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價錢找抖音KOL發布內容,對方數據是假的怎麼辦?

2019-08-26   媒玩兒

現如今,諸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在百度投放、淘寶、京東買位置的推廣、銷售效果大不如從前了。於是,企業決策層將更多的推廣經費花在了大火的新媒體上。

諸如抖音、小紅書、微信場景化內容導購稿,都是他們的目標。然而,這也讓許多企業主十分苦惱。

問題

現在數據造假情況太嚴重了,企業應該如何鑑別,為自己的產品、服務做推廣?

回答

我們可以說,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新媒體的重要性了,但是他們仍然不知道怎麼去利用新媒體。

利用網紅效應推廣內容算是一種可行的方式,今天我們就從這裡開始,來聊聊這種事情應該怎麼操作。

1、知道自己的受眾在哪兒

首先,企業已經意識到,現在的平台流量很難被自己利用了。企業想要做銷售,必須找到精準的人群,而這些人群的流量,就在KOL的號裡面。

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淘寶、京東的投入產出比在下降,百度CPS效果也嚴重下滑。大海撈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想要把銷售做好,就要迎接「貨找人」的新時代。

貨是不會自己找人的,這就需要運營人員去尋找到合適的KOL進行匹配。所以,在尋找KOL做推廣前,我們就先要找出一批KOL進行分析,一方面分析他們的帶貨能力,另外一方面就要分析他們粉絲的調性,是否可以與你想推的產品與服務匹配。

比如講中老年健康、養生的號,你去推同仁堂的中成藥,肯定是有市場的。第一,老年人比較信任同仁堂的大品牌,第二,很多人的身體條件可能並不好,同仁堂的產品或許是他們的剛需。

另外我想說的是,未來,甚至不同的產品要對應不同的新媒體平台!比如,微博的八卦屬性最強,明星周邊產品可能就必須要到微博找KOL進行推廣;小紅書的測評屬性很強(雖然已經下架了吧),那麼化妝品就一定要到小紅書上去推;微信的日常聊天、社交屬性強,可能什麼東西都可以推,成為最穩定的新媒體產品推廣平台。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畢竟,我們也就剛剛完成了新零售「貨找人」的雛形。這一塊大市場,還在等待新媒體人的挖掘。

2、學會鑑別新媒體號

企業利用抖音、小紅書網紅售賣產品、服務,最終其實是要銷量的。如果在簽訂協議時,號主可以給予銷量的擔保,那就不用鑑別了,談攏了就干!

當然,大部分號主是不可能這樣的,他們只能給你一個粉絲量、承諾閱讀量,但不保證轉化!所以,下面就是小張老師要說的重點了:如果你要合作,先從這幾個方面鑑別一下對方帳號。

第一,看評論數。

我想大家應該都清楚,如果一個百萬粉絲的號沒有多少評論,那麼它的活躍度就一定不高,帶貨效果就一定不好。諸如微信、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平台,都是如此。

不過,現在評論的數量也是可以依靠刷數據來補充的,這就要求企業人員細緻的觀察評論,看是否有「水軍嫌疑」。如果評論是大型「誇誇群」現場,那建議咱們還是放棄的好。

最好的狀況是評論中出現各種關於貨品的問題、調侃,這種情況是最好的。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小聲比比的號,它的一篇帶貨文章下來,不光沒有人去責怪他賺粉絲的錢,相反很多粉絲非常支持他寫帶貨文章。因為他的粉絲粘合度極高,已經有了「自媒體人也要吃飯」的意識,並願意買單。

第二,微信公眾號評論不多/沒有評論,看文章的一次打開。

這是微信端數據,並且只能在後台看,如果對方不願意提供或者提供數據過於誇張,建議大家謹慎思考。一般而言,百萬級粉絲數的號,一次打開到達5%就比較不容易了,粉絲量越小,一次打開量應該越高。

此類數據應看長期平均值,如有突然滑鐵盧的情況,一定要注意,可能是長期數據造假的結果。

第三,微博、小紅書、抖音,看KOL交際圈。

小張老師已經很久不看抖音了,但是在之前,我們了解到,其實大部分的KOL他們都有交集。比如紅極一時的代古拉k,以及以情侶日常爆紅的七舅腦爺,他們經常會在評論區有互動。

當然,他們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大V」,如果找一些小的博主去宣傳,那就要看他是否能夠說出幾個自己「交際圈」的好友,證實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樣的KOL,數據的真實性更可靠!

第四,看內容的轉發及轉化。

我們需要搜集這些KOL其他帶貨內容的效果,其中分為兩方面:

一是轉發比例(轉發比閱讀),它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用戶對KOL內容的喜愛程度,這決定了企業在此次推廣,收穫口碑的可能性;

二是銷售轉化率(銷售單數比閱讀),這決定了號的帶貨能力。

企業可以直接依靠銷售轉化率及粉絲數,來判斷KOL的價值,從而商討合作價格,這是完全沒問題的。

總結

我們雖然建議企業培養自己的KOL,但這是一個過程,遇到了有KPI的緊急任務,還是需要手握一批對口的KOL,心裡才踏實。

所以,小張老師今天寫了一篇關於KOL鑑別及未來「貨找人」模式可能的發展方向的文章。如果大家對於上述內容仍有問題,可以在後台提問哦!

「媒玩兒」,是由雲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群熱愛新媒體的年輕人,搭建的新媒體知識答疑公眾號。他們通過代運營的60多個公眾號,新零售、原創KOL的嘗試,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體方法論。新媒體,有問題,找媒玩兒!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