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說到乾貨了!想來,大家一定看過各種各樣的視頻,有搞笑的、感人的、實用的等等。不過看的可能都很明白,但實際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起學!
視頻類新媒體內容怎麼做?(下)
今天內容全是乾的,大家可能會看到各種你熟悉的KOL,咱們走著!
述評類內容,是視頻的一大類,最具代表性的內容就是影評了。大家非常熟悉的谷阿莫、毒舌電影、包括雲知自己的電影小鎮V,都是這類內容。當然,述評類內容,不僅僅電影可以做。和電影相近的行業,如遊戲、電視劇,現在都是述評類內容的主攻行業。
公眾號「電影小鎮V」視頻剪輯片段
除此之外,教育行業這類垂直內容也是可以做述評內容的。你可以針對一個教育事件,或是針對一道具體的題目進行解析,這都屬於述評類內容。
述評類內容可以做短視頻,也可以做長,這取決於你的思路。如果你可以僅僅用一句話,評論的特別精彩,從短視頻角度來說,是非常加分的。
當然,述評類內容也可以用我們之前提到的:短視頻打點,引起興趣;長視頻做詳細解析,讓人知其所以然。
可能你會覺得,即時生活的內容屬於那些「生活屬性比較強」的新媒體帳號,但其實不是!無論是什麼行業,都會有開心時刻、揪心時刻、扎心時刻。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隨時準備好你的手機,提取素材。比如你是做教育行業的,可以抓取學生和老師的抬槓時刻,或是老師的金句時刻;如果你是程式設計師,那你一定要把和產品經理的經典對話抓住;如果你是新媒體小編,那麼你熬夜追熱點的囧境,就是你最好的視頻素材!
比如這個視頻,這個人在洗手的時候,突然打開了水龍頭的開關,結果淋濕了頭髮。這是很簡單的生活細節,但是對於苦逼工作一天的人來說,很容易博得他們的輕鬆一笑。
不過,這類內容做下去,很可能就變成擺拍了。即便如此,你精心設計的擺拍細節,也會吸引很多人的關注。
這裡的「專業」與大學的「專業」有些類似,是指某垂直領域的知識。
我拿一個非常火的美食KOL舉例,它的各平台帳號叫做「貧窮料理」。
這個看似有點傻傻的兄弟,人設是一位做飯大咖。他的視頻中,每期都有一道菜的詳細做法,其中包括從選材到製作。從最初的幾千點贊,現在已經做到這樣的一個數據,非常不容易。
當然,美食是一個領域,他所做的就是美食領域的「做菜」專業。你如果是法律領域,你也可以做法律的內容。
當然,這類內容涉及到一個很大的問題:視頻內容切入點。你不能上來就給人做菜,或是講法律,一定要有一個有趣的切入點。貧窮料理的切入點相對比較生硬,有時候是買菜,有時候是自己餓了想吃飯。
而我們可以做的更加活潑,比如你講開車撞人的事故,你就可以用那首經典的歌「老張開車去東北,撞了」。先引起大家的興趣,再給大家講這件事中的責任、賠償相關知識。長此以往,必火~
這是什麼意思呢?聊天記錄其實是無聲的,為什麼還要用視頻的方式來做呢?
一方面,聊天記錄里可以有音頻的存在;另一方面,動態的聊天記錄,為你提供了一個安靜的環境,給你的捧腹大笑提供了條件!
來看下面這條聊天記錄:
爸爸和閨女的聊天記錄,簡單的兩句話,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笑點。這樣的聊天很容易塑造「人設」,一個調皮的老爸,和一個會聊天的女兒。
當然,這類聊天記錄的風格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是搞笑的,也可以是暖心的。並且,不同行業都可以做這樣的內容。
比如說你是一個教育行業的KOL,身份是一位老師。那麼,你就可以發類似這樣的內容:
「咱家孩子這次考的不太好,我看他心情已經很沮喪了,所以今天我都在鼓勵他,您也別太著急,他還是很有潛力的,我相信他這次只是失誤,下次一定能考好。」
這樣和家長溝通的話術,加上同學的成績單圖片,保證內容的足夠真實,但凡為人父母,看了都會有一些些感動。
其他行業,我們就不一一舉例了,但是大家記住,只要咱們打開腦洞,任何行業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打造~
目前,小張老師總結的視頻內容製作方向,大體是這四種,當然還包括像明星出鏡這種方式,不是很普適,也就不展開講了。
視頻內容,大家可以慢慢摸索。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則不能變:
第一,人設不能變,但是可以擴充(人設可以有很多朋友);
第二,內容是正確、有效的(這涉及到自媒體的良心問題);
第三,按照新媒體的規律去做,不要按照行業規律(你和行業內的人不一樣,你才能「站」出來)。
做視頻內容,遇事不決?還可以來後台問我們鴨~
「媒玩兒」,是由雲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群熱愛新媒體的年輕人,搭建的新媒體知識答疑公眾號。他們通過代運營的60多個公眾號,新零售、原創KOL的嘗試,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體方法論。新媒體,有問題,找媒玩兒!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