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剛老美

2023-04-03     錢耳朵

原標題:硬剛老美

3月31日,半導體行業發生兩件大事:

日本宣布,從今年7月起,將對6大類別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採取出口管制措施;

中國網信辦發文稱,對美光公司(Micron)在華銷售的產品實施網絡安全審查。

日本宣布,從今年7月起,將對6大類別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採取出口管制措施;

中國網信辦發文稱,對美光公司(Micron)在華銷售的產品實施網絡安全審查。

這對半導體板塊是「大利好」。

怎麼說呢?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信息,限制的 6 大類 23 種半導體製造設備涉及晶片的 清潔、沉積、退火、光刻、蝕刻以及測試等方面。都是製造晶片的核心設備,日本這麼干,不用說,又是配合美國「封殺」我們。

被封殺,我們只能「自力更生」了,所以說,利好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

網信辦對美光的審查,是我們「首次」對美國半導體企業採取行動,「信號」更加值得重視。

被被美日荷封殺,我們將被迫自力更生,但 國產也有「顧慮」。有一說一,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不論質量還是「性價比」目前都是比較低的,被封殺了,中游只能採購國產;但 萬一海外又「放開」了,在商言商,國產估計又被拋棄了有這種顧慮,國產敢盲目投資、擴產嗎?

所以,網信辦這時候對美光審查,傳遞了兩個信號:( 對外企)走了就別回來;(對國產)你們放心地擴產。

所以說,這兩件事合在一起,對半導體板塊是「天大的利好」; 至少,在情緒上

上面講的是「國產替代」的邏輯,偏「情緒面」;下面聊聊「業績」。

目前主流的觀點是: 半導體行業處於「寒冬」,至少到今年下半年才能觸底。這是偏見。

中國半導體板塊確實會受全球半導體「寒冬」的影響,例如,中芯國際今年的營收預計不會超過15%。

但影響沒那麼大,例如,去年為全球半導體行業在「去庫存」,但國內半導體企業普遍有不錯的業績增長。

再例如,據韓聯社調查的證券公司預測,三星電子今年前三個月的營業利潤預計只有7200億韓元(約合5.497億美元),同比暴跌94.9%。但是,根據浙商證券預測,2022年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訂單獲得情況較為樂觀,2023年一季度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收入仍能保持不錯的同比增速;並且,預計收入呈現「前低後高」(即:今年下半年半導體設備的收入比上半年更高)。

看看估值。

目前中證全指半導體的PE為51.70億,位於近5年33.46%的百分位,低估。

有情緒提振,又有業績支撐,估值又低,所以半導體板塊的持續上漲不足為奇;關於這一點,我在3月3日的文章中已經講過( 創新高 )。

最後,依舊提示一句, 投資半導體板塊,賺的是「情緒的錢」

1、追不追AI?

周末一個基金經理的帖子刷屏了:

不買人工智慧,就是等S;追買人工智慧,可能是找S。橫豎都是S,不如搏一把再S。也許富貴險中求呢!

不買人工智慧,就是等S;追買人工智慧,可能是找S。橫豎都是S,不如搏一把再S。也許富貴險中求呢!

這段話引發了廣大投資者的「共鳴」。大部分人不都是這麼想的嗎?不買怕大幅踏空,買了怕追高。買不買呢?

今天AI大漲,估計很多人傾向於「富貴險中求」。但勇哥仍想「煞風景」地提示一句, 別被大漲沖昏了頭

談兩點。

(1)今天大漲的原因

今天AI大漲,大機率是因為「 機構調倉」。

一季度AI大漲,很多基金眼紅了,跟風買入。但到了披露一季報的時候,又怕被查出來「風格漂移」,於是趕緊調倉。這不二季度的第一個交易日,就紛紛又調頭買入,所以今天大漲。

但是, 短期放量大漲其實是「危險」的信號。你想,短期把籌碼都買進去了,後續如果沒有更多的資金跟進,還能漲嗎?

(2)AI的確定性

大部分人不計後果地搶籌AI,是因為相信AI能引發一場「技術革命」, 將風風光光發展至少4-5年;跟2013年的移動網際網路一樣。

但是AI和移動網際網路是不一樣的。最大的不同點有兩個:

1)AI重「算力」,對晶片的要求高;而移動網際網路重「聯接」,只是對網絡效應的要求高,對晶片的要求低。

例如,人工智慧所需的算力分為三類,AI 算力(7/5/3nm 先進工藝)、雲計算算力(14nm 或 28nm 的 chiplet)、存儲算力(128 層及以上的 NAND)。

雲算力和存儲算力用的是14nm及以下的「成熟製程」的晶片,或許我們努力一下,能克服;但 AI算力用的是7nm及以下的「高端製程」晶片,如果美國「不配合」,我們直接被卡死了。

所以,中國獨立發展AI的不確定性挺高的,比如華為,很牛,但晶片一「斷供」,5G手機就造不出來。

2)AI我們做的是「閉環」,要求高;移動網際網路我們參與的是全球產業鏈,要求相對較低。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可以盡情地參與全球產業鏈的「中下游」,「進圈子」的門檻低,例如,就算我們造不出高端手機,可以選擇以「給蘋果提供零部件」的方式進入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就像立訊精密給蘋果提供連接器,歌爾股份提供聲學器件,水晶光電提供攝像頭,也能有不錯的發展。

但是現在,美國的ChatGPT產業不讓我們參與, 如果國內產生不出「像樣的產品」,這個產業就是「偽需求」,廢了

當然,好的方面是,因為是「閉環」,沒有外部競爭,如果多給一些時間,對產品的要求降低一點,相關企業也可能做出些「湊合能用的產品」。只是可能, 這個周期比較久,產品的性能不太高

所以,建議各位投資者冷靜一點,對AI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也就是說, 對AI的估值容忍度不要過高

想想5G,5G現在還在建呢,但5G指數在2020年3月就見頂了,之後持續回調。當年5G的確定性可比現在ChatGPT的確定性高多了,是國家的項目。

那麼,AI怎麼投?

怎麼投的問題,其實3月30日勇哥已經聊過( 太可怕了 )。一個是「快」,一個是「准」。

「快」的機會比較少,除非等來了大幅回調。現在投的話只能按「准」的邏輯, 看「哪些應用有望大規模普及」,然後提前布局

關於這方面的機會,勇哥在持續關注中。

2、一點心裡話

股市是一個非常「殘忍」的地方,爾虞我詐、刀光血影、殺人不見血。 普通投資者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慾望,經常成為「被絞殺的對象」。

投資大鱷索羅斯說:「 金融不屬於道德的範疇。」不要因為缺錢,就想著能在股市投機發財,股市不是慈善場所。

看看上面那位基金經理的話:「最終所有基金都會買人工智慧,然後是私募基金、大戶、散戶,最後是中國大媽。」

他為什麼敢投AI?說到底,是因為 相信「散戶、中國大媽」接盤。簡單的一句話,道盡了股市的人心險惡。

所以,勇哥向來不建議用戶跟風炒作,也不願意帶著大家投機。

投機之初,大部分散戶想著「大幹一場」,賺50%、100%,結果真就被「大幹一場」,套30%、50%,套兩年、三年。

例子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請看第二條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cda64b8200a9b56f3d361cc90abe6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