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恨不得寶寶一出生就精通「十八般武藝」。
近日,江蘇淮安一名1歲多寶寶被查出100度近視,竟是家長給孩子看早教視頻導致。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過了有關幼兒接觸電子螢幕時間的建議報告,報告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螢幕,2-5歲兒童每天接觸電子螢幕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
爸媽們會疑惑,在家早教基本上就是給寶寶看一些早教APP,外面的早教班又魚龍混雜,有人說是交「智商稅」,那麼帶著寶寶去上早教到底靠譜嗎?
首先,我想說,如果對早教期望值過高,那麼你可能會失望。
早教並不會對孩子未來起到決定性作用,沒有上早教班的孩子,上學後也不一定就會落後。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才是最好的「早教」,為什麼有些家長覺得上完早教課,與孩子溝通越來越順暢,早教課程都是由家長和寶寶一同完成,在一間屋子裡,聚精會神互動半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這種親子陪伴在家也能做到,而且效果不一定比早教班要差。
我在這裡直接說「去」或者「不去」,我覺得都不合適,去不去早教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
平時照顧寶寶的如果是老人、保姆等對育兒知識沒有概念,不了解兒童不同階段成長規律的人群,上早教班還是能起到積極作用的,再不濟的早教中心,也會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發展規律,給寶寶制定一些適合的課程,對育兒知識不了解的人群,也是一種彌補。
早教就像一個甜品,它不是人們的必需品,但是對於飢餓的人來說,甜品可以迅速補充能量,就好比沒有育兒經驗的人,上早教班可以快速獲取知識。
甜品同樣會對健康造成一定風險,特別是一款劣質的甜品,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如果你精通各種育兒知識,早教班看起來可能就沒那麼專業。
所以,寶寶去不去早教班,要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需求,而不是被鋪天蓋地的廣告沖昏頭腦。
首先看環境,把空間小、人員多、空氣流通不好的排除,一定要衛生整潔,新裝修的早教班也不推薦。
看交通是否便利,如果是老人帶孩子去,要考慮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是否可以方便到達,開車去路程是否太遠,停車方不方便,看似與早教無關,可是為了帶孩子早教,過度耗費大人體力也實在沒有必要。
上面兩個條件都符合的話,接下來是試聽,試聽課可以了解機構的理念、老師的專業性和素質,從而判斷是不是和自己的育兒理念相投,孩子能不能通過這些課程學到什麼。
有一次陪朋友選擇早教班,一家早教機構老師,指著一個孩子和我們說:「你看這個寶寶,8個月的時候來我們早教班上課,現在才2個多月,寶寶都會爬了」,當時我差點沒控制住笑出來,心裡想,孩子如果不來你們早教中心,就不會爬了嗎?10個多月的寶寶,都快會走了好嗎?
還有一些看起來高大上的課程,比如什麼左右腦開發的課程,其實並不會讓你的寶寶成為天才,只是迎合了大部分家長急功近利、望子成龍的訴求,早教班也不是讓寶寶贏在起跑線的捷徑,不上早教班的寶寶,也不一定就會比別人落後。
最後,我還是那句話,如果育兒知識掌握不是很好的家長,可以去早教;如果喜歡學習,熟知育兒知識的家長,去不去早教就沒那麼重要了。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如果要報早教班,也一定要多考察、多試聽、多交流,選擇正規的、和自己育兒理念一致的早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