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20)
活著就一定是生命的存在嗎?生命是事實存在還是「被存在」?我們用生命來做什麼?這可不是牛角尖問題,這是最基本最簡單也最需要回答清楚的問題。因為我們拿生命來做根本,生命有什麼用處就是根本問題。生命問題不追問不知道,一追問嚇一跳。
首先,我們用生命來決定存在即世界的性質,我們從生命角度看世界,生命是所有認識共用的眼睛,用短暫的、只存在幾十年時間、即一瞬間的存在者角度看世界,這世界是什麼?在以自身生命做比較做參照的情況下看世界,這世界是什麼樣?用生命來考量世界,世界不被生命的法則與規律理念的介入後分解?在生命的比照下的世界是真實的客觀的世界嗎?也就是說,一雙生命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全面的嗎?我們站在生命的立場上看世界,這世界還是本來的世界嗎?生命不僅僅是活著的表達,它是我們看世界的方式。這才是致命的應用,它讓我們得到一個以生命為前提的世界,它讓我們得到一個經由生命選擇以後的世界,它讓我們得到一個以生命倫理來界定的世界,它讓我們得到一個生命邏輯下的世界。這遠遠超出了活著的意義,我們用生命賦予了存在及世界以意義。這個要命的關係我們竟然毫無意識,連科學認識至今也被蒙在鼓裡。
我們可能沒有想到,生命不僅是用來生存的,生命是用來界定世界的。世界是生命的與世界是感知的迥然不同,生命的世界是生命的場地和材料,感知的世界是感知的現場和內容,兩者的用法不同,目的也大不相同。生命的目的是生存,感知的目的是愉悅。生存是一種方式,而愉悅是存在的狀態。生存不是邏輯推演的終點,愉悅是邏輯推演的終點。生命的世界是一個過程,而感知的世界是過程的結果。我們用生命來做終點不符合邏輯,因此生存為目的不能成立。如果我們無可奈何地以生存為目的,不但不能解釋存在過程的合理性,我們會集體扎進無目的的陷阱里。由此看來,我們用生命來做什麼?我們用生命來為難自己,讓自己從此下不了台。
按照正常的邏輯推演,所有的行為過程都會產生結果,而過程的目的就是為了結果,過程的意義就在於結果。而生命的邏輯卻大不然,生命過程產生的結果是死亡,難道生命是為了死亡而存在的嗎?難道生存的意義就在於必然要死去嗎?我們是刻意為了反邏輯設置了生命的概念,還是根本沒有意識到生命概念是反邏輯的?這種反邏輯的事實存在造成什麼事實結果?造成我們人類無法度過生命的過程,導致生存是一個艱難的痛苦的過程,因為死亡是必然的結果。而我們的生存就是在對抗必然的死亡,這種無望的對抗註定要失敗。我們為這註定的失敗付出巨大的代價是為了什麼?我們流汗、流淚、流血的生存抗爭是為了什麼?為了必然的死亡我們生存經受的過程和付出的代價值得嗎?應該嗎?有價值嗎?我們這種反邏輯的行為過程是理性的嗎?我們死亡之前而經歷的痛苦和恐懼是應該的嗎?無論怎樣追究,生命與死亡的關係都像是一個狠毒的惡作劇,我們人類竟然甘心情願地將這場生死鬧劇上演了數萬年。由此看來,我們用生命來做什麼?我們用生命來作弄自己和嘲諷人類的智商。
生命理念還有更重要的一條的原則,生命是獨立的存在,這條法則明確地界定了人與人的關係,是各自獨立的存在關係,生命不可能共同存在。因此,人與人的生命關係是競爭生存關係,生命者站在各自的生命立場上獲取自己的生命利益。生命利益具有排他性,即人與人競爭的極端狀態就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我們平時只不過是在給你死我活的行為找到理由。生命關係決定了人的利益分歧,並決定了人與人永遠不可真正相通的倫理關係。人類必須為自我的生命而相爭,這種在倫理和邏輯上的永遠分歧的理論上無法統一。我們的智慧為了彌合人間的分歧作出再多的努力都無濟於事,因為不符合生命存在的邏輯,生命存在永遠不會共享。所以,這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對抗、戰爭永遠不會結束,至多改變鬥爭的形式而已。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人與人互相對抗,這將要毀滅人類的災禍就出自於生命的理念,這就是說,我們用生命來做什麼?我們用生命來禍害自己,我們給自己製造了一條必然毀滅自己的邏輯原理。
這些僅僅是生命用處的略微羅列,生命的用處一一列出,肯定讓我們驚訝萬分:生命怎麼成了我們人間世界的萬禍之源?(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