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我們的目的》
存在必有目的,目的決定著存在的形態和存在的過程。目的是不可或缺的,目的缺失意味著存在的混亂和過程的無序,目的是保證存在的根本,更是一切存在的根據。上述邏輯推演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問題:客觀存在有目的嗎?我們的存在有目的嗎?這兩大問題早就將我們逼到懸崖絕壁的邊緣,我們能回答嗎?
我們為什麼不能回答?已經創造出輝煌文明成就的我們既不知道存在的目的、也不知道我們的目的,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被我們的追問捻細到極端的粒子與夸克的客觀存在有什麼目的?儀器下找不到的客觀理由在既有的哲學思想中能找到嗎?存在為什麼是客觀的是一個極複雜的問題,還是一個極簡單的問題?是不是客觀本身就從邏輯上拒絕了我們對其目的的追問?至今不能證明的客觀為什麼會存在?為什麼我們能夠容忍這既不可知、也不能證明、更沒有目的的客觀存在如此存在?
存在的目的不可知導致我們存在的目的也不可知,但為什麼兩個目的同時缺失的我們卻轟轟烈烈、浩浩蕩蕩地行進到今天?我們至今很難回答,我們是缺失目的還是目的太多?誰不是在為自己的目的而活著而奮鬥的?是什麼目的讓我們狂奔不息?是什麼目的牽引著人類文明高速前行?
沒有根本的、共同的、終極的目的恰恰是所有目的得以產生和存在的前提,後現代主義提出的人各自尋找目的與意義已經成為我們默認的行為事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團體都在為著自己的目的相互競爭,都在竭盡全力達到自己的目的。於是,眾多不同的目的在相同的空間和時間下展開,目的相向,刀戈四起成為常態,任何人都可能因為目的不同而立刻成為死敵。有史以來,目的之因結出了多少傷痛之果?目的之禍造就了多少苦難與悲傷?一切都因為這致命的缺失所致——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找不到存在與我們的最終目的,這本身就不可思議,是我們沒有具備找到目的的能力?還是兩者本來就沒有目的?沒有目的的原因是誰造成的?我們一直在追究目的,但我們卻沒有追究為什麼找不到目的。思維的單向性害苦我們,我們怎麼可能為根本沒有的客觀存在找到目的?我們為什麼要假設這個客觀存在?它不但無法證實,也沒有目的。目的缺失的真正原因是我們作弄了自己,我們設計出客觀存在,又逼迫自己為客觀存在找到莫須有的目的。
我們是這場目的遊戲的真正受害者,我們被迫在沒有目的的前提下生活,我們常常或只得將瑣碎又無聊、空洞又愚蠢的目的當作目的,我們在這些現實目的的驅使下流汗、流淚、流血,到頭來發現,這些欺騙人的目的根本不是目的,我們被一個又一個貌似合理的目的謀害了,因為除了得到奔波勞碌與重重創傷,這些目的讓我們一無所獲。
世界的存在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我們人類的存在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這絕非可以迴避的問題,沒有目的的無序過程是非理性的,沒有目的的結果是災難性的。我們可以耐心而堅韌地承受漫長的等待與過程,但我們無法忍受沒有目的的生活。沒有最終的目的使一切存在失去意義、使一切行為沒有依據、使一切的過程不可忍耐、使一切的結果呈現荒誕……人類忍受了數千年沒有目的的生活,這已經是不可思議的荒謬。
難道在各種目的後面奔忙的我們真的沒有最終的目的嗎?我們追求的不同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有具體指標的目的終究能實現,那最終的永遠不能實現的目的是什麼?其實供人去實現只是一些目標,真正的目的不是供人去實現的,它是存在與行為過程的依據,它是理性的來源,它是我們為什麼存在的理由。我們為什麼要竭力去實現那些生活目標?我們為什麼要不斷奔向那些具體的目的?驅使我們的力量才真正出自我們存在的終極目的。
目的並不是秘密後面的秘密,目的不是我們千尋百找的謎底,目的就是事物存在的源由,目的就是我們自身存在的本質。存在的目的在左右著存在的發生,我們的目的則在驅使我們去尋找目的。人們到這時還不恍然大悟不是因為愚笨,是因為太過聰明。存在一直就在目的中存在,而我們則一直在目的的驅使下迷茫。這不是一個有意的玩笑,這是我們無意間作弄了自己。
目的並不在前面也不在外面,目的就是我們自己真實的願望。科學家們若在儀器下和算式中去尋找存在的目的是荒謬的,而我們試圖追求一切外在的目標來到達最終的目的同樣可笑。當我們忘記自己去追逐目標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喪失了目的;當我們以為物質利益可以達到目的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放棄了目的;當我們為了某種目的與他人競爭與戰鬥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違背了目的;當我們為了自我的目的不惜損害一切的時候,我們就是在褻瀆目的;當我們在各自的目的中亂作一團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毀滅最終的目的。
目的的存在直接導致現在的狀態,當我們茫無目的之時,我們的現在怎麼能不混亂?當我們亂立目的之時,我們的現在怎麼能不矛盾?存在無目的和我們無目的都是致命的,我們一直在自虐式地生存於盲目的時光中,我們活生生浪費了多少寶貴的光陰?
什麼是存在的目的?什麼是我們的目的?還用人費力去尋找和自樹自立嗎?我們只要放棄一切主觀認知的干擾,放棄一切人為的設想,放棄一切想當然的矛盾邏輯,存在的目的就會大白天下,我們的目的就會水落石出。當我們意識到終極目的就是我們不再尋找目的,存在就是終極目的的時候,我們應該長松出一口氣,我們終於從外置目的的誤區中兜了回來,我們終於從我們無意設置的目的迷宮中全身而退,我們這才終於找到了真正的目的。
我們的當下就在目的之中,我們自身就是目的,沒有目的才是目的。一切無謂的目的都徹底消失了,這才達到了目的。這不是一個思維的遊戲,這最簡單的本來真相與本來邏輯被我們弄得複雜了,我們千方百計尋找目的做什麼?那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目的是什麼,目的就是我們自身真正的和最終的需要,達到目的就是滿足終極的需要。不過,我們已經被各種自立的、人造的、認知的概念壟斷了需要的項目,但無論這些複雜的需求怎麼複雜,我們終極的需要仍然潛在地左右著我們,那就是——存在的愉悅。
愉悅是什麼?愉悅就是活躍的、有序的、穩定的存在正在被感知,感知主體獲得的信息就呈現為愉悅。愉悅是我們的精神性命名,其實本質就是良好的感知互動。當感知體與被感知體在良好的互動狀態下運行,其存在態就體現為愉悅。作為感知體的生物們無不在尋求著愉悅感知的最大化,而存在的最佳狀態就是愉悅的互動。存在的理想狀態就是我們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愉悅。其實,無論我們做出了什麼,一切的行為內容都是為了獲得最終的愉悅。如果我們反過來用愉悅不愉悅來檢驗我們的行為過程,一切的是非對錯立即水落石出,任人將複雜的理論與行為演繹成什麼模樣,最終能否使人感知到愉悅就是唯一的檢驗標準。
人類走了幾千年的彎路,總以為前方某地有目的在等候我們的到達,我們錯了,目的就在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意識到要去實現它。我們各自奔赴的目的割裂了我們,也耽誤了我們,我們至多在無意識中為了快樂而生存,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該經營愉悅的感知,該讓存在與我們的感知愉悅合為一體。愉悅不是快樂的碎片,愉悅是存在的狀態,愉悅就是我們的存在狀態。
再也沒有愉悅感知以外的目的了,我們再也不用為達到任何目的去痛苦地奔波。被我們忽略了數千年的目的在指望我們真正地實現,就在我們感知到愉悅存在的每一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