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就算是初中生,也是耳熟能詳,如數家珍,因為這些代名詞實在是太過於有名。戰國七雄的排名一直比較穩定,即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個,但春秋五霸就擁有很大爭議了,不同的歷史教科書,不同的教材教輔資料所呈現的內容可能大相逕庭,春秋五霸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第一種版本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外一種版本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這兩種版本其他國君,例如齊國,晉國,楚國這些國家本身一直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流強國,爭議不是很大,至於吳越兩國,吳國有過攻破楚國國都的戰績,越國又攻破了吳國,所以有這兩也有一定道理,而秦穆公時期也曾在王官之戰中挫敗過霸主晉國,它能夠入選也是沒有爭議的。
可是這當中的宋襄公有是何人?它為何能夠入選呢?要知道縱觀整個春秋時期,宋國實力一直算不上強盛。提及宋襄公,其實我們能想到的故事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仁義」的故事,不過那場故事的結局是宋襄公賠了夫人又折兵,自己也身死了。
當時,宋襄公欲與大國楚國爭霸。在對戰之際,楚國準備渡河的時候,一看自家軍隊人數和兵器比不上楚國的,心裡就覺得可能要壞事兒,盡忠職守的將軍就勸宋國國君宋襄公應該攻其不備,趁他們在渡河的時候發動進攻,勝負這樣應該能三七開,可是宋襄公卻說,這不是君子所為,硬要堅持到楚軍全部渡河完成,之後看到楚軍正在排列陣型,可憐的宋國將軍深知實力差距,於是勸宋國君主宋襄公,稱他們在排兵布陣的時候發動進攻勝負,依舊五五開,宋襄公又說,這也不是君子所為。
於是,宋襄公一直等到楚國準備完成之後才與楚國交戰,結局可想而知,宋軍被楚軍殺得片甲不留,宋襄公自己也深受重傷,死於戰爭之中。
這個「仁義」的事跡,讓大家認識到了一個迂腐至極的宋襄公。那這麼一個人怎麼有資格可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下原因。
宋襄公這個人在早初就與齊桓公關係非常好,在霸主齊桓公活著的時候,齊桓公對他很照顧。他們之間良好關係的建立,還得多虧宋國國君的先祖,他先祖正是商王后裔,因為這層血緣關係,宋國國君的爵位在分封之初就非常的高,所以齊桓公主持會盟過程當中,經常會找他幫忙搭把手,畢竟那麼高的爵位擺在那裡,非常適合做吉祥物,久而久之,這個宋國國君宋襄公就真的覺得自己地位很高了。
而在齊桓公死後,齊國陷入長時間的內亂,宋襄公號召諸侯前去幫助齊國,他的理由非常的有趣,說齊國當年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匡扶社稷九合諸侯立下汗馬功勞,如今齊國內亂,每個諸侯都應該幫助齊國——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只不過他的這套理論沒有人理睬,喊了半天也只有三兩隻小國因為和齊國的關係較好,才和他一起去也幫助齊國平定內亂。
可以說,這件事就是宋襄公的催命符,雖然這件事情本來對於宋襄公來說是一件提升國威的好事,但是因為宋襄公這個人做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要繼承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恢復殷商榮光,特別是宋襄公平定齊國內亂期間,齊桓公的公子昭正是在他一路支持下成功繼位,在宋襄公眼裡,所謂昔日霸主的軍隊不過如此——他擊敗了許多想要爭奪王位的公子的齊國軍隊。
宋襄公,下面就開始了他的作死之路,他一點都沒意識到,當年他能在齊桓公活著的時候,在會盟過程中處於重要地位,完全是因為他的吉祥物身份——僅次於周天子的公爵國。宋襄公沒有意識到,也沒有人提醒他,於是,宋襄公自作多情的在一個叫作鹿上的地方進行會盟,在會上,他指出如今齊國國君已經換人了,必須要有新的國家來帶領大家,繼續尊王攘夷九合諸侯。
實際上,宋襄公就想通過此次會盟確定新的霸主,由於此時齊國剛剛經歷過內亂,所以態度非常無所謂,而且齊國新的國家元首是由宋襄公扶持支持的,也不太好出面反駁宋襄公,於是齊國新君附和宋襄公的提議,很明顯,當時這個提議背後就隱藏著宋襄公自己想要做霸主的野心,在會盟上有一個國家卻非常不滿意,那就是楚國,不過,雖然不滿意,但也沒有太過於流露出來,因為在楚國看來換盟主這件事,有點過於草率,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對楚國來說也是一個機遇,按照當時的軍事實力來看,楚國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盟主。
結果會盟順利結束就建立在這幫人各懷鬼胎的情況之下,宋襄公完全被蒙在鼓裡,他覺得大家都沉默了,就是說明他的威望已經很大了,也就是說,宋襄公覺的自己優勢非常大,在隨後的盂之盟上,宋襄公以自己為公爵為由,要求成為霸主,此言一出,楚國當場暴走,毫不猶豫,立刻大手一揮,楚國如狼似虎的軍隊將宋襄公拿了下去,下去了之後的宋襄公過了一段非常屈辱的囚犯日子,這讓宋襄公覺得受到了奇恥大辱。因為楚國是子爵國,而她是公爵國,在宋襄公看來,這是極大的侮辱和挑釁,宋襄公在諸侯各國的干預和周天子的仲裁之下,最終還是被楚國放出。
宋襄公憋了一口怒氣,看著其他大大小小諸侯對他的輕蔑笑容,他認定,阻礙他做盟主的就是楚國,只要拿下楚國,再沒有人能阻撓他完成,成為天下盟主的野望,於是,就約了楚國在一個叫弘水的地方進行決戰。
這就是開頭的那個故事——宋襄公一直等到楚國準備完成之後才與楚國交戰,結局可想而知,宋軍被楚軍殺得片甲不留,宋襄公自己也深受重傷,死於戰爭之中。
其實呢,雖然宋襄公的確非常迂腐,但實際上宋襄公堅持的仁義、誠信,確實是一種很可貴的品質,作為一個堅持當時仁義、誠信理念的君主,希望自己成為齊桓公之後繼任的霸主,也作出了平定齊國之亂,在齊國衰落、晉國內亂,無人保衛華夏文明的情況下,提出會盟選出新的盟主的舉動,以及面對強敵楚國一點不慫,雖敗猶榮,在這個角度上其實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霸主。