎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榮耀,會無形之中給孩子注入一種強大的能量。

4、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就像做遊戲

電影《美麗人生》中,被關進納粹集中營的父親,用遊戲的方式化解兒子的恐懼,避免孩子脆弱的心靈受到傷害。我們家長也可以借鑑這種思路,這是一種大智慧,平時在家可以和孩子玩「我是老師」的遊戲,父母和孩子互換角色,孩子演老師,父母當學生,讓孩子把幼兒園發生的事模仿一遍,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把上幼兒園當作遊戲,可以很好消除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感。

入園焦慮不僅僅是孩子,也許媽媽更甚,特別是全職媽媽,孩子入園後給自己安排一些喜歡的事情去做,就不會整天為孩子而擔心了,有時並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更多的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家長如何和老師溝通

1、信任並認可老師工作

老師會想盡辦法讓孩子在幼兒園過的愉快,相信老師的專業,雖然偶爾在新聞里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可那畢竟是少數,家長信任和肯定老師的工作,老師在工作中會把這種信任轉化成對孩子的愛,也為今後順利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

2、有問題直接溝通

家長存在疑問,盲目的猜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正確做法是直接和老師溝通,比如「小馬老師,昨天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後一直悶悶不樂,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嗎?」,相比之下,老師更喜歡直接的提問,也會積極進行回應,在得到老師的反饋後,我們就很清楚孩子不高興的原因,找到對應的方式解決。

3、支持老師工作

幼兒園經常會組織一些活動,有些孩子太小沒辦法完成,需要家長幫助一起完成,比如一些手工製作,家長們的支持,對融洽各方關係大有好處。

4、如有變故及時告知

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會直接影響孩子情緒,比如家裡換保姆了、有旅行計劃,甚至夫妻離婚,最好都要告知老師,老師知道家裡發生了什麼,才能理解孩子的特殊舉動,給孩子多一些關照。

5、利用好溝通時機

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可以簡單問問孩子最近表現,掌握孩子在幼兒園的最新動態。現在有幼兒園班級都會有溝通群,利用好即時通訊工具,隨時隨地和老師溝通,老師也會在照顧好孩子或者不忙的情況下,進行回復。

幼兒園時期最佳的教育方式是「家園共育」,並不是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一切萬事大吉,孩子在家人和幼兒園老師的共同培養下,才能更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