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嚴重的四個錯誤

2023-07-01     寒雲天

原標題:評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嚴重的四個錯誤

眾多的史料表明,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過多次戰略方面和戰術層面的錯誤,這與最高統帥希特勒的獨裁統治很有關係,他是一個天才與魔鬼的混合體,所謂天才雖然總有異想天開,所謂魔鬼則是容易忘乎所以。對於錯誤的選擇何排序,相信更多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個人認為四個足以致命的標誌性錯誤如下。

一,敦刻爾克1940。

不管最後是哪種原因促使希特勒下達了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所導致的後果都是災難性的。因為這30萬英國遠征軍是其本土陸軍的精華,一旦被殲,用邱吉爾的話說「我們就得用童子軍抵抗納粹的入侵了」。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英倫三島當時沒有具備戰鬥力的「軍級」陸軍是不爭的事實,而這30萬戰鬥經驗豐富的陸軍安全撤回後,補充完新兵就可以成為百萬大軍。

如果沒有這30萬人,在德軍著手「海獅計劃」時英國人將嚴重底氣不足,就算海空軍能支持一陣子,對付德軍四面八方的登陸也非常危險,很難說英國是否會真的求和,那希特勒可就不需要兩線作戰了。

二,莫斯科1941。

基輔固然是重要的,能合圍殲滅60多萬蘇聯紅軍無疑也是巨大勝利,但希特勒終究喪失了攻取莫斯科的最佳時間,使朱可夫有時間重新布防和調集援軍。「重新布防」這四個字很重要,當時的正面蘇軍已有驚慌失措之虞,再多的部隊也架不住德軍裝甲集團的衝擊,而希特勒恰恰給了蘇軍這一喘息之機。

莫斯科的重要性不僅是作為首都的政治意義,而是因為它乃蘇聯東西部、南北向的交通樞紐,一旦被德軍攻陷,蘇軍各個戰區將處於各自為戰的局面,難以形成有效的抵抗體系,就算史達林不致因此投降,局面也將困難許多。況且,莫斯科淪陷也很可能促使日本參戰,這是日軍大本營觀望的重要條件之一。

三,華盛頓1941。

這年12月初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美國隨即對日宣戰,但是在對德宣戰這一問題上,羅斯福政府還得不到廣泛的支持,他還只能通過《租借法案》明里暗裡給英國提供物資援助和護航,但是一不能直接出兵北非,二不方便給蘇聯軍援。結果是希特勒過於高估日本的力量,搶先對美國宣戰,羅斯福求之不得。

美軍以巨大的物資優勢登陸北非戰場,把德國非洲軍團幾乎全部的25萬人在突尼西亞俘虜,隆美爾溜回德國。美國人的飛機、坦克、糧食和汽油,對蘇聯紅軍的補充意義非常巨大,1942年的蘇軍還是比較困難的,雪中送炭的不是美國人,而是輕率宣戰的希特勒。原本,延緩美國參戰應該是能拖延一天算一天的,哪怕拖上半年,對德軍都至為有利。

大洋彼岸,美國高層「充滿熱忱和信心地等待希特勒這一決定」,實在夠冷的幽默。而戰爭的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來,就是連鎖反應,從突尼西亞到史達林格勒到諾曼第,都開始有美國人的身影。

四,總動員1943。

這還是希特勒盲目虛榮心造成的問題,東線德軍的質量遠高於蘇軍,短板就是兵力不足,以及武器裝備和彈藥的供應不太給力,但希特勒為了維持德國國內的所謂「安定繁榮」,遲遲不肯將國家整體轉入總動員狀態,一直拖到了戰爭主動權已經易手的1943年,為時已晚。

什麼概念呢?在美英空軍的持續轟炸下,德國軍備部長斯佩爾領導的軍工生產,1943年各類指標卻創下歷史新高。如果希特勒早一點進行總體戰,將大批婦女塞進工廠,再將大批產業工人解放出來推向戰場,德國軍隊或許在1942年就能取得對蘇決定性勝利。而希特勒的口號是,讓德國婦女出去工作是恥辱的。

豈不知蘇聯早就這麼乾了,美國後來也有大批婦女進入軍工廠,戰爭不是遊戲,希特勒這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08c791b84625f8987b17b1d4fe88a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