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患上抑鬱症?
遺傳因素
大樣本人群遺傳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患病者血緣關係愈近,患病機率越高。一級親屬患病的機率遠高於其他親屬,這與遺傳疾病的一般規律相符。2019年2月5日,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發現有數百個基因與抑鬱相關。
生化因素
兒茶酚胺假說: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與大腦突觸間隙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 等神經遞質的濃度水平下降有關。
內分泌變化的影響
妊娠後期,孕媽咪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皮質激素、甲狀腺素不同程度地增高,孕媽咪會產生幸福愉悅的感覺,但是孩子出生後,這些激素迅速下降,造成體內內分泌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抑鬱症狀。我國每年有1800萬新手媽媽,其中60%到80%的女人生孩子之後,會出現諸如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煩躁不安等抑鬱症狀(我們稱為產褥期憂鬱),接近20%會發展為產後抑鬱。這意味著,每年有超過1000多萬「不快樂」的媽媽,而每10個產婦里,就有一個人患有抑鬱症。
自尊的下降
抑鬱症狀的出現可能與自尊的下降有關。自尊的下降,可能與兒童時期,有過情感忽視,或者身體虐待,或者有創傷經歷等有關;也可能與成年後,經歷重大生活事件(如親人或朋友的喪失),或者多種生活瑣事等有關,這些都可能影響或降低了自尊,導致可能會出現抑鬱症狀。
年老體弱
抑鬱症在老年人中很常見,但往往被忽視並且得不到治療。老年人抑鬱症往往與身體狀況(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長期疼痛等)和生活中的艱難事件(如喪失伴侶,能力下降無法再做年輕時能做的事情等)有關,老年人的自殺風險較高。
疾病因素
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的人,其抑鬱症的患病率較高。
肥胖
以前人們往往覺得肥胖者更快樂,消瘦的人才會抑鬱。然而,近些年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肥胖與抑鬱密切相關,肥胖增加了患抑鬱的風險 55%。
性格的原因
有一些人性格不夠開朗,比較悲觀,自信心差,這些在少年時期形成的性格,成年之後可能成為抑鬱症的隱患。
季節變化
如季節性抑鬱,又稱季節性情緒失調,是發生在每年相同時間的一種抑鬱症,通常是在秋天開始,在冬天情況惡化,隨後在春天減輕或結束。在更早之前,這類情況被人們稱為「冬日憂鬱」或「幽居病」。
藥物因素
對一些人而言,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過去常用的一類降壓藥降壓0號或利血平,容易消耗大腦中的5-HT,從而出現抑鬱症狀。其他的一些藥物,如治療關節炎的激素,或抗帕金森病藥美多芭等,也可能會出現抑鬱症狀。
抽煙、酗酒
研究結果顯示, 長期抽煙或酗酒,或者使用大麻、嗎啡或止痛藥,可能會合併焦慮症狀或抑鬱症狀,在戒斷時,也容易合併焦慮症狀或抑鬱症狀。所以,藉助酒精、尼古丁來舒緩抑鬱症情緒只能是痴人說夢。
飲食
飲食中缺乏葉酸與維生素B12可能引起抑鬱症狀。維生素D缺乏可能與季節性情感症狀有關。也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抑鬱症狀。
此外,睡眠不佳、經濟緊張、壓力太大、消極應對方式、追求完美、神經質人格特徵等也會引起抑鬱症,但有時抑鬱症沒有明確的誘發因素,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有什麼科學的方法可以預防抑鬱症?
居室環境
居室內的色彩不要過於單一,不要選擇黑白色,多選擇一些暖色系。
保證睡眠
要設法睡好覺,長期失眠可能會導致抑鬱症,如有失眠的困擾,要設法解決。同時應規律生活,多曬太陽。
規律飲食
多吃含有奶酪成分和胺基酸的食物可以調節情緒,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和富含葉酸、維生素B12的一些食物也對調節情緒有幫助,同時應戒煙限酒。
堅持運動,控制體重
分析發現,即使是低強度的運動(每天散步和種花草20-30分鐘),可以降低各年齡段的人抑鬱發生的風險。由於肥胖人群更容易抑鬱,所以應該致力於通過運動來控制體重。每周運動5天,只是達到了減肥運動的基本頻率要求;每周運動7天,是容易見到減肥效果的運動頻率。一天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達到60分鐘是減肥運動的基本需要量;達到80分鐘是追求減肥速度的需要量。
廣交良友
要廣交朋友,經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傾述不但可增強人們之間的友誼和信任,而且更能使你精神舒暢,煩惱盡消。無論怎樣,多與人交往是件好事,只要不是壞朋友,都會給你帶來很多生活的樂趣,抑鬱的情緒也會被沖淡很多。
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當我們有一項或多項興趣愛好的時候,會發現做這些事情一方面會給我們帶來熱情,另一方面會讓我們暫時忘記生活中的壓力和煩惱。
餅乾罐子
寫出自己喜歡做的,可以緩解情緒的一些活動,如看書、曬太陽、聽音樂等,這些事情簡單、省錢、高效。將這些事情寫在紙條上,每張紙條上寫一件事情。將紙條放在空餅乾罐子裡。當你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可以從罐子裡取出一張紙條,做這件事情,心情會相對好一些(類似於下面的罐子)。
保持心情舒暢
多聽音樂,輕鬆歡快的音樂可以讓人心情舒暢,而且音樂對人的潛意識也有很強的影響,能幫你避免讓悲傷孤獨占據你大腦的全部。或看看搞笑的電影或者娛樂節目,可以讓你暫時放鬆下心情,讓不開心的情緒得到較好的調整。
學會忘記
給自己心理暗示,嘗試忘記一切給自己帶來負面情緒的事物,忘記別人給予的傷害,忘記煩惱,忘記憂愁,忘記昨天所有的不愉快。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心情平靜,試著以樂觀、豁達、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一切挑戰。
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知識
多閱讀一些積極心理學方面的書籍,讓自己更陽光、更自信,不被外界事物打擾。
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除了重視自我調節外,還應積極取得家庭、學校、社會的支持。
目前有哪些治療抑鬱症的方法?
如果您出現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精力缺乏,持續2周以上,請別再猶豫,及時就醫!因為此時大腦內部可能發生了變化,靠自我調節不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了,需要服用藥物或者心理治療來調節大腦內部化學物質的平衡。
雖然抑鬱症非常痛苦,非常可怕,但值得慶幸的是,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抑鬱症是一個可以治癒的疾病,在本質上和感冒、發燒一樣。它是一種大腦功能紊亂導致的疾病,它不是因為你的脆弱,不是因為你不夠堅強,也不是什麼神經病,目前全世界有大約3.5億人和你共同承受著這樣的痛苦。所以,在發現自己有抑鬱症苗頭的時候,應該儘早向精神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員求助,這是抑鬱症患者邁向康復的第一步,早點求助可以避免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抑鬱症患者可以去精神專科醫院或者綜合醫院的精神心理科,接受專業的醫療評估,明確是否患病以及了解具體的治療方式。
目前治療抑鬱症最有效的手段有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對於輕度抑鬱症狀可單獨使用,尤其適用於不願意或者不能採用藥物治療的患者。常見治療方法有認知行為治療(CBT),人際心理治療(IPT),辯證行為療法(DBT),正念療法,精神動力學治療,人本主義治療及其他治療如運動、閱讀、藝術治療(包括繪畫、戲劇、音樂等)。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處理內心衝突,改善人際關係和負面情緒等等。
抗抑鬱藥物可以幫助緩解抑鬱症狀、減短抑鬱發作的時間,而且抗抑鬱藥物並不會成癮,總體上是很安全的,有效率約為60%~80%。常見的抗抑鬱藥物有氟西汀、帕羅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蘭、舍曲林、艾司西酞普蘭,俗稱「六朵金花」。
首次抑鬱症發作後如果不服藥,大約有1/3的患者會在一年內復發,75%-80%的患者會在5年之內復發。一般抑鬱發作的持續病程大約為6-13個月,如果進行藥物干預,則可將病程縮短至3個月左右,而且治療開始越早病程縮短越明顯。首次抑鬱發作的患者鞏固治療時間為6-9個月,若第2次復發,鞏固期治療約2-5年,若復發次數達3次以上,可能需要終生維持治療。
通過規範系統的治療,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重歸正常生活,切記越早開始治療效果越好,完全康復的可能性越大。
科學研究證明,規律的鍛鍊有助於緩解抑鬱,所以患者應該堅持規律運動。不宜吃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可能會導致人體血液內的膽固醇增高,使血液流動速度減慢,進而身體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支持,導致人容易感到疲勞、睏倦,提不起精神,這樣對緩解抑鬱症會有很大的阻礙。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武器,抑鬱症患者應該學習抑鬱症的相關知識,幫助自己對抗疾病。同時,一定要學會求助,學會傾訴,向值得信任的人敞開心扉,談談自己的事兒,並始終堅信,這個世界上總有人一直在悄悄愛著你。
如果我們的親朋好友不幸患了抑鬱症,我們應該善於傾聽,多聽少說,不去評價、指責,不要盲目給出毫無根據的建議。同樣,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多學習抑鬱症的相關知識,這樣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們關心的人正在經歷什麼,以便隨時提供更好的支持。
記住,你的理解、關懷和陪伴將是給抑鬱症患者最好的禮物,請用愛和善意去擁抱他,讓我們統一戰線一起抗「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