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一位年輕康復治療師的感悟

2020-08-19   人民好醫生

原標題:抗疫一線一位年輕康復治療師的感悟

2020年1月23日,一年的工作完美收官,整理完一天的工作,拿上早已搶購好的火車票,我歡天喜地的坐上回家的列車,一想到馬上就能見到奶奶和爸爸、媽媽,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然而,誰也沒有想到2020年的新春以不同以往的姿態拉開了序幕。

大年三十剛到家,就聽到武漢因疫情封城的消息,當時我的心裡「咯噔」一下。看到新聞,上百名醫務人員在萬家團圓的時候告別家人,奔赴武漢,馳援抗疫,感動與佩服的同時,我心中也產生了一絲不安,今年的春節可能要「泡湯」了。父母和奶奶隱隱感到了我的異樣。果不其然,大年初二,我們就接到了單位緊急召回的通知,奶奶和父母的擔心滿滿寫在臉上,但是我知道,作為一名醫務人員,無論在哪個崗位,特殊時期,醫院的號召就是命令。於是,我買好車票,帶著奶奶和父母的千叮嚀萬囑咐,登上返京的火車。一路上,空蕩蕩的車廂,寥寥的乘客,心裡沒有擔憂和害怕,那是假的。但是更多的是「召必回,回必戰,戰必勝」聲音和那些堅定逆行抗疫者的身影。

回到醫院,陸續見到科室的同事,才知道我們科的年輕醫生王甲婷,父母遠在新疆,春節連續值了兩個班,就盼著大年初二乘飛機回家與家人團聚。可是剛到機場就收到了醫院召回的通知,於是退了機票返回了醫院。我們科室年輕的媽媽羅丹和寇曄,她們各自的孩子都未滿周歲,但是接到通知,她們也是放下孩子,拿起行裝回到了崗位,孩子放在老家,幾個月未見自己的孩子,她們舍小家,為大家,肩負起神聖職責與與光榮使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生命保衛戰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厚德仁愛、不懼風雨的醫者擔當。

為了應對疫情,醫院根據上級防疫指揮部門的要求,逐漸疏散住院病人,康復科進入備戰狀態。科室利用這段時間和網絡會議室,組織了多次業務學習。我們還推出了一期康復公眾號。其中有一個患者如何上下樓梯的視頻,知道嗎?裡面那個偏癱患者就是我扮演的。我和小夥伴們反覆錄製了好幾遍,從服裝到背景,從姿勢到語言,雖然與網絡其他視頻相比,我們製作的水平還有不少差距,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相信以後我們會做的越來越好。科里還組織了康復科小講堂演講比賽,我認真準備,反覆排練,還獲了獎。

備戰3周後,康復科的工作重新啟動。為了防控疫情,保證安全,每個治療師固定負責一個科室的康復治療,患者不出病區即可進行康復治療,康復設備進入病區,我們也過著最簡單的兩點一線生活。我被安排在重症監護病房。在這裡,我遇到一位身患視神經脊髓炎的患者,她是一位年輕的媽媽,本該是生命最燦爛的年華,卻突然四肢癱瘓,不能翻身坐起,不能自己吃飯喝水,大小便控制不了,還要別人來處理,甚至有時候呼吸都會費力。除了自身的疾病,外面家人和孩子的安全與生活也無時不刻的煩擾著她。疫情期間不許探視,與外界消息斷絕,一切的一切都讓她每天焦慮不安,精神萎靡,無心治療。看到這種情況,我每天為她做治療的時候總是一邊訓練一邊和她聊天,告訴她這種疾病我們醫院治療過不少例,很有經驗,恢復都挺好;每天聊聊全國和北京的新增病例越來越少,防疫物資也越來越充足;說說朋友們都成了美食家,天天在朋友圈裡曬美食。漸漸的我看到她臉上有了笑意,漸漸的她也開始主動配合我訓練,漸漸的她會和我說她將來出院後的生活規劃。每次給她做完治療,她都會說一句「謝謝,辛苦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她的病情有所好轉,看到他臉上的笑容讓我無比欣慰。新冠無情人有情,疫情下的關愛溫暖了病人,也溫暖了我。

經過幾個月的奮戰,北京連續幾十天新冠確診病例0增長,北京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生活工作逐漸回歸正軌,病人也逐漸增多。正當大家懷著興奮的心情準備爭分奪秒大幹一場時,沒想到6月疫情反覆,形勢又變得嚴峻起來。科里好幾個同事被迫在家隔離觀察。但是,有了前面的經驗,這次大家不恐懼、不慌張,科里及時調整工作安排,做到既保證安全又保證患者的康復治療。

期間,醫院接到到社區採集咽拭子樣本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我科的景小珊醫生主動請纓,她說「我是黨員,我先上」。還有不少同事參加了核酸檢測報告的發放工作。烈日炎炎,汗水濕透了衣裳,卻沒有人有一句怨言。

2020春夏,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鬥讓我思考許多,成長許多。縱然病毒兇險狡猾,疫情千變萬化,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作為一名康復人,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學習進取,奮鬥在醫療一線,積極參加抗疫工作。現代醫學賦予生命以時間,康復醫學必將賦予生命質量和尊嚴!抗疫有我,康復同行!

來源:北京市豐臺右安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