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黃先生一直以來身體都不錯。
幾個月前,他的排便次數突然變得異常,從每天一次,變成了一天多次,並且伴隨有腹瀉、不成形的情況。
一開始,黃先生以為是腸胃出現了問題,但在自行吃藥後,並沒有緩解,反而腹瀉次數更多,吃肉類後,甚至排出了油脂。經過腸鏡檢查,卻沒有發現異常。
幾個星期後,黃先生再次去醫院做檢查,症狀比上次嚴重多了,整個人消瘦了不止一圈,在做完上腹部CT檢查後,卻被告知自己是胰腺癌晚期。
01
「癌王」胰腺癌到底有多可怕?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稱,一大原因是它難以發現,往往發現時已經晚期了。
為什麼呢?這還得從胰腺所處的位置說起來。很多朋友搞不清楚胰腺是在哪裡,它其實是在我們的胃和脊柱中間,處於腹部的深處,位置比較深,常規的體檢B超,一般難以發現。
而增強B超,確實是可以檢查出胰腺癌,但一般來說,常規體檢中並沒有納入這一項。
全球範圍內,過去25年胰腺癌人數增加了一倍。胰腺癌在我國的發病率相較過去15年,同樣提高了不少。我國2020年胰腺癌新發病例為12.4萬人,年胰腺癌死亡病例高達12.2萬人。
根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胰腺癌的發病率為4.29/10萬,也就是說每10萬人中,就有約4名胰腺癌患者。
02
飯後3個表現,
是胰腺癌找上門?
早期胰腺癌症的早期症狀和胃病很相似,往往被當成胃病治療,導致延誤治療。
一旦出現以下4種的異常,不要只覺得是腸胃的小毛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及早篩查。
1、經常性的消化不良
胰腺的作用,主要是分泌消化酶到腸胃,促進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如果出現了經常性的消化不良,經過檢查排除胃腸疾病,不要粗心大意,也要適當檢查胰腺是否存在問題。
2、經常出現腹痛
如果癌腫發生在了胰頭部,早期可能不一定出現腹痛,只有發生在胰體、胰尾部,才會有可能出現腹痛的症狀。
區別於胃痛,胰腺癌的腹痛有以下特點:
無法明確說出定位,多為持續型鈍痛、絞痛或刀割樣痛,程度較為劇烈,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
平臥時疼痛會加劇,彎腰、坐、立或走動時,疼痛反而會減輕。
無法明確說出定位,多為持續型鈍痛、絞痛或刀割樣痛,程度較為劇烈,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
平臥時疼痛會加劇,彎腰、坐、立或走動時,疼痛反而會減輕。
腹痛一般與進食沒有關係。
腹痛一般與進食沒有關係。
3、經常出現腹瀉
當胰腺功能失常,澱粉、脂肪酶會無法正常地分泌,吃進去的澱粉和脂肪則無法順利被分解,從而導致腹瀉。因此,腹瀉也是胰腺癌前期的常見症狀。
03
如何提早發現胰腺癌?
胰腺癌病情進展迅速,但起病隱匿,早期症狀不典型,臨床就診時大部分患者已屬於中晚期。因此,早發現、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胰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介紹了胰腺癌的主要臨床表現。除了上面介紹的飯後經常性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以外,出現以下症狀時,也需要提高警惕。
體重減輕和乏力。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體重減輕、乏力的情況,除了癌腫的消耗外,還與胰液分泌不足有關,胰液分泌不夠會導致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減弱,引起體重的減輕。
出現黃疸。與膽道出口梗阻有關,是胰頭癌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可伴有皮膚瘙癢、深茶色尿和陶土樣便。
04
警惕引發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長期吸煙、飲酒、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是胰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2.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和有害氣體:例如,苯、甲醛、氯乙烯等都是已知的致癌物質。在工作場所,應使用適當的防護設備;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室內通風,減少接觸這些有害物質的機會。
3.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那麼其他家庭成員的患病風險也會相應增加。因此,對於有家族史的人群,應該更加重視胰腺癌的預防。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
腦梗來臨,睡覺先知?提醒:睡覺出現5個異常,或是腦梗「預警」
中國癌症高發,都是蚝油惹的禍?醫生忠告:這2種調味品,儘量少碰
身體這些部位越「丑」,說明你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