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一山一水一聖人」說法,山是泰山,聖人是孔子,水呢?

2021-12-12     勇哥讀史

原標題:山東有「一山一水一聖人」說法,山是泰山,聖人是孔子,水呢?

走在齊魯大地上,經常聽到「一山一水一聖人」的說法。

這裡的「一山」,當然指的是泰山。

從地形上看,山東境內西南、西北低洼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唯有中部有一片突起的山地。這片山地以泰山為代表,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是山東中部也是整個山東省的制高點。

泰山也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幾座山峰之一,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是一座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又是五嶽名山之首。正因為此,幾千年來泰山吸引了無數帝王將相、文人騷客登臨祭拜。

從秦朝到清朝,一共有13位皇帝親自來到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或者祭祀儀式,另有24位皇帝派遣官員前來祭祀,達72次之多。孔子、司馬遷、曹植、李白、杜甫等文化名人都曾經在登臨泰山後,留下千古流傳的不朽篇章。

如今,泰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還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這裡的「一聖人」,指的是孔子。

山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從山東這片熱土上走出去的歷史文化名人數不勝數,其中我們最熟悉的一定是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他是當時中國最博學的知識分子之一,是儒學的創始人,創立了一套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在治國方略上主張「為政以德」。孔子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桃李滿天下,打破了貴族對教育資源的壟斷,讓處於社會底層的平民也有機會接受教育,光是這一點就功德無量,足以千古流芳。

孔子去世後,得到了後世的尊崇。在官方,孔子一再得到朝廷的追加諡號,直至被追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在民間,世界各地修建了2000多座祭祀、供奉孔子的孔廟,光是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孔子世襲衍聖公的後代居住的府第曲阜孔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對於「一山」和「一聖人」,我們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在山東,的確沒有一座名山能夠代替泰山,也沒有一位名人能夠代替孔子。但是,「一水」就不同了。有人說,「一水」指的是黃河;有人說,「一水」指的是趵突泉。

認為「一水」是黃河的說法,來自於清朝岳鎮南。

岳鎮南,字文峰,利津縣北嶺村人(今屬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北嶺鄉),生於1785年。岳鎮南22歲考中舉人,37歲考中進士。此後,岳鎮南歷任翰林院編修、都察院監察御史、湖南學政、九江知府、浙江鹽運使、甘肅按察使、直隸按察使、雲南布政使等職。

岳鎮南為官清廉,正直不阿,辦事幹練。有人饋贈金錢,他堅拒不收,說:「這是民脂民膏,我是不會要的。」

岳鎮南雖然長期在外地做官,但非常懷念家鄉的一山一水。當他擔任湖南學政時,有的同僚來自於江南地區,經常誇耀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岳鎮南不動聲色地說,山東也有「一山一水一聖人」。

在岳鎮南與同僚打趣的話里,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分別指的是泰山、黃河、孔子。泰山和孔子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岳鎮南的家鄉利津縣正好位於黃河的入海口。我們相信,奔騰怒嘯的黃河,一定在岳鎮南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若干年後依然會脫口而出。

可是,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上述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對黃河引以為傲,山東不是唯一擁有黃河的地方。所以,後來人們又用「趵突泉」來代替黃河,作為「一水」的指代。

趵突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南下視察時,曾經來到濟南,以趵突泉的泉水泡茶,因其味醇甘美,龍顏大悅,冊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歷史上,曾鞏、蘇軾、元好問、趙孟頫、張養浩、王守仁、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郭沫若、啟功等歷史文化名人曾經來到趵突泉,題詞留念,使得趵突泉聞名天下。老舍先生寫過一篇《趵突泉》遊記,入選過《語文》教材。

所以,您覺得是黃河,還是趵突泉,更能成為「一水」的指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07450553_12954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