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進度條09:0400:00/09:04
股市又跌了,上證指數跌了0.54%,滬深300跌了0.67,創業板指跌了0.91%;成交量8214億,比昨天又縮量了400億;北上資金凈流出13億。
屬於「漲不動了就跌」。
首先,大A在這個位置肯定「不貴」,目前滬深300的股債利差高達5.86%,處於「機會區」。
今天貝萊德發布2023年年中展望,還說「 超配中國股市,中性配置中國債券」。高盛也發研報說「 當下A股下行空間相當有限」。
但是, A股的情緒面比較差。昨晚美聯儲發布6月會議紀要,幾乎所有官員認為「今年還將多次加息」。今天美國財長耶倫訪華了, 估計難有「重大突破」,我們的核心訴求是「取消關稅、撤銷出口管制」,但這兩項都不在耶倫的職權範圍內;預計也就只能談些「邊邊角角」……
既然漲不了就跌唄,所以A股成了現在的樣子, 很「雞肋」,賣了可惜,買又沒勁。
不過今天市場也有亮點,是AI,回調了幾天的AI又反彈了,人工智慧、通信設備、動漫遊戲一度都漲超2%。
直接的催化劑是,今天「2023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開幕了,OpenAI、英偉達、馬斯克都參加。一眾大佬「畫餅」,喜歡熱鬧的A股題材們又豈會缺席?於是紛紛大漲以賀。
只是下午AI「低走」了,截止收盤漲幅收窄不足1%。足以說明, 情緒已經沒了,短期AI可能機會也不大。
熬一熬吧。這幾天因為賣出了智能汽車、工業母機和機器人,回來一些資金,我每天早上設定一個買入條件,達到條件就做買入,回頭看反而拿到了一些便宜籌碼,一點也不著急。繼續磨就繼續買。
1、機器人有機會嗎?
今天的上海人工智慧大會上,馬斯克發表演講說:「 大概今年晚一點時候就能實現全自動駕駛了,下一階段機器人和人類的比例將會達到1:1。」
馬斯克給人的形象是,喜歡吹牛,但往往吹的牛都能實現。這次能實現嗎?
我覺得,相當有可能。不要低估科技的力量,九十年代,擁有一部只能通話的大哥大的人鳳毛麟角,現在能實時跟地球上每個角落的人視頻通話的智慧型手機已經普及到了地球上大多數人的手中,這才不過30年。1946年「電腦」只是個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噸的龐然大物,1981年就發展成為可以擺在桌子上的「小玩具」,也不過30多年。所以,做長期預測的話,到2050年機器人成為大家的「親密夥伴」也是極有可能的。
下面分3個方面講講。
(1)機器人其實就是「智能製造」
問大家一個問題, 什麼是機器人?
在大家心中,機器人可能是「鋼鐵俠」式的「類人類」,會自由行動,會思考,只不過軀體是鋼鐵或別的無機物做的。所以大家潛意識裡認為,做出機器人很難,是超長期的事。
不是的,大家想像的這種機器人是非常高級的形式,這個肯定很難,估計下個世紀才可能出現的東西。
但我們談的機器人, 其實本質是「工業自動化的延升」,無非就是把算法、電池、傳感器、減速器等等組裝在一起,能完成某些「程序化的事」;只不過做成了「人形」而已。
換句話說, 機器人就是「智能製造」,做成了人形就是機器人;如果做成了「車型」就是智能汽車;應用到了工廠,就是「工業自動化」。
2015年,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引發了西方強烈的反響,指責我們「搶他們的飯碗」。那我們就不講《中國製造2025》,取而代之,我們講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機器人……看西方還有什麼話說。
(2)機器人的「爆發拐點」到了嗎?
明白了機器人就是「智能製造」,格局就打開了。高端製造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必定值得投資。
但是,就像我常說的,科技不能亂投,要講究「擇時,因為 科技就像玫瑰,盛開的時候很美;但如果摘取的時機不對,很容易被刺傷。
所以,判斷機器人中短期能不能投,核心看, 它是否到了「爆發拐點」。我認為,目前正處於這個拐點附近。
看政策。
6月28日,北京市印發了《北京市機器人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
北京的政策提出沒多久,7月3日,位元組跳動宣布,今年將機器人團隊從50人擴充到100人。遙相呼應。
北京的政策規定:
1)將採用「 公司+聯盟」模式,由骨幹企業牽頭,聯合……
2)重點發展四類機器人, 醫療、協作、特種、物流機器人。
位元組的機器人計劃跟政策很搭。首先它滿足「骨幹企業牽頭、物流機器人」的政策規劃;其次它也符合位元組的應用場景,位元組有自己的電商,物流機器人可以在電商倉庫里做一些分揀、打包類的工作。
而且這是有案例可以模仿的,去年亞馬遜推出了Sparrow倉儲機器人,能夠識別和處理亞馬遜網站上銷售的65%的商品,據預測, 未來Sparrow能夠替亞馬遜節省100萬的人力。
所以,位元組打前鋒之後,百度、京東、美團等等企業也有很大的機率跟進,畢竟,京東也有電商,百度有自動駕駛,美團有外賣,都對機器人有很大的需求。
也就是說,北京出台的政策,很有可能引爆機器人的發展。
(3)投資步伐
中期看好不代表現在買。
「機器人」指數,年初至今漲了25%,6月9日至今漲了11%。目前「機器人」指數的PE是48倍,位於近5年41%的百分位。
中短期漲的比較多,估值也不算低;加上目前市場「縮量調整」,沒有情緒,所以,不建議追高。
說下我的個人操作。
5月初,我陸續買入了機器人,到了6月21日的高點,賣出,獲利12%左右。
目前短期我是不會碰機器人板塊的,等回調。
2、縮量怎麼投?
說句大家不喜歡聽的話,我認為 「縮量」的時候反而是機會。
投資講究「低買高賣」,什麼時候是低點?不就是大家都不想買的時候,才有低價。
道理是簡單的,但身處其中,大部分人可能難以「理解」。因為投資的時候大家都太「短視」, 一天看七八次帳戶,巴不得上午買的下午就賺錢,很難想到「縮量的時候,是中長期布局的機會」。
所以,老話說,「逆人性投資」才能賺錢。
但是,也不是鼓勵大家在「縮量」的時候亂投。因為這個時候情緒低, 買早了,或買錯了,很容易遭遇回撤,被深套,進而影響投資節奏。
怎麼辦呢?兩個建議:
1)做好研究,看清哪些板塊中期有大機會,然後趁震盪分批買入;
2)觀察股市,看看哪些板塊最近老是「低開高走」,底部拉升,這大機率是有聰明資金進場伏擊,是「底部」的信號,可以重點關注。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二條文章。
如果喜歡文章,希望點個贊,我會根據大家的反饋來優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