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敢:我與車錫倫先生

2023-06-05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吳敢:我與車錫倫先生

我與車錫倫先生自文字交開始,那是經先師鄭雲波先生介紹,將拙稿《趙氏孤兒故事的發展與流變》投其主編之《曲苑》。鄭老師說車先生為人忠厚,是可交的朋友。

車錫倫先生

當時我在張竹坡與《金瓶梅》專題研究同時,把碩士論文《趙氏孤兒劇目研究》分解成近十個單篇,擬分批投稿發表。

收到車錫倫先生1984年10月24日信函,曰:

吳敢同志:

二十日來函收悉,尊稿《趙氏孤兒故事的發展與流變》,已收入《曲苑》第二集,並與七月份發交出版社。但本刊是作書籍出版,正式發稿付印前要通過出版社的「三審」,因此在出版社發稿之前不能正式發給作者錄用通知,請原諒。據出版社編輯雲,本集稿件字數已超過規定(原定每集23萬字,本集實交稿27萬字),他們可能要抽出幾篇文章來。但該編輯身體患病,此書稿處理與否,尚不可知。

鄧瑞瓊同志去後地址不明,望代問候。

鄭雲波同志處亦請問候是盼。

此祝

研安

車錫倫

84.10.24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正是各行各業開疆收土之時,學術領域也無例外,創設刊物(如《曲苑》《金瓶梅學刊》)與召開會議(如首屆中國古代戲曲學術討論會、《金瓶梅》會議、江蘇省民間文學工作者代表大會)即為其一。

《曲苑》

收到車錫倫先生1985年5月1日信函,曰:

吳敢兄:

近好!鄭州一晤,又過半月。返程我總算得到一張坐票,但擠在車上不能動,也夠受罪了。

《曲苑》二集大作已出校樣。寄上請校改後速寄還,以不誤印刷。鄧瑞瓊不知在何處,不敢寄到她那兒,以免誤事。

《金瓶梅》會議不知何時召開,望予通知,以便前往。

專此,即頌

大安

錫倫

85.5.1

聽說《曲苑》基本是車錫倫先生一人編纂,其辛苦勞作可想而知。

1986年10月6日車錫倫先生信函中說:「辦刊困難,不得不向作者派售書籍,這也是我們時下科研的困境。」「鄭州一晤」指的是首屆中國古代戲曲學術討論會,在鄭州會上,我告知其即將在徐州召開首屆全國《金瓶梅》學術討論會。

《韻轍新編》

收到車錫倫先生1985年6月4日信函,曰:

吳敢同志:

近好!

《金瓶梅》討論會同志早已收到,謝謝。本擬按時赴會,豈料八日將召開江蘇省民間文學工作者代表大會。因此,我先到該會去報個到,然後於九日下午(晚上)到徐州參加「金」會,如何?

余面談,即頌

時祺

車錫倫

85.6.4

首屆全國《金瓶梅》學術討論會合影於徐州

車錫倫先生參加了該次金會(參見上圖),並接著參加了1986年10月21—25日在徐州召開的全國《金瓶梅》學術討論會(參見下圖。

第二屆全國《金瓶梅》學術討論會合影於徐州

收到車錫倫先生1989年4月5日信函,曰:

吳敢兄:

近好!

前些日子去滬,近日返校,得到《古代戲曲名著鑑賞辭典》約稿函,謝謝你的關照。所述李漁劇三出均可寫作。唯「撰寫要求細則」中第六項「每篇字數控制在五千字以下」,不甚清楚。此「五千字」是否包括作品原文?李劇「抗姻」 (蜃中樓)、「利逼」(比目魚)原文約3000字;「詫美」(風箏誤)一出長達4200多字。加上注釋、簡介、梗概等,勢必超過5000字。因不明確,特請惠示。

又「作家」是否也需要簡介幾句?

《曲苑》因經費困難,不能繼續出版,實為憾事。余不一一,此祝

春安

車錫倫

89.4.5

學界普遍認為車錫倫先生敦厚不失幹練,中和更添精緻,於此可見一斑。

《古代戲曲名著鑑賞辭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5月1日出版,主編是霍松林,申士堯。我只是應申士堯、趙興勤兄邀請掛名副主編,職責是幫助約稿、銷售。

《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鑑賞辭典》

收到車錫倫先生1989年9月8日信函,曰:

吳敢兄:

近安!

上學期曾囑黃強同志將戲曲鑑賞辭典稿寄去,不知收到否?明確各出版社出版都不景氣,不知此書出版能否落實?

日前聽說齊魯書社出版的全本《金瓶梅》已出書,價185元。此書尚可購買,唯弟沒有「功名」,尚無資格訂購,但研究工作中尚需翻檢此書。不知兄處可否搞到訂單?便中望賜一函。

另,《曲苑》因無經費,多年未編下去。最近學校方面願出三至四千元,另請於校外找協作單位,用合編的方式出下去。我估計每出一期約萬元。不知徐州方面有無肯出錢協作編輯的單位?

余不一一,此祝

文安

錫倫

89.9.8

齊魯書社版《金瓶梅》的訂購,學會尚有斡旋餘地,我請副秘書長及巨濤協助辦理。

中國《金瓶梅》學會機關刊物《金瓶梅學刊》(後更名《金瓶梅研究》)由徐州市文化局資助出版,雖已無力再行資助《曲苑》,但我總有一種一時無能為力的遺憾。

《金瓶梅學刊》

收到車錫倫先生1989年9月25日信函,曰:

吳敢兄:

來函收到,謝謝。《金瓶梅》一書已購到。

明年我要招收2名中國戲曲史碩士生(計劃內),但需定向培養,即報考者必須找到將來的接收單位,並由三方簽訂定向培養合同。這是為了避免畢業後分不出去的麻煩。根據這種情況,這裡決定招收在職人員(高校教師和文化局系統的專業人員),畢業後回原單位,實際上等於免費為所屬單位培養一名研究生。不知你們那邊有無合適的人選?文化局系統的專業人員需要有大學本科或專科畢業資格始可,自然有較好的專業基礎,以同等學力報考者也可以,只是「外語」課難通過考試(這裡是英語、俄語)。現在青年人都不願意讀書,情況也比較麻煩。明年二月報考,四月考試。

我們詞曲研究室已轉入本院新成立的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所。胡忌同志本來要調來,出了些麻煩,現在他是在此兼職。南大的謝伯陽調來了。《曲苑》現在辦下去可能很大,主要是沒經費。上次給你信中談找協作單位,也是為了搞到經費找出路。《中華戲曲》今年只出兩期,他們那裡也困難重重。

鄧瑞瓊同志多時沒見了,不知她現狀如何?去年聽她說,也有意調回北京去。余不一一,麻煩你了。

此祝

秋安

車錫倫

89、9、25

《中國寶卷總目》

這封信有一個重要信號,即高校招收委培(在職)研究生。1978年以後的中國研究生培養制度,1982年以前統稱研究生,實際上只有碩士學位。1982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但名額有限。1989年實行委培(在職)研究生培養制度,為人才進取提供了方便,也為學位泛濫製造了機遇。

這封信引出了一個混世魔王,即我推薦給車先生的譚楚子。這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收到車錫倫先生1990年2月24日信函,曰:

吳敢兄:

近好!南京一晤,十分高興。你慨允資助《曲苑》出版,幫了我的大忙。我可以此為基礎再向其他方面求助。揚州市政府已答應給5000元,湊足12000元,即可出一期「江蘇專號」了!我意作者不一定是在江蘇工作的,但內容應以江蘇的戲曲、曲藝史為主,這樣可再向省戲曲志、曲藝志等方面募集些款。

你推薦來的譚楚子同志,已幫他報上了名。這小伙子我還是很喜歡他的,只是看來很難駕馭!此人有極強的個性,像一頭亂奔的野馬,訓練好,是一個人才;訓練不好,是一個歪才。我只是感到,他投奔我來,恐怕是一時衝動。來前,他還想當一名「特警」呢!豈不是南轅北轍!時下就做最壞的打算,我已告訴他:將來他做什麼工作,我不管;學習三年中,必須按我的計劃。否則就別戴這付「籠頭」,駕這套「轅」。

關於複習功課,主要把外語、政治、中國文學史寄綜合考試應付好,重點是外語和文學史,專業課「古代戲曲」。我給他兩本書(是他要的),就看看這兩本書可以了。我準備在這兩本書的範圍內出題,著重融會貫通。再留意一下,戲曲與其他俗文學(即「俗行文學」)的關係,和傳統戲曲為俗行文學的文化意義。

我參加明清小說會的論文尚需加工修訂,原來是急就章,寫得較亂。

余不一一,即頌

春祺

車錫倫

90.2.24

關於俗文學(俗行文學)請他找中國俗文學學會編《俗文學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9出版)看看前言(該書中有很多文章是胡扯,不要看);另外找《江蘇民間文藝界通訊》總第28期看其中有介紹我的一篇文章(可向省民文協會會員找,如徐州的姚克明等)。

《中國精怪故事》

其後車錫倫先生盡心盡責,為破格招收譚楚子做了很多工作,有其1990年3月23日、1990年7月3日、1990年7月4日信函可證。

收到車錫倫先生1990年11月20信函,曰:

吳敢兄:

近好!來信已收到。

楚子這匹「野馬」來這裡已兩個多月了。目前來看,情況極好:他能嚴格按照我的計劃學習,其刻苦鑽研,坐「冷板凳」的精神,使所里領導和諸老師均十分滿意。而他堅持鍛鍊,生活有規律、寸陰必惜的精神,在研究生中也十分突出。這大概同他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十分珍惜有關吧!這些使我對培養他成才,比較有信心了。

研究生的學習,主要是自學,要發揮主動性。因此一般情況是懶散得很,特別是文科研究生,沒有「硬指標」,胡來的學生也不少,但願他能這樣堅持下去。

我讓他練書法,結合文字學學習,從寫小篆開始,專門請了老師(揚州市書協副主席李昌集同志)。最近我檢查他的字,已有些意思,老師也較滿意。將來或許代你們培養一個業餘書法家呢!

又,聽楚子說,出差經費可解決,給你添麻煩了!但因開會在即,我沒帶他去。這次會議他也並非必去不可。以後遇到此類情況,如果時間緊迫,我就「先斬後奏」了。當然,我這裡也儘量想些辦法解決。余不一一,此祝

冬安

車錫倫

90.11.20

從信中可以看出,車先生對譚楚子寄予殷切期望,希望能為國家培養一個優秀碩士生。

《信仰教化娛樂:中國寶卷研究及其他》

但這個「混世魔王」一度讓車錫倫先生極為失望。譚楚子在徐州市圖書館工作,勤奮好學,資質聰穎,筆鋒犀利,富含哲理,寫的一手好文章。但譚楚子性格張揚,情緒失控,一副梁山好漢的味道。最後因故打架鬧事,車先生只能忍痛割愛,讓他退學。此事對譚楚子震動很大,回到徐州市圖書館後更加埋頭讀書。

現在譚楚子已是研究館員,在《金瓶梅》研究和圖書館學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績。譚楚子升正高職稱靠的是研究生學歷,應該說是車錫倫先生成全了他。譚楚子在圖書學界和金學界已是雙向聞名,也算為車錫倫先生掙得了榮譽。

收到車錫倫先生1992年1月8日、1992年8月10日信函,對此事非常遺憾,十分懷念與譚楚子兩年來的師生相處,告誡他汲取教訓,發揮自己的長處,期願他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功。

收到車錫倫先生1991年3月8日的《悼亡妻陳企孟女士》(參見下圖),云:

《悼亡妻陳企孟女士》(車錫倫)

企孟長期患病,終因肺氣腫迸發心臟病搶救無效,於1991年2月17日(農曆正月初三)晨2時55分逝世,終年54歲。2月20日於揚州殯儀館舉行告別儀式。前來弔唁和參加告別儀式者有揚州師院各位院長、書記,院科研處、教務處、人事處、中文系及中國文化研究所等單位領導、友好和家屬親眷80餘人。遺靈暫厝於揚州殯儀館,今夏倫將率子護送北歸故鄉泰山之陽車家嶺車氏祖塋安葬。

企孟原籍浙江吳興。1937年10月12日(農曆重陽)生於上海。小學畢業後曾長期實學於家,1955年始入初中讀書。1958年畢業於上海市九江初級中學,以品學兼優被保送復旦大學預科(文科),1960年轉入中文系本科。

1961年夏,倫於復旦大學中國文學史研究班學習,時奉業師趙景深教授之命,編纂《古代童話彙編》,企孟協助整理資料,同窗攜手,兩情日深。1963年冬,倫於研究班畢業,將去內蒙古大學任教。臨別依依,鼓勵再三,遂相定情。

1965年夏,企孟以優秀成績畢業,因倫之故,亦赴內蒙,任職於內蒙古文聯。中秋佳節,與倫結婚,合和之夕,勢同白首。婚後即與倫分赴農村「四情」。此後「十年動亂」。企孟身體、精神,倍受摧殘;艱難苦辛,相濡以沫。

1976年5月,企孟攜二子歸倫之故鄉山東泰安,於泰安師專中文系講授《文藝理論》,後編輯該校學報。1980年4月定職為學報編輯。

倫後於1979年去山東大學,1981年奉調來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詞曲研究室(今歸中國文化研究所)。

10月,企孟與二子亦來揚州,家人又得團聚。企孟於詞曲研究室內1仍任編輯之職,與倫合作創辦並編輯中國戲曲、曲藝史論叢《曲苑》,出版第一、二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1986),因無經費而停辦。

企孟同時從事戲曲史整理整理和研究,陸續編輯《詞曲研究資料》(內刊)1至13輯,校點盧冀野《明清戲曲史》(內刊),編輯《中國古代戲曲研究論文索引(1979—1989)》(部分刊於《曲苑》第一輯)、《四十五種論文集中中國古代戲曲論文索引》(刊於《曲苑》第二輯)、《南戲研究論文索引》(刊於《藝術研究》第八輯,1988)、《明清戲曲選集劇目索引》(未刊)等。企孟於學生時代曾發表論文《封建道德的頌歌——從趙五娘等形象和主要情節看<琵琶記>(刊於《復旦大學學報》,與同學奚錦順、唐金海君合作),近十年來發表《古代笑話選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與倫合作)、《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晚唐傑出詩人杜牧》(刊於《文史知識》1982年12期;又收《中華人物誌·文學》,中華書局出版,1985)、《清代揚州版刻的唱本》(刊於《揚州師院學報》,1986年1期,與倫合作)等。

遺著《元代雜劇故事及其流變》(與倫合作),全書預計50萬字,因體力難支,寫作過半而中輟,倫將繼續完成;四幕八場歷史劇《纊衣緣》,述唐天寶年間宮女制纊衣寄情,歷盡曲折,與邊關將士喜結良緣事。其第一幕已完成初稿,其他僅存提綱,已成絕筆。病中傷將《南曲九宮正始》全部曲牌、曲文精抄出卡片3000餘張,整理有序。而精力已盡。這套卡片的使用和研究,將流惠後人。企孟生子二人:長鴻路,1968年生,揚州師院商經系畢業(大專),現任職於揚州市蘇北工業設備安裝公司;次向連,1975年生,仍在中學讀書。

企孟幼年失恃,長無父愛,全賴師長同學愛護備至,得以健康成長。歸倫之後,生活動盪,奔走南北,嘗戲言:「嫁與車家,車輪滾滾,不得安寧。」在倫故鄉五年,課務外,每歸堂上省侍奉婆母,關心弟妹妯娌,受合門敬重。是以不幸逝後,倫之弟妹瞞著九旬老母,千里奔喪,痛哭哀悼。

企孟於萬字事,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為倫所不及。奈病體困頓,業務、家務勢難兩全,因甘受寂寞,教育二子,為倫之後盾;商討規劃,董理稿件,常先得我心。秉性善良,心地純潔,待人均以誠;處事執著,納於言辭,應對少機變。才情學問,難發揮於「讀書無用」之時;芝蘭淑質,頻受殘於國家多難之年。且喜再逢昌平之世,乃以病體弱軀,默默奉獻。何天年不永,倏爾驟世?撫子成人,兒失慈母;切磋學問,我無錚侶。二十六年貧賤夫妻,如夢幻泡影。哀哉企孟!痛定思痛,唯願在天之靈,早得安息!

車錫倫

1991年3月8日述於

揚州市大虹橋路10號客居

《中國寶卷研究》

車先生此祭文手抄複印散發友好,余有幸得讀全文。此祭文可與賈誼《吊屈原賦》、向秀《思舊賦》、潘岳《懷舊賦》、陶淵明《自祭文》、江淹《別賦》、韓愈《祭十二郎文》等名篇媲美。該文邊敘邊議,娓娓道來,不事雕刻,感人至深,可見車錫倫、陳企孟鸞鳳和鳴,夫唱婦隨,相濡以沫,伉儷情深。

收到車錫倫先生1999年5月23日信函,曰:

吳敢同志:

久未通訊,近好!前已知你到教育學院,搞起古代戲曲研究活動,你這樣執著於學術事業的精神,令人敬佩。

我已退休,多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寶卷的研究,無力他顧。經台灣大學好友曾永義教授推薦,1996年曾在台灣參加學術會議,又應邀去中研院文哲所作訪問學者,那邊出版了拙著《中國寶卷總目》。拙著《中國寶卷研究論集》前些也由台灣學海出版社出版,目前則忙於寫作《中國寶卷漫錄》《中國寶卷田野調查》等書,因此,前此收到貴院組織「中國古代戲曲研討會」通知,雖級想會一下諸位朋友,但已無餘力寫作論文。朋友們不棄,則十分感謝!

日前,劉禎博士來揚看望我,他曾是我指導的碩士生,後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隨劉念慈先生讀博士,後留該院。現被任命為戲研所副所長,分管該所《戲曲研究》等。因向他提及上述江蘇古代戲曲研討會事,他說曾在幾次學術會議上同你見過面。因建議他可否為這次研討會出個專輯?他當即表示同意。因該刊經費緊張,希望能資助些經費。我想學術單位經費也困難,要少些。他希望,如果出八、九萬字(該刊每期17萬字),收一萬元,稿費由他們發;如果出專輯(全發會議文章),則另議。我也不太了解這方面的行情,如果你覺得可行,可給我回信,我再讓他主動找你聯繫。

鄧瑞瓊前些日子曾來寒舍。為他們那邊職工子女升學事。她還是那樣風風火火的。

余容面敘,即頌

文祺

車錫倫

99.5.23

寒舍電話:(0514)7317507

《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

1999年11月11—13日,江蘇省古代戲曲研討會在徐州召開,系徐州教育學院主辦。因為好幾年沒有和車錫倫先生見面,便邀請他出席。可惜,他正在全力研究中國寶卷未能一聚。

2019年6月,譚楚子去揚州看望車錫倫先生,回來帶給我 「慶祝車錫倫先生欣開九秩論文集」《繼承與發展》(劉禎、劉水雲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一版。參見下圖),該書基本是2016年6月25日在杭州召開的「繼承與發展——當代中國俗文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李昌集兄為該書題詞曰:「與古謀學,著述萬卷,立身傳薪,弟子三千」,可謂深解其師全貌。

《繼承與發展:慶祝車錫倫先生欣開九秩論文集》

後來,車錫倫先生的情況,我從丹麥學人易德波先生、揚州大學朋友和譚楚子處知道一些,只是迄今未能謀面。車先生是極好的人,是極該交的朋友,是在戲曲曲藝方面極有成就的大家,因為專業的分別,失去了一些緣分。

2014年10月曾永義在揚州為車錫倫先生作詩曰:「廿五年來金石交,因緣學術與節操。俗文寶卷稱冠冕,人棄我取獨寂寥。一介書生真本色,千秋傲骨實雄豪。我今跨海相存問,老淚相看忍不拋。」亦可謂車錫倫先生人品、學問的寫照。

《繼承與發展:慶祝車錫倫先生欣開九秩論文集》

朱東潤先生曾書宋代詩人晁沖之詩贈車先生,「獨騎瘦馬取長途」者,車錫倫也。

吳敢

2023年4月8日於彭城敏寶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772ff09d4cf1963cf4b8aca937b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