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一期文明困住我們,二期文明即將開啟

2020-07-30   感知主義者

原標題:別讓一期文明困住我們,二期文明即將開啟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156)

156、我們能感知到新文明嗎?

我們都以為文明日新月異,我們擁有正在不斷更新的文明。這其實是一種誤斷,人類文明的本質一直未變,我們一直或還將在舊式文明的軌道上運行下去,人類這掛列車要被文明拖到哪裡,幾乎沒有懸念。人類文明的目的是求取生存,人類文明的性質是利於生存,人類文明的特徵是張揚人性。生存文明的任務和內容就是利用物質,開發物質和創造物質。物質文明是人類第一期文明的中心內容,人們圍繞物質展開的一切活動構成人類的文明形態,而求存目的是我們對文明活動的取捨標準。聲勢浩大、轟轟烈烈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就是一場馬拉松式的生存接力,文明的方向與目的則是一片迷茫。

英國倫敦——陽光明媚的下午,大本鐘和帶有拱門的威斯敏斯特橋London, England - Big

文明起始於我們對物質的認識與利用,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人與文明的關係和文明與存在的關係,文明是生存的方法,是各種生存方法的集合。以生存為目的與行為的取捨決定了文明的性質與範圍,所以,物質成了文明活動的中心內容。我們的文明行為是從認識物質、利用物質、開發物質和創造物質來進行的。可以將文明定義為人類朝向物質世界的進軍,我們向自然世界求生存,征服物質就是文明活動的主要任務和切實目的。於是,幾千年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標誌就是我們對物質的了解、利用手段的遞進,文明史其實就是對於物質的征服史,人類從鑿石取火開始終於走到了翱翔於宇宙,人類是偉大的文明活動的受益者。

可是我們不要忘了,與物質文明一同開始的還有人性的發生和人們生存關係的發展,生存競爭法則及生命倫理邏輯構成了人類文明另外的一面——精神文明。在利用物質的同時,人之間的生存競爭成為人類文明更重大的內容。物質文明與人的生存競爭是一種同步發展的關係,即物質文明越發達,生存競爭越激烈,人類文明就是由物質的利用和生存的競爭兩方面構成。物質利用水平的提高加劇了生存競爭的烈度,生存競爭一方面刺激了人類對物質的開發利用,一方面又大大的抑制著人類對於物質的多方面利用。物質利用和生存競爭這對矛盾貫穿於人類文明活動的始終,鮮花與刀戈同時存在於文明之中,這讓文明形態顯得怪誕,當交響樂與原子彈的爆炸聲交織在一起,誰能給人類的文明定性?我們如此矛盾的文明是不是人類該有的選擇?

我們感知到人類文明的矛盾性、盲目性和非理性,可以說,文明不僅使我們受益,同時也使我們受難。因為文明不僅是將物質應用於生存,文明還擴大和加強了人們彼此的激烈競爭,我們一旦認真思考文明的實質,竟發現文明過程是將天災轉換為人禍的過程。文明對於人類是禍福參半,我們一方面依賴於文明發展,一方面又是得禍於文明發展,其根本原因是,我們對物質的過度運用既破壞物質世界的自然平衡,又刺激和鼓勵了人性的惡劣慾望,更加劇了人與人因物慾而競爭引發的矛盾。文明成了人類生存矛盾演變的催化劑,文明成了加速人類毀滅的推動力。

至關重要的是,人類文明的先天性缺陷,即以物質利用和生存競爭為根本動力,使不可逆的文明進程走向了一條不歸路。文明發展的速度與進程並不能改變文明的性質,人類一期文明的求存性、物質性和競爭性的本質絕不會因為文明的高速發展而改變,高速使得這些特性更為突出,人間衝突的日益激化就是證明。

當我們反思到這樣的文明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文明,當我們有了新的文明構想和文明理念,當我們開始了新的文明行為,舊文明才會淡出這個世界。新文明當然不是舊文明的修正與發展,新文明是對舊文明的反正,是與舊文明的反向而行。反向並非是後退,反向才是人類文明的正確方向。文明從物質利用轉向人的本身、從生存競爭轉向感知愉悅,文明的性質改變為人的文明和感知的文明,文明是感知方式方法的集大成,這才是人類第二期文明的特質,這才是真正的人類自身的高級文明。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